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化,政府職能日益多元化,國家行政權力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滲透、干預增強,人們在要求政府和公共服務機構提供積極、有效和優質服務的同時,也要求對不斷擴張的權力進行有效的監控。傳統的行政監督機制(包括議會或人大的監督、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及司法監督等)和權利救濟機制(包括信訪、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已無法滿足現實的需要。因為行政機關除了有大量的違法行政行為外,不良行政行為或行政失當行為在行政管理領域普遍存在,如行政行為不公正、不合理、缺乏效率等,侵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遺憾的是,傳統的監督和救濟機制并不具有調控這種對立、沖突的手段與功能。而行政監察專員制度是由行政監察專員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察的制度,它卻能恰到好處地填補這一空白,能促使行政權力合法行使。
一、行政監察專員制度的歷史沿革
?。ㄒ唬┬姓O察專員制度的源流
行政監察制度,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國秦朝的御史制度。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確立了御史監察,設置了御史大夫,“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此時的御史大夫不是專職的監察官吏,但它的設立卻是我國古代御史監察制度的形成與確立的標志。
現代意義的行政監察專員制度乃為瑞典首創。它起源于該國的“大法官”制度。1709年,瑞典在與俄羅斯的戰爭中敗北,國王查爾斯二世被迫逃亡土耳其多年。當時瑞典國內政局混亂,官場腐敗,民不聊生。為了控制這種局面,查爾斯二世于1713年從土耳其發出指令,任命一人為“大法官”,代為監察官吏,安撫民眾,負責維護和保障律令的實施,受理公民對國家公務人員的控訴和申訴案件。1809年,瑞典議會通過了一部以國王和議會分權原則為基礎的民主憲法。該憲法規定,大法官由國王任命,但其權限被限定在普通司法的范圍之內;另外設立一名監察專員,行使原大法官監察政府官員之職能。世界上最早的行政監察專員制度由此誕生。如今,瑞典議會監察專署已確立了由4位專員組成的穩固的體制。
?。ǘ┬姓O察專員制度的發展、傳播
行政監察專員制度自問世以來的100多年間一直為瑞典所獨有。它在調節政府與公眾及社會各種關系,保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正確實施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性的國家行政權力的普遍擴張,這一制度紛紛為許多國家所仿效。1918年芬蘭建立了議會監察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