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規范化的葡萄種質資源描述評價方法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服務科研的工作基礎。在參考國際經驗的基礎上,我國也出版了相應的葡萄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標準。然而在實際描述評價工作中,仍有一些難以判斷的性狀。對葡萄果穗、果粒形狀、果粒顏色、果實香味、葉片上下裂片、裂刻數、副芽結實力、副梢結實力和果實可滴定酸含量測定等若干容易出現問題的性狀作了進一步的解釋。旨在使葡萄資源的描述評價更加標準化、規范化。
關鍵詞:葡萄;種質資源;標準;性狀描述
中圖分類號:S6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980(2008)03-327-05
我國是葡萄屬植物的原產地之一,有著豐富的資源,目前全國入圃保存的葡萄種質資源2 000份左右。準確描述是評價、鑒定這些種質資源的前提,是能否實現資源信息共享的關鍵。為此,國內外相繼編制了很多與葡萄種質資源有關的測試指南、技術規程和數據標準等(以下均簡稱描述規范)。20世紀80年代,國際葡萄和葡萄酒組織(OIV)、國際植物遺傳資源研究所(IPGRI)及國際植物新種質保護聯盟(UPOV),組織國際葡萄界有關專家,編制了出版了《Descriptors for Grape》并在各國推廣應用,對統一和規范國際間葡萄種質資源的描述、評價和鑒定,推動國際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20世紀90年代,3個國際組織在《Descriptors for Grape》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了新版本的《Deseriptors for Grapevine》。國內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組織全國葡萄科技工作者,依據《Deseriptors for Grape》,結合我國葡萄種質資源研究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我國自己的《果樹種質資源描述符(葡萄)》,并于1990年正式出版。進入21世紀后,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承擔了國家及農業部的重點科研項目,先后制定出版了《葡萄新種質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農作物種質資源鑒定技術規程 葡萄》、《葡萄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標準》,使用者可根據不同的測試目的選擇使用不同的描述規
盡管有了上述葡萄資源描述評價的規范和標準,但每一部描述評價的規范和標準由于種種原因均不可能包羅萬象。且在實際描述評價工作中,即是資源的同一種性狀也存在著一些差別,因此總會遇到一些難以判斷性狀的資源,需要鑒定評價者在熟悉資源的基礎上去整體把握。我們將多年從事葡萄種質資源描述工作所遇到的問題予以歸納總結,對遇到的一些難以判斷的性狀提出了具體的解決途徑。對有機酸測定中存在的問題作進一步的探討,旨在使葡萄資源的描述評價者更加方便、準確地應用各種描述規范。
1 葡萄種質形態特征的描述說明
1.1 果穗形狀的描述說明
在果穗形狀的描述中分為果穗基本形狀描述,有圓柱形、圓錐形、分枝形(圖1);果穗歧肩描述,有無歧肩、單歧肩、雙歧肩等(圖2);果穗副穗描述,有無副穗、有副穗(圖3)。在這些描述中,假如從示意模式圖中看均容易區分。但在實際的描述中有的形狀是較難把握的,例如雙歧肩圓柱形與圓錐形,有時難于判斷,要作出準確的描述必須掌握正確的觀察視角。他們的區別在于雙歧肩圓柱形是僅從正反兩個面(或稱向陽面與背陰面)觀察是雙歧肩圓柱形;而圓錐形是從各個角度看均為圓錐形。有些種質之間果穗基本形狀帶副穗和分枝形2種穗形難于區別,有的描述為果穗基本形狀帶副穗,有的則描述為分枝形,2者的區別要點在于前者的果梗細而長,且較為柔軟,長度遠遠小于果穗基本形狀的長度;而后者則正好相反,其果梗粗細、長短、柔韌度與果穗基本形狀差異不大,有的種質甚至基本接近。
1.2 果粒形狀的描述說明
果粒形狀中最容易混淆的是卵圓形(雞心形)與倒卵圓形,例如《葡萄的品種及其研究》一書中將圖4-a的果粒形狀稱之為倒卵形,而將圖4-b稱之為
作用的定語,后者是被修飾者或稱中心詞,例如紅紫,所表達的信息是以紫為主,稍微發紅,原產日本的四倍體歐美雜種品種大寶的果皮即紅紫色,但在有的地區,有的年份,可能依著色條件的不同,出現黑紫色的描述也不足為奇,但要描述為紫紅色,即有可能是不熟悉種質資源描述的基本表達方法所造成。
1.4 葉片上下裂刻及裂片數判斷的描述說明
該項也是容易出錯的性狀之一,首先是上下裂刻位置確定顛倒,其次是裂片數判斷出錯。實際上,上下裂刻位置的確定(圖5),無論采用那種描述規范均有極為詳細的位置標識,出錯的原因在于使用者僅憑自己的感覺判斷。上下裂刻基部形狀描述要求觀察新梢中部的成齡葉片,而生長中的葡萄成齡葉片多是葉尖朝下,所以描述者受空間上與下概念的影響,忽視了植物形態學對裂刻上與下概念的具體界定,從而作出了錯誤的判定。對裂片數正確的判斷須注意2點:第一,裂片的具體概念。它是指葉片邊緣凸出的部分。且凸出的部分比鋸齒大而深,并含有一條直通鋸齒頂端的主脈,只有具備這2條才能稱之為裂片。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每一個裂片均含有一條主脈,但不能反過來說一條主脈皆對應一個裂片,因此也不能依此推斷主脈數與裂片數相等的概念。第二,注意取樣的代表性。描述時應取具有代表性的7~9節的葉片。有的葉片形狀不規則,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中主脈為對稱軸時,有不對稱的裂刻存在。

1.5 副芽結實力與副梢結實力
副芽結實力中的副芽指的仍是冬芽,是結果母枝上各節主芽以外四周的芽,通常有2~3個,習慣上多稱為副芽。由于這種芽起著預備的作用,故有時也稱預備芽,所抽生的新梢不是通常栽培上所說副梢,而是通常所說的“二生枝”或“三生枝”。副梢結實力中所謂的副梢是指當年新梢上由夏芽所抽生的新梢,依其抽生的先后可分為1次副梢、2次副梢、3次副梢等。副梢上也可能發生花序,開花結果,由此所產生的果實即是生產上常說的2次果、3次果等。為了防止混淆,新近制定的描述規范稱這種“副梢結實力”為“夏芽副梢結實力”。
2 果實理化性狀的描述說明
2.1 果實香味的描述說明
葡萄果實香味是通過口感判斷的,有6種類型,判斷起來稍有難度。
1)無香味類型,以維多利亞為典型。歐亞種除玫瑰香及其雜種和個別帶有青草香味的種質外,絕大多數種質通過品嘗均感覺不到任何香味。
2)玫瑰香味類型,歐亞種品種玫瑰香為該香味類型的典型。除某些起源于黑海及地中海生態群的歐洲種葡萄種質獨有這種香型外,在真葡萄亞屬中其它的種均未發現有該香型。這是在進化過程中,由于自然變異和人工選擇的結果。該香型為鮮食、釀造、加工種質的優良性狀,因此被育種者列為目前及今后相當一個時期鮮食葡萄的重要育種目標之一,目前新培育的很多優良鮮食種質就是以具該香型的種質為親本育成的,例如貴妃玫瑰、翡翠玫瑰、香妃等。
3)草莓香味類型,以紅富士為典型。歐美雜種葡萄種質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草莓香味。該香型類似新鮮草莓所具有的特殊香味,它與狐臭味很相近,但前者味淡,較為宜人,所以有研究者曾將草莓香味與狐臭味2種香型歸為一種,例如貝達在《葡萄學》上認為是草莓香味,《中國葡萄志》描述為稍有狐臭味。
4)狐臭味類型,以康可為典型。美洲種葡萄的特有香型,一般不受消費者歡迎。美洲種的雜種后代也有程度不同的狐臭味。
5)青草香味型,也稱清香味型,以赤霞珠為典型。歐亞種有不少種質具有這種香型。該香型的香氣很淡,不仔細品嘗時容易被忽略,而且該香型在有的種質上表現不夠穩定,可能與生長外界條件關系較密切,當條件適合時可使香型得以表現,其果實就有青草香味;反之則不表現,例如紅地球這份種質就是如此。
6)其它,目前在葡萄中已測出香氣的成分多達百余種,主要包括醇、醛、酯、萜烯類等,所以說所形成的香型也不是上述5種香型所能包括的,在種質資源的描述中還可能出現有多種目前還難于描述及歸類的香型,例如紅伊豆有研究者將其定為荔枝香味,就可歸入此類。
葡萄香味種類多,是一種較難把握的描述性狀,同一種種質不同的描述者很可能描述出不同的結果(表1)。當描述者對各種香型及香氣程度定位把握不準時,參照典型品種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香味濃淡的判斷,更是應以典型品種為標準,其香味程度超過典型品種的定為濃,反之則為淡。

2.2 果實可滴定酸測定的說明
葡萄的漿果中含有較多的有機酸。其中較多的是D-酒石酸和L-蘋果酸。2者占果實總酸的90%或更多。目前葡萄漿果中有機酸含量的測定均采用氫氧化鈉滴定法,將滴定中所消耗的氫氧化鈉體積及酒石酸換算系數K值代入公式,可得到漿果中主要有機酸的含量百分數。但容易出問題的是滴定終點的判斷,現介紹2類判斷方法:
2.2.1 指示劑滴定法該法又可分為下列2種:1)普通指示劑滴定法。在樣品中滴入酚酞指示劑2~3滴,然后用0.1 mol/L氫氧化鈉標準溶液滴至淺粉紅色,且在30 s內不褪色為止。此法所用儀器設備簡單,過程簡便,成本低廉,是目前常用的有機酸測定法。但該法對于有色種質而言,其滴定結果易被果汁顏色所覆蓋,終點難以準確的判斷。2)改良滴定法。改良滴定法又包括脫色改良滴定法與試紙改良滴定法2種。脫色改良滴定法:測定有色種質時,是將活性炭直接加入樣品中。充分搖晃,顏色脫去后用濾紙過濾,然后滴定。但該方法存在的問題是在脫色過濾的同時,樣品也失去了一些酸類物質,其有機酸含量測定值小于實際含量,影響了測定效果。試紙改良滴定法:測定過程基本同普通指示劑法,僅在估計接近終點時使用藍色石蕊試紙。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先將1滴蒸餾水滴在石蕊試紙上使其濕潤,再在原處滴1滴所滴定的樣品液,當試紙變紅時說明終點未到,需繼續滴定后再用相同的方法測試,直到試紙不再變紅時,即為終點。該方法的不足之處在于測定一個樣品所需時間較長,因為何時該用試紙檢測,是依靠操作者的經驗來估計確定的。如操作者經驗不足,須經過幾次使用試紙,所以測定一個樣品所需的時間較長。需要特殊說明的是該法一般需要3個平行樣品,此外還要注意用試紙的時間是在終點出現以前,故把握時間很重要。
2.2.2 電位滴定法 以0.1 mol/L的氫氧化鈉標準溶液進行電位滴定,pH 8.1定為滴定終點。該法的特點是不用指示劑,減少主觀判斷的干擾,提高了結果的準確性,是目前認為最為準確的測定法。但由于需要全自動電位滴定儀器等設備,這種設備一般只有具備一定條件的專業性檢測中心才具備。故測定一個樣品需要一定的花費,屬于提倡使用的可滴定酸的測定方法。
3 討論與建議
1)準確的描述是種質資源共享體系建立的基礎,是實現種質資源實物共享、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前提。制定國內描述規范的研究單位在葡萄生長季節特別是果實描述期間應定期舉辦培訓班。普及有關描述知識。參與種質資源的描述者應嚴格遵照描述規范的相關規定,使葡萄種質資源的描述規范化和標準化。
2)在有機酸滴定中,使用脫色方法時,滴定結果的可靠程度,有待進一步研究。葡萄的果汁基本上均含有不同種類及不同量的花色素,假如這些花色素含有有機酸,即說明脫色影響到的種質樣品測定條件的一致性,為了確保測定結果的準確性,應慎重使用脫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