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生命體特征或者說各種生理器官處在發育的關鍵期,保證學生自然屬性的繼續發展與社會屬性的發展同等重要,促進這兩方面的健康發展是本階段教育的主要任務。知識教學只能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內容之一,而不是全部;相反,給予學生多方面良好的刺激,促進其智力發展,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人格,塑造良好的性格,指導他們成長是這個階段教師職業的主要修煉內容。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可從三個方面著手進行修煉。
一、做播種愛的促進者——人文性修煉
種下一顆種子,可以孕育綠的濃蔭;編織一個夢想,可以彩繪未來的遠景;許下一個誓言,可以創造出天長地久的感情。一個小小的愿望,會是改變自己和改變別人的力量;一個小小的信念,會是一種永恒的堅持與承諾。生命的本質,真的是充滿無限的可能,真的是處處充滿生機。從事教育工作是一種編織人類夢想的工作,所以,有人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偉大的教師,可以開創一個時代,一個投注心力于教育工作的教師可以彩繪自己和別人的生涯。曾經,在教室中、在校園里的一言一行,一份溫暖和關注,會改變學生們的未來,所以,從事教育工作,會是享受一場人生的盛宴,會是。場反復的人生的旅程。教育是一種讓自己生命完成的歷程,也是介入和幫助別人完成生命的歷程。
應該說,小學校園是充滿活力的人性養育所。每一次課堂教學都是教師的情感抒發,或因發現一個學生的優點而激動,或因一個學生改正了自身問題而為之高興,或因學生過于頑劣而苦惱,或因學生在不經意間的一次小手拉大手大為感動。沒有這些情感,教學是不可想象的。教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僅是職業內容的需要,還是人類自身延續、發展的一種要求,這種關心沒有世俗的欲望,只有人性的關懷!
要做學生的促進者:充分信任學生的潛能;表里如一,真誠待人;尊重學生經驗、感情和意見;能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給學生以無條件的積極關懷。這樣的“促進者”能使學生感到安全和自信,有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和自我實現。
二、照亮每一個角落——期待性修煉
教師要賞識每一個學生,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成功的創造者;也要讓學生懂得欣賞自己,欣賞別人。讓賞識在班里蔚然成風,這樣,優良之風被樹起,不良之風被遏制;個性可以張揚,自信得到提高的同時也要清楚“揚長補短”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我們要有耐心、恒心期待花開!
賞識學生并不是沒有批評,教師不能盲目贊揚,應崇尚實事求是,講究批評的藝術。否則,只會滿足他們的虛榮心,膨脹他們的私欲,結果適得其反。而對人的弱點,也不能賞識。不然,賞識就失去了它的原則性。筆者拜讀了楊瑞清的《走在行知路上》之后,不由自主地被感動,被震撼。他的很多辦學理念,特別是行知精神、兒童教育觀、賞識教育等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有很大幫助。比如,他在不留級實驗中提出的“弘揚主體、揚長補短、耐心等待、促進遷移”不也適用于對待后進生嗎?每個人的潛力是巨大的,而開發巨大潛力的金鑰匙就是自信心。不管是怎樣的孩子,身上一定有長處,我們的工作是用自己的細心發現他的閃光點,不斷激勵他們,讓他們的長處得以發揮,使他的自信心增強。
曾看過《心平氣和一年級》,作者薛老師就提倡孩子多讀書。她認為一年級學生語文基礎知識雖然重要,但不要將全部精力都放在這方面,只要書讀多了,識字量、理解能力、閱讀能等都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成績自然會不斷提高,這不也正是“耐心等待,促進遷移”嗎?后來受周泓家教成功經驗的啟發,“學會賞識,愛滿天下”成為行知小學的校訓,楊校長在書中用“走近生命,發現潛能,喚起自信,善待差異,引導自選”20個字解析學會賞識理論。在學會賞識理論落實上規定了6個原則:“尊重、信任、理解、激勵、包容、提醒。”每個孩子的精神生命和成人是平等的,不管成績好壞,都應該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
三、守護生命的成長——綜合性修煉
理想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夢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人,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能呵護孩子夢想的人,更應該是一個自信、自強、能不斷挑戰自我的人。理想的教師相信每一朵花兒都有盛開的理由,做每一位孩子童年夢想的守護者。
人的能動性必然導致人的思想與行為的復雜性,生命力的搏動從來就沒有一個固有的方向可以遵循:否則,生命體就會失去創造力,人類也得不到進化。維護生命力的發展,對教師而言就是在一個復雜的情境中處理一個個復雜的問題。生命發展的復雜性、生命成長歷程中的各種偶發因素要求教師具有這一素質。
另一方面,語文學習需要的是多實踐,才能和技能都是在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古語云:“見者易,做者難。”“事非經過不知難。”這些話用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上是再恰當不過了。試想,聽、說、讀、寫、背哪一項不需要反復實踐?過去我們的教學走了不少的彎路,剝奪了學生許多實踐的機會,例如從滿堂分析式的“灌”,到猶如逼供式的“問”;從課堂教學各種花樣翻新技巧性的表演,到大量重復機械的作業重壓。
讀、背、寫、講是小學生學習語文中最實用最有效的實踐活動。讀包括各種形式的讀及靜心閱讀,背包括大量背記文化精粹和大量接受文化精品的浸染熏陶,寫包括寫作文、寫感想、寫片斷、寫小論文,寫演講稿等各種形式的寫,講包括講故事、發表見解、演講等各種形式的講。這些實踐活動不是孤立地排列,而是有機的立體交互。
(責任編輯: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