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現代壁畫的發展
中國的傳統壁畫,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到清朝末期已經逐漸衰亡。而辛亥革命前后幾十年的動蕩時局,對我國的壁畫藝術造成了嚴重制約。這一時期壁畫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只有極少數的畫家創作了為數不多的作品,如20世紀30年代張光宇創作的《龍女》,張之喬創作的《血戰寶山路》,解放軍畫家倪貽德、王式廓、馮法祀、周令釗合作的《全民抗戰》等。特別是在戰爭中完成的武昌黃鶴樓壁畫,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是都有著高揚的主題,極大地鼓舞了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人民,而且標志著中國壁畫的轉型,從裝飾、欣賞變為民族解放斗爭中的宣傳武器。
20世紀40年代初,常書鴻夫婦留學歸國后,他們遠赴西北荒漠,開始了對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保護、研究工作。在他的感召下,董希文夫婦、周紹森夫婦、李洛、潘潔茲、段文杰等先后前往敦煌,開始系統研究古代壁畫,并由此孕育了現代壁畫的種子。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的壁畫創作,代表作品是吳作人、艾中信在北京天文館大廳穹頂創作的壁畫《中國神話》。20世紀50年代中期,隨著壁畫逐漸被重視,美術院校開設了壁畫課,并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壁畫藝術。其中,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藝美院在張光宇、董希文的主持下同時建立了壁畫工作室,開始培養專業壁畫人才。雖時間不長建制撤銷,但其中部分學生成為中國當代壁畫事業的中堅力量。
1979年以后的短短幾年中,壁畫事業開始顯現黎明狀態,各城市的賓館、飯店等公共建筑中出現了不少壁畫。尤其以首都國際機場壁畫為代表,是我國現代美術史上第一批大型壁畫,具有劃時代的開啟性意義。這批壁畫風格各異,題材不同,材質新穎,各具特色,使現代壁畫面貌初見端倪。代表作品為《哪吒鬧海》(張仃)、《巴蜀山水》(袁運甫)、《潑水節——生命的贊歌》(袁運生)、《科學的春天》(肖惠祥)、《白蛇傳》(權正環、李化吉)等。
20世紀80年代開始是壁畫事業的大發展時期,壁畫家為人民大會堂的各廳均創作了大型壁畫。這批作品的出現大大影響了文化界,并促進了現代壁畫事業的開拓性發展。他們是中國傳統壁畫到現代壁畫的轉變,并且由于位置和幅面等因素被納入了現代建筑物的整體設計規劃之中,使它們與環境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用的材料也變得豐富起來,有聚丙烯顏料、釉上彩繪、陶板等。新材料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作品的裝飾性,給人們的視覺帶來全新的審美感受。
20世紀90年代后,壁畫在社會各層面得到展現,壁畫的風格、審美內涵也在不斷豐富起來。不但是在大城市,其影響也波及到了全國中小城市。畫幅巨大、數量甚多的壁畫頻頻亮相于城市環境中。同時在這一時期,對現代壁畫的學術研究也逐漸多了起來。近些年,陸續發表、出版了很多理論文章、專著。如這一時期出版的壁畫專集:《中國現代壁畫選集》(張仃、侯一民、曹淑勤等),《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壁畫)》(張仃、林瑛珊、曹淑勤等),使壁畫在多方面得以整合,有了初步的理論框架。
二、現代壁畫的特點與種類
壁畫是公共藝術、環境藝術。這種藝術依附于建筑面,成為建筑形體空間和環境的有機構成元素,具有明顯的建筑從屬和功能指向,是把建筑的物質領域向藝術的精神領域延伸的一種表達手段。它與建筑共存,具有宏大的面積和容量,并能體現特定時代的文化特征。現代壁畫的時代文化特征主要體現在題材的廣泛、新穎,裝飾意味強和材料工藝的創新等方面,并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與建筑環境更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在題材的選擇上,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給都市生活的人們造成了緊張、繁忙、雜亂的心理狀態,所以一些內容簡單、色彩明快的壁畫設計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的喜愛。這一類題材的壁畫,往往主體明確,造型新穎獨特,加上大膽的色彩運用,能夠給人們帶來輕松、愉快的視覺感受。而且和現代建筑也能夠完美地結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
在材料工藝的創新方面,除了有油畫、丙烯畫、歐美傳統的濕畫法、中國傳統的重彩畫法,還有浮雕、高浮雕。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高溫瓷化玻璃鑲嵌壁畫、大型陶板高溫花釉刻繪壁畫、天然大理石鑲嵌、瀝粉、貼金、浮雕、重彩的綜合運用,以及玻璃腐蝕技術等,使壁畫藝術呈現出多姿多采的面貌。我國現代壁畫藝術的發展,還有著相對獨特而優越的條件,就是中國傳統繪畫、中國民間藝術以及精湛的傳統手工藝術對壁畫的影響。這些傳統藝術在創作中大量、有機地集成應用大大豐富了現代壁畫的藝術表現力。例如,《六藝》(吳作人、李化吉)、《長城萬里圖》(張仃)、《百花齊放》(侯一民、鄧澍)、《楚樂》(唐小禾)、《屈原》(杜大愷)等,都是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中使中國壁畫有了更深的文化內涵。還有一些先進手段,如利用聲、光、電、激光調動人們的視覺、聽覺、觸覺的新型壁畫,改變了壁畫藝術的形態,使現代壁畫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壁畫的創作因建筑風格、環境要求、建筑功用的不同,而具有相應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有相應的材質選擇。壁畫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制作程序與界定,其制作手段、表現方法很寬泛。在充分考慮建筑及功用的前提下,壁畫創作是自由的。各種觀念、形式、手段均可,既可以采用古典、現代、具象、抽象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寫實、構成、組合的方法。
從制作角度講,壁畫大致可分為繪畫型壁畫、工藝型壁畫、雕刻型壁畫和綜合制作型壁畫。
三、現代壁畫的功能和前景
壁畫美化了環境,其豐富的內容能使我們對生活、對人生、對自然產生美的感受,激發對美的追求,同時也使我們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藝術觀念與價值觀。它是一種審美作用和教育作用相結合的藝術樣式,它的認識功能和教育功能靠藝術形象來體現,是一種面向大眾,需要大眾共同參與、認識的特殊藝術形式。此外,壁畫還有紀念性、裝飾性、宣傳性等功能。在現在社會,壁畫最主要最常用的功能是他的宣傳性和裝飾性。宣傳性壁畫主要有商業廣告,裝飾性壁畫主要是裝點建筑物。因此,評價壁畫的藝術價值,不僅僅在畫面本身的藝術效果,更為重要的是它在建筑環境中所起到的作用。現代壁畫藝術和傳統壁畫相比較而言,更注重與環境的有機結合。因此,內容的表現指向性明確、與建筑相和諧、更能美化環境就成為了現代壁畫存在的價值。
作為供人們使用、欣賞的建筑物和壁畫藝術,其中心都是人,因此要把人的需要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在建筑物中能夠運用靈活的設計方法,創造出有藝術表現力的壁畫,來達到改善建筑環境的視覺效果,為人們提供一個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
壁畫藝術的歷史是不斷創新的歷史,我們必須繼承優秀藝術傳統,研究它的形成與發展、它的藝術形式、藝術風格、表現技法,使其能更好地表現現代壁畫的藝術風貌。現代壁畫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工藝手段、材料上都必須與建筑環境形成統一的感官效應,不同的建筑風格要求不同的壁畫風格與之相適應,這就要求在設計思想上突出強調與環境的整體協調,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是現代壁畫發展的極為重要的必然趨勢。任何時代的藝術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我們必須在繼承民族傳統藝術、吸收外來藝術營養、汲取民間藝術精華這三個方面著手探討和研究。
繼承和創新是藝術領域永久的課題,壁畫的發展隨時代的進步、發展而發展。它需要一個與建筑藝術、時代社會、審美意識相適應的發展過程。現代壁畫是一種涉及多部類學科的系統設計的綜合性藝術,需要畫家、建筑師進行不斷地探索和研究,共同努力,以期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壁畫作品。
(責任編輯: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