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師表形象——“論”樹立的必要
所謂師德師風,即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其表現出來的思想和工作作風,包括對政治的關心和了解、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對同事的團結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的嚴謹和進取,以及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狀況。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是師之骨,德為師之魂。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曾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倡揚高尚的師德師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新時期教師教育的首要任務。古語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教師是旗幟,學生如影隨形般地追著走;教師是路標,學生毫不遲疑地順著標記前行。
抓師德師風建設,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是學校工作的重要職責,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是學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的競爭力所在。學校發展以教師為本,教師素質以師德為先。師德師風決定著一個學校的學風和校風,決定著學校的精神風貌和人文風格。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師的責任更加突出,教書育人工作的標準更高,對師德素質的要求更加嚴格,這樣才能保持學校的創新能力、競爭實力和不斷發展的生命力。實際上,學生看老師既看才,也看德:無才無德,學生厭惡你;有才無德,學生敬畏你;有德無才,學生同情你;德才兼備,學生才會真心擁戴你。
二、創文明師風——“談”創建中的問題
作為教師,必須具有將自己的知識、才華、青春乃至生命奉獻給教育事業的信念和決心。人們把教師比喻成“園丁”“蠟燭”“鋪路石”,歌頌的就是這種獻身精神。我們很多優秀的教師都在偉大的教育事業浪潮中無私地奉獻著。但是在看到主流的同時,我們也要對教師隊伍中不盡如人意的狀況和現象給予高度的重視,有的還必須予以警惕,切不可掉以輕心!比如,有的教師育人意識淡薄,對學生缺少關愛,對學生的錯誤言論和不良行為不聞不問,把教書育人的天職置之腦后;有的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職業”上,對本職工作得過且過,敷衍了事,他們備課不認真,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呆板;有的教師歧視學生,體罰學生,亂收費用,以教謀私;有的教師把個人的利益看得過重,動輒鬧個人情緒,影響校園的和諧;還有教師:“人在曹營心在漢”,擅自離開崗位,隨意外出;更有甚者,有個別教師收受學生物品,甚至不顧場合、身份,經常說一些庸俗低級的“黃話”等。這些問題和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形象和聲譽,影響了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影響了校風學風的根本轉變,極不利于學校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成為師德師風建設中的絆腳石。究其原因,主要是處在轉型期的市場經濟對教師的消極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教師的待遇和生活狀況得到較大改善,但其勞動回報和一些行業相比還存在差距,從而削減了“敬業精神”。另外,個別人對自身要求不高,極少數得過且過,缺乏事業心和上進心,放棄或者忽視理論學習和業務提高,思想僵化,教育觀念落后,教法簡單,教學效果不佳。
浮躁實際上是一種對科學、對社會、對學生不負責的態度。這種心態表現在科學研究上,必然不“真”;表現在教學上,必然不“實”;學生得不到真才實學,就會貽害社會,因而也談不上“善”。所以說,“躁”也是缺乏師德的表現。有人作了一個歸納,在教師職業中,浮躁的心態有10種具體表現;頭重腳輕,滿足一知半解;華而不實,耽于夸夸其談;唯書唯上,缺乏獨立思考;嘩眾取寵,追求轟動效應;好大喜功,不愿踏實積累;脫離實際,樂于坐而論道;沽名釣譽,個人主義膨脹;吹拍拉扯,市儈作風橫行;敷衍應付,整日得過且過;弄虛作假,熱衷歪門邪道。由此可知,師德師風建設亟待加強,制度亟待完善,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刻不容緩。
三、建和諧校園——“思”建設中的措施
師德師風決定著學校的學風和校風,決定著學校的精神風貌和人文風格,最終關系著和諧校園的建設。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勢在必行。
首先,應該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規范文明行為。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師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和諧校園開展“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教師群體特有“示范性”,學生群體特有“向師性”,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做學習、模仿的對象。只有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其次,師德最重要的體現在于關愛每一位學生。要做一名優秀的教師,應該具備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是優美的語言?是廣博的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在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不僅要有優美流暢的語言、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熱愛一個學生就等于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于毀壞一個學生。尤其是教師的評價性語言,對于學生而言,其意義即便不是終生的,也是短期內難以忘懷的。新時代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無論怎樣對學生要求嚴格,師生之間都應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師生應形成一種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的新型的和諧關系,尊重學生是我們應該正視的問題。我們要建立的一種認識是:學生是老師教育的對象,也是老師的服務對象。
再次,學校應該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制度。學校應該定期評議師德師風,將考核評議結果作為教師聘用、職稱評定、晉級、表彰的重要依據,并注意發現和培養師德先進典型,樹立師德標兵。
最后,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學校要重視把社會各界尤其是家長的尊師重教同要求教師教書育人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維護教師的職業尊嚴,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積極為教師辦實事、辦好事,讓社會、學校領導對教師的關愛之情去滋潤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心。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先。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責任編輯: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