關鍵詞:藥師執業;法律;認識
中圖分類號:R9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8)05—0080—02
臨床藥師執業。是指依照現有法規確定的臨床藥師履行其規定職責的行為。臨床藥師執業形成是由現有法規所確認并調整的那些社會關系,就構成了臨床藥師執業的法律關系。對其法律關系層次進行了解,有助于我們對構成法律關系的內容、主體和客體進行深入研究。
1、臨床藥師執業的基本法律關系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七條規定,醫療機構要“逐步建立臨床藥師制。臨床藥師主要職責是:(一)深入臨床了解藥物應用情況,對藥物臨床應用提出改進意見;(二)參與查房和會診,參與危重患者的救治和病案討論,對藥物治療提出建議;(三)進行治療藥物監測,設計個體化給藥方案;(四)指導護士做好藥品請領、保管和正確使用工作;(五)協助臨床醫師做好新藥上市后臨床觀察,收集、整理、分析、反饋藥物安全信息;(六)提供有關藥物咨詢服務,宣傳合理用藥知識;(七)結合臨床用藥,開展藥物評價和藥物利用研究。”這些規定表明,我國已開始逐步建立臨床藥師制度,臨床藥師將逐步成為臨床醫療治療團隊成員之一,臨床藥師執業的行為將逐步成為法律行為。
由于《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這一規范性文件的出臺,直接規定了臨床藥師應成為醫療活動法律關系的主體之一,已由不得醫療機構設置臨床藥師與否,不以醫療機構的意志自由選擇。所以,《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是醫療機構開展臨床藥師執業的法規依據,是臨床藥師執業的其他所有法律關系的基礎層次,稱為臨床藥師執業的基本法律關系。正是這一基本法律關系的存在,決定了醫療機構應逐步開展臨床藥師執業工作,臨床藥師將逐步成為臨床醫療治療的主體之一,臨床藥師應逐步履行相應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責任。
到目前為止,藥學服務的法律責任在某種程度上,或者從某個角度上來看,可以說有了一定的法律來約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根本還沒有法律來約束相互間的行為。因為在醫療服務過程當中,有《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和法規,但是《執業藥師法》或《臨床藥師法》還沒有出臺,只有相應的規范性文件,責任怎么來判斷,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
2、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
臨床藥師的執業,是基于臨床藥師執業基本法律關系的行為。臨床藥師執業時,與醫療機構、臨床醫師、護士和患者之間就具體的執業行為和內容等事實又隨時產生、變更和終止一定的法律關系,與臨床藥師執業的基本法律關系相區別,稱之為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
臨床藥師執業普通法律關系的形成具有被動性的特征。醫療機構不設立臨床藥師崗位,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就不可能形成。《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后,醫療機構不設立臨床藥師崗位,將可能是一種不符合法規規定和不作為的行為。由此不得不設立臨床藥師崗位,但如果不開展臨床藥學工作,仍然不可能形成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醫療機構設立臨床藥師崗位并開展臨床藥學工作,假如不開展臨床GKVmcZdXLjxpxUtZmElG3URisFY2kr+FlJvk3VBOrmY=藥師執業的核心工作——臨床實踐,臨床藥師工作仍停留在藥學信息收集和出版等層面,亦不可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衛生部醫政司2007年12月26日發布了關于開展臨床藥師制試點工作的通知,按此通知試點醫療機構將設置臨床藥師,臨床藥師執業不再是可有可無,被動性的特征仍然存在但有所弱化,即臨床藥師必須是臨床醫療治療團隊成員之一,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但其不可能直接面對就診患者,仍要依附于臨床醫師。仍然是被動的。
在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中,臨床藥師對根據臨床藥物治療需要進行治療藥物的監測及監測結果準確性與患者之間形成一定的法律關系;對依據其臨床診斷和藥動學、藥效學的特點設計個體化給藥方案的行為,已基本屬于臨床藥師負主要責任的職責,可不需要臨床藥師與臨床醫師雙方意志表示一致,臨床藥師直接與患者之間形成一定的法律關系,相對處在主導地位。
3、臨床藥師執業的特殊法律關系
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中,患者對臨床藥師執業的行為認為應承擔法律責任的,或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行為認為應承擔法律責任而又與臨床藥師有關的,依法可以提起訴訟,一旦引起訴訟,就形成了與臨床藥師相關的訴訟法律關系,稱之為臨床藥師執業的特殊法律關系。
如果按照服務主體來分,可以分成直接的服務主體和間接的服務主體。從出現的問題來看,當服務與被服務者出現糾紛的時候,藥師把藥直接給患者,他是直接主體,但是真正開出處方的醫師存在什么樣的責任、在此之前藥品流通過程當中藥品經營企業、生產企業的問題等就存在間接主體的關系。藥學服務、藥品售后責任是藥品生產企業負責,還是藥品經營企業負責,是醫療機構負責,還是醫療機構開出處方的醫師負責,還是最終由直接調配藥品的藥師負責?一個主體的復雜性造成我們處理問題的復雜性。因此,臨床藥學工作者必須不斷加強防范意識,在“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服務模式下,“實現病人利益最大化”將是最高服務準則,藥師的臨床藥學工作必須更趨于人性化的服務特性。病人不僅僅作為需要救治的服務對象,在過程中病人個體的合法權利也要予以尊重。任何因臨床藥師主觀的“故意”或“過失”而對病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都有可能激起糾紛,甚或導致對醫療機構的訴訟。大量的訴訟糾紛又會阻礙臨床藥學的發展,并對臨床藥學服務工作造成危機。由于臨床藥師執業在我國還是一項新的工作,臨床藥師真正作為法律關系的主體還有一個過程,臨床藥師執業的特殊法律關系還有待于實踐中不斷認識。
沒有臨床藥師執業的基本法律關系,就形成不了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沒有臨床藥師執業的普通法律關系,就不可能形成訴訟特殊法律關系。這三個層次的法律關系互相聯系、互為條件、互相滲透,形成了臨床藥師執業法律關系的層次。
遺憾的是我國現在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臨床藥師執業的法律關系進行規范,目前對臨床藥師執業法律關系的法規不健全,僅有《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較少的規定,試點文件還不是一個規范性文件。因此對臨床藥師執業法律關系層次的研究必然要十分慎重又積極探索,為深入研究臨床藥師執業法律關系中的主體、客體和權利義務奠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