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藝復興以來,西方史學家對英國猶太史一直予以關注,不少重要研究成果面世。作為英國猶太史上的重要一環,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的相關研究也方興未艾。本文以英美學者的研究狀況為主線,力圖將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的起源、發展及其演變的過程展現出來。
關鍵詞:猶太人; 中世紀; 研究現狀; 英國
中圖分類號:K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8)07-0143-04
從1066年頭批諾曼底猶太人跟隨諾曼征服者來到英國到1290年被愛德華一世下令驅逐出去為止,中世紀英國猶太人在英國存在的歷史不過短短的200多年。雖然,在1290年之后,英國仍然還有少量的猶太人隱蔽性地繼續存在,但直到17世紀中期英國重新接納猶太人之前并沒有公開而有組織的猶太社團出現,并且他們的存在對英國所產生的影響也沒有他們在1290前的那么大。可以說,他們的存在幾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自18世紀以來,許多歷史學家對中世紀英國猶太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相關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本文擬就從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的起源開始到20世紀末為止,對以英美學者的研究狀況為主線的中世紀英國猶太歷史的研究過程進行梳理,將其起源發展的脈絡呈現出來。
一
先說說國內研究狀況。雖然山東大學成立了猶太教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歷史系也有部分師生從事猶太史研究,但是他們的研究都比較偏重近現代時期,即使有涉及中世紀時期的論文,其論述的范疇往往是中世紀的西歐,其中很少提及英國方面。南京大學徐新教授在其著作《反猶主義解析》中對中世紀反猶主義探源時曾提到過中世紀英國猶太人所遭受的迫害,但是并沒有專門就此展開深入的研究。就目前國內對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的研究而言,由于資料的匱乏和關注程度不夠,除了《近千年來倫敦猶太社團的沉浮與滄桑》、《對1290年英國驅猶事件的權威解讀———(英國猶太人的瓦解)評介》以及《中世紀英國反猶現象的演變及其特征》等這樣的好文章外,很少有其他中世紀英國猶太史方面的研究成果面世。與寂寥的國內研究現狀相比,國外對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的研究可算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了,特別是在英國有著不短的發展歷史。其實,這幾百年的猶太研究史就是一個由零亂的分散的個別研究或局限于狹窄領域的中世紀猶太史研究走向一個整體的并不斷趨向于與英國中世紀史等主流歷史研究相融合的過程。下面就歷史編撰對以英美學者為主的西方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的發展歷程做一考察。
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早期。隨著人文主義和宗教改革思潮的傳播,雖然西歐掀起了研究希伯來文的熱潮,但是大多數史學家對1290年的驅猶事件只知基本史實并無深究。有關猶太人的社會地位問題的探討是到17世紀早期伴隨著清教的興起以及宗教寬容思想的擴散才又重新開始的。不久后出現由威廉·德瑞恩所著的具有反猶主義性質的小冊子《對猶太人…的簡短抗議》,其主要目的是阻礙猶太人重新移居英國。不過,由于該小冊子收集了很多關于英國猶太人的基本史料,這反而使它成了很有價值的英國猶太史著作。然而這些都不能算是正式的猶太歷史著作。事實上,直到18世紀才出現一部真正的英國猶太歷史著作。1738年,有感于英國猶太史研究幾乎無人問津的荒涼狀況,牛津新法律學院院長德·布勞西爾·托維將散亂的涵蓋了從1066年到18世紀早期的猶太史料編輯成書出版,這就是《英國猶太人》;由此奠定了包括中世紀在內的英國猶太史研究的基礎,而作者本人也因此被贊譽為“英國猶太研究之父”。
繼托維之后,很少人對中世紀英國猶太研究產生興趣。在其后的一個多世紀里,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的復興經歷了一個緩慢的演變過程,但并沒有出現什么有價值的成果。直到19世紀末,隨著英國猶太歷史展覽會于1887年召開以及由此催生的1894年英國猶太史研究會的成立等兩大事件喚醒了沉寂已久的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1887年的英國猶太歷史展覽會有兩個目的:其一,豐富英國猶太史知識、引發人們對相關歷史檔案和遺跡的深厚興趣并做好保存工作;其二,劃定為編寫英國猶太史而準備的史料的范圍。在這兩個目的的驅使下,許多猶太史學家開始對大量原始史料重新考察、整理并出版。其中做出巨大貢獻的是約瑟夫·雅各布斯。他認為,只有將建構歷史所依賴的檔案資料整理出版了,人們才能描繪出英國猶太史的全貌。在他的指引下,英國猶太史研究會在成立后的半個世紀里著重于檔案資料的出版。雅各布斯本人編譯的史料集《金雀花王朝時期的英國猶太人》于1893年出版,雖然其中有不少翻譯謬誤的地方,但至今它仍是一部高水準的著作。1902年,由塞爾登協會和英國猶太史研究會聯合出版了《請愿書、債券和其他摘自猶太財政署案卷的記錄:1220-1284年》。英國猶太史研究會緊接著又獨力出版了《猶太財政署請愿案卷摘錄》的頭兩卷。第三卷由希拉里·詹金森主編于1929年出版。不久,英國猶太史研究會出版了3卷本的《大英博物館中珍藏的債券和猶太特許狀》。然而,好景不長。這種耗資巨大的出版項目所依賴的人力和財力慢慢枯竭,到1939年二戰爆發的時候,這個被稱作是英國猶太研究史上的“英雄時代”結束了。
就在英國猶太史研究會耗費數十年致力于中世紀英國猶太史料的出版的同時,與這時期相關的英國王室大法官法庭和普通法法庭的主要檔案出版工作由公共文獻辦公室承擔起來,到1939年時幾近全部完成;1935年,約翰王統治以前的法律檔案已經整理完畢;這一時期的金融檔案的出版工作則由圓筒卷檔協會獨力出資承擔,到1939年,1206年以前的所有圓筒卷檔都已付梓,計劃每年出一卷。這樣,到20世紀30年代末,英國猶太社團的中世紀史部分的主要文獻都已經出版。約瑟夫·雅各布斯的目標之一大體實現。然而,與大量的文獻出版工作相比,這幾十年來的相關研究則要遲滯得多。到1939年,英國猶太人的標準歷史還是阿爾伯特·海姆森于1908年出版的《英國猶太史》。這是一本英國猶太通史,對中世紀部分缺乏全面深入的敘述。從20世紀伊始,邁克爾·埃德勒陸續發表了關于坎特伯雷和布里斯托爾的猶太社區、約克的亞倫、猶太改宗所以及中世紀英國的猶太婦女等方面的一系列文章,并且在1939年時結集出版,書名是《中世紀英國的猶太人》,但對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的系統性評價工作還是沒有完成。這項任務落到了J.G.理查德森的身上。
二
1939年二戰爆發,使很多研究工作放慢了前進的腳步甚至中斷。二戰后,猶太人所遭受的大屠殺使得世界各地的大學里先后出現了猶太研究中心,猶太史研究的力量空前加強。為了探討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反猶主義,各國歷史學家除了從現代早期或現代社會中尋找反猶的根源外,還進一步深入到中世紀,而且不少歷史學家對少數族裔歷史產生很大的興趣,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中世紀猶太史的研究。此外,1956年,為紀念猶太人在英國重新定居300周年,英國又舉辦了一次大型英國猶太史展覽會;20世紀60年代,英國猶太史檔案館成立等活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在這一時期獲得很大的發展,有許多重要研究成果面世。
素有“英國猶太史巨匠”之稱的塞西爾·羅斯是這一時期第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物。他的《英國猶太史》于1941年出版,而后分別于1949年和1964年再版,是英國猶太史研究方面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該書涵括了從猶太人初入英國到19世紀中期的解放運動時期的歷史,雖然對英國猶太歷史進行了細致的梳理,但還是沒有把猶太史與同時代的英國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羅斯對英國猶太史的貢獻是巨大且毋庸置疑的,但他的興趣十分廣泛,對圣經時代的猶太人以及意大利猶太人也有所研究。有人認為,在英國猶太史方面,他最好的著作不是這本《英國猶太史》而是《中世紀牛津的猶太人》,一本地區猶太史著作。這樣一來,雖然羅斯的《英國猶太史》已經往前跨了一大步,但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長久以來中世紀英國猶太史原有的研究模式。
1960年,J.G.理查德森出版了《金雀花諸王時期的英國猶太人》,標志著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的現代學術研究的真正開端。理查德森利用了大量的出版和未出版的行政和金融檔案,系統性地探討了中世紀英國猶太人的金融借貸活動及其后果、猶太人與基督徒和王室的關系以及相關的猶太管理機構等,在很大程度上重寫中世紀英國猶太史。不過,理查德森的重點敘述時間段是從1154年到1216年。該書的重大意義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它切入主題的方法立即引起了美國學者蓋文·蘭繆爾的挑戰。理查德森的著作的長處在于廣泛地利用了大量與主題相關的原始資料,蘭米爾認為這也是該書的短處。也就是說,理查德森列出了大量的史料,但卻缺乏恰當的分析。蘭繆爾說,理查德森毫無情感地處理這些史料的方法使得他不能將中世紀英國猶太史活生生地展現在人們面前,同時他對長久以來猶太史學家探討的諸如中世紀反猶主義的起源及其演變的問題只字未提,而蘭繆爾則在這個方面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迄今為止,雖然蘭繆爾撰寫了一系列重要文章,試圖通過對中世紀法國北部和中世紀英國的猶太史上的具體事件進行詳細分析來使歷史上的反猶主義一體化,但蘭繆爾在1962年倡導的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的完整化并沒有實現。自羅斯和理查德森以來,唯一將中世紀英國猶太史從整體的角度進行考查的就是保羅·海姆斯的一篇文章,“中世紀英國的猶太少數民族,1066-1290年”。該文章應用現代社會科學的方法,從社會學和心理學角度來剖析中世紀英國猶太移民群體,但限于篇幅,很多問題沒有展開詳細的討論。除了海姆斯以外,自羅斯以來唯一將整個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納入研究范疇的歷史學家是巴里·多布森。他分別于1974年和1979年發表的關于中世紀約克猶太人的研究成果是目前為止最好的地區猶太史著作。通過對城市檔案和王室檔案的廣泛利用,多布森徹底地重寫了約克猶太社區的歷史,并為進一步了解約克郡的社會背景和當地的反猶主義的演變提供了一個新視角。雖然關于中世紀的約克猶太人方面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問題,但是多布森提出的主要觀點應該是動搖不了的,如約克猶太社區是一個新建不久的社區,到1190年的大屠殺發生時與林肯保持著密切的聯系;13世紀上半期約克猶太社區的繁榮與同時期約克郡經濟的總體拓展緊密相關;到1290年被驅逐前的幾十年里,約克猶太社區處于一種嚴重衰退的狀態中,等等。多布森的研究為英國地方猶太社區的研究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事實上,地區史一直以來是英國歷史學術研究中的強項,在中世紀英國猶太史方面也不例外。前面提及的約瑟夫·雅各布斯早在19世紀末就對倫敦猶太社區進行了開拓性研究。緊接著出現了H·P·斯托克斯研究劍橋猶太人的文章,邁克爾·埃德勒對坎特伯雷和布里斯托爾猶太人的研究成果則分別在1915和1931年發表。不過,后者的這兩篇文章需要重寫了,因為最近的考古發現推翻了其中的一些論點。這些研究成果都很重要,只不過在1939年后出現的猶太地區史研究更為深入,在利用相關史料上也更廣泛。1951年出版的塞西爾·羅斯的《中世紀牛津的猶太人》前面已經提到。1967年,V·D·里普曼的重要著作《中世紀諾威奇的猶太人》雖以羅斯的著作為模本,卻也達到了一定的高水準。本書利用了從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檔案中精選出來的猶太金融檔案以及一位中世紀諾威奇猶太人的希伯來文詩歌文本。這是它的創新之處。1971年,帕特里夏·阿林對南安普頓猶太人也進行了研究,但斯泰西認為她的研究不太成功,有些觀點經不起推敲。
從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不少研究集中在中世紀英國猶太社區的社會、法律和金融狀況方面,特別是13世紀,從宗教方面展開探討的文章反而極少。1968年,里普曼發表了一篇影響極大的文章,“對中世紀英國猶太人的解剖”,分析了不同英國猶太社區間的財富分布。到80年代中期,斯泰西對此也進行了探討。自理查德森之后,對猶太借貸機制的研究進展緩慢,但是有關王室法庭上的猶太借據買賣活動的研究倒是出了些好文章。P·R·科斯認為這種買賣是導致13世紀中葉騎士階層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斯泰西則稱這種交易不僅導致了1258年的貴族叛亂,而且標志著從1240年到1260年基督徒和猶太人之間的關系不斷惡化。只有F·D·洛根的文章“30個倫敦猶太改宗者:13世紀80年代的改宗問題”提出了一些關于猶太教與基督教之間的沖突的重要問題。
總之,自二戰結束之后至80年代末,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不斷深化和細化。不過,對1275年到1290年這一時期的研究較少,可能是因為該時期的猶太請愿案卷等原始資料還沒有整理出版的緣故。
三
1990年,英國舉行1190年猶太大屠殺800周年和1290年愛德華一世驅猶700周年的紀念活動。這些紀念活動以及英國猶太財政署檔案的重新出版再次掀起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的高潮。英國、美國、德國、以色列等國的學者中都出現了以中世紀英國猶太史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人。他們不僅對一些傳統課題如猶太地區史、猶太金融借貸機制、猶太人改宗問題等進一步深化和擴大,而且受當代社會科學的新發展的影響而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課題,如中世紀英國猶太婦女等。
20世紀90年代以來,雖然在史料出版方面的貢獻比不上前面提到的“英雄時代”,但畢竟中斷多年的原始史料出版工作得以恢復,這對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者來說不啻于一件值得慶賀的事。英國猶太史研究會在著名編輯保羅·布蘭德的帶領下繼續將猶太財政署的請愿案卷編輯出版,將會為猶太史學家提供了更多翔實可靠的史料。近來,有些史學家開始利用猶太人自己留下的希伯來文史料展開對中世紀英國猶太人的研究,擴大了猶太史研究的史料來源。
眾多學者的辛勤耕耘結出了累累碩果。地方猶太史研究方面,喬·希拉比對中部地區的猶太社區進行了詳細研究,羅賓·R·蒙蒂爾則將原本很少人關注的鄉村地區的猶太人分布狀況描述出來。由于女性主義運動和女性主義理論的影響,猶太史學家開始對中世紀猶太婦女的境況產生興趣并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事實上,邁克爾·埃德勒在1939年出版的論文集《中世紀英國的猶太人》中就已經對中世紀英國的猶太婦女進行探討。不過,繼阿德勒之后很少有人問津。到了20世紀90年代,巴里·多布森首先將目光投向中世紀猶太婦女,探討了英國猶太婦女的角色并指出她們是少數中的少數。這在無意間揭露了中世紀英國猶太婦女史的地位,正如萊拉·馬克斯所說的一種邊緣化的地位。隨后對此課題進行研究的是蘇珊娜·巴特利特,她就中世紀英國猶太婦女的商業行為提出了較為肯定的觀點。
這一期間,最值得一提的著作是蒙蒂爾在1998年出版的《英國猶太人的瓦解—試驗與大驅逐,1262-1290年》。猶太史學家歷來對1290年愛德華一世驅猶行為(后世學者將之稱為大驅逐)有著濃厚的興趣,也對驅猶的原因進行了種種分析,提出了各種說法。最先嘗試對大驅逐做出解釋的是喬治·H·萊奧納德,隨后B·L·亞伯拉罕撰文分析驅猶是出于政治需要的原因。1937年,彼得·埃爾曼從經濟的角度對此做出解釋,而幾十年后肖洛姆·A·辛格在此問題上除了重復埃爾曼的老調外,沒有什么新的觀點。理查德森在他的《金雀花諸王時期的猶太人》里也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猶太人之所以遭驅逐是因為愛德華一世沒收他們的財產來充實自己的國庫,不過,從愛德華一世允許猶太人可以攜帶流動資產離去的事實來看,理查德森的觀點便站不住腳了。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色列史學家索菲婭·梅納克重拾舊題,從強調民族國家意識的逐漸形成以及君主中央集權較高的角度對驅猶做出了新的闡釋。總的來看,不外乎經濟、政治、宗教或社會等方面的原因。蒙蒂爾在自己的著作中分析了以前的種種觀點,指出以往的學者未對驅猶前后的史料作詳細考察,對反映猶太人經濟負擔情況的收入案卷和佃戶稅記錄長期忽視,對與猶太人金融活動密切相關的基督徒借方也注意不夠,再加上對驅逐過程本身欠應有的思考,所以,以往的研究顯得不夠全面、也不夠深入。那么,從中得出的種種結論也是不大可靠,甚至可能是錯誤的。鑒于此種情況,蒙蒂爾在正本清源的基礎上提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促成了這次大驅逐行動,即:第一,“愛德華試驗”沒有達到預期目的;第二,教會與國王的態度合流;第三,國際事件的示范與影響。由此,蒙蒂爾對大驅逐做出了較為成功的解讀。當然,史學界對大驅逐發生的原因迄今為止還沒有定論,還需要做更多研究工作。
盡管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它始終游離于英國歷史研究的主流之外,不被英國歷史所接受。許多研究英國中世紀史的學者大都不會提及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的中世紀英國猶太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何在?科林·里奇蒙指出,這主要是“英國性”造成的。曾幾何時,英國猶太人成了英國歷史中的一大禁忌題材。或許,作為基督徒的主流歷史研究者不愿觸及這一反映基督徒殘忍愚昧的英國歷史上的陰暗面。大衛·S·卡茨認為英國史學家對猶太人及其歷史的忽視是由于資料的長期匱乏造成的。他繼續指出,英國猶太史的邊緣化地位是由非猶太史學家和猶太史學家共同造成的,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以基督徒為主題的歷史將猶太史排出在外;第二,以猶太人為主題的歷史將基督徒的歷史排出在外;第三,同時涉及基督徒和猶太人的歷史則由于非猶太史學家和猶太史學家之間缺乏合作而充滿了謬誤。許多中世紀英國猶太史學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從自己的研究出發,竭力使猶太史研究融入到主流歷史中去。上面提及的巴里·多布森在這方面跨出了第一步,將中世紀約克猶太史與中世紀約克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蒙蒂爾在他的《英國猶太人的瓦解》一書的前言部分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此書能夠在傳統劃分的猶太歷史和中世紀英國史之間架起一道橋梁。這樣看來,中世紀英國猶太史研究的將來既任重道遠又很值得期待。
參考文獻:
[1]張淑清.論中世紀西歐猶太社團的司法自治——以10-12世紀的法國和德國為例[J].學海,2006,(1).
[2]徐新.反猶主義解析[M].上海三聯書店,1996.
[3]鄧新裕.近千年來倫敦猶太社團的浮沉與滄桑[J].史林,1997,(4).
[4]王本立.對1290年英國驅猶事件的權威解讀———(英國猶太人的瓦解)評介[J].世界歷史,2001,(4);中世紀英國反猶現象的演變及其特征[J].歷史教學,2004,(9).
責任編輯 仝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