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金融中介功能的發揮可能會減輕市場摩擦,影響資源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配置,從而影響經濟增長。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從金融在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功能出發,探討了金融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意義,這些思想對于推進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金融中介;金融功能;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8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7-0077-04
一、金融功能
金融功能的本質含義就是金融對經濟的功效或作用。根據功能所處的層次和不同層次間的內在邏輯,金融功能可劃分為四個具有遞進關系的層次:基礎功能、核心功能、擴展功能和衍生功能。金融的基礎功能是服務功能和中介功能,其主要是為經濟社會活動提供便利交易、兌換結算、財富保管等服務以及進行簡單資金融通;金融的核心功能是資源配置功能,即主要通過金融體系的運作進行儲蓄動員和項目選擇從而達到資源配置的目的,從而建立起整個經濟中資金需求者與資金供給者之間的聯系;金融的擴展功能是經濟調節功能和風險規避功能;衍生功能包括風險交易、信息傳遞、公司治理、引導消費、區域協調、財富再分配等功能。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經濟學和新增長理論的發展,金融功能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成為內生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市場的運行會受到市場摩擦力的影響,因而利用市場來配置資源是有成本的,金融中介的出現就是為了減輕市場摩擦,因而,自然地就會影響資源在空間和時間上的配置。
二、金融功能對經濟增長的積極影響
(一)金融中介通過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引導資本流動進而加速經濟增長
在內生增長理論看來,創新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但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經費并且存在較大風險。單個投資者要評估企業、經理和市場條件會面臨巨大成本,實際上不可能具有收集、加工投資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儲蓄者不愿意投資于信息可靠性較差的經濟活動,高信息成本可能會阻止資本流向具有最高價值的用途上去。熊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表達了經濟發展中關于金融的如下觀點:“因此,銀行家并不僅僅是一個中間人……他以社會的名義授權人們……(從事創新活動)”。[1]這一論述的含義在于,創新受到對短期壟斷利潤尋求的誘導,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制度非常重要,因為它們評價企業并且在企業的創新行為和將新產品投放市場之前向企業融資。此外,除了區分最好的生產技術外,金融中介也可以通過發現那些具有更好的機會成功發明新產品和生產過程的企業家來提高技術進步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Galetovic(1996)建立了一個與羅默(1990)相似的模型,從而在金融中介的早期發展和其后持續的經濟增長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系。該模型建立在以下經驗事實之上:由于勞動分工的增進,企業就會進行專業化的生產和交換,這樣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信用的交易數量就會大大增加。當日益增多的專業化成為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時,如果金融中介不出現,可持續增長就不可能開始,在這個意義上,金融中介對經濟增長的開始和持續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且,當企業專業化以后,金融中介內生出現,因為它們阻止了對監督努力的重復,因此,正是實際部門的專業化導致了金融中介的出現。[2]
King 和 Levine(1993b)就金融、企業家才能和經濟增長建立了一個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該框架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析生產方面均衡時的利率和增長率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反映在三個市場的均衡中,即金融中介均衡條件、股票市場均衡條件和勞動力市場均衡條件。模型的含義是,金融部門稅收的增加降低了與特定的增長率相聯系的實際回報,在給定的生產增長率下,實際回報和金融部門的扭曲稅率之間存在明顯的反向關系。第二部分是考慮長生不老的家庭的儲蓄行為,由此可以得到基于消費者偏好的經濟增長率和實際回報之間的關系:回報率和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正向關系,并且這種關系的強度是由跨期替代彈性決定的。將上述兩個方面綜合,模型的含義是明顯的,即更好的金融制度提高了成功創新的概率,因而加速了經濟增長。同樣的,金融部門的扭曲由于降低了創新速度因而降低了經濟增長速度。[3]
(二)金融中介通過監控投資對公司施加管理進而推動經濟增長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對于理解經濟增長來說是重要的,尤其是理解金融部門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問題。資本的提供者向廠商提供資本的程度能夠有效地監控并影響廠商如何使用資本。股東和債權人可以有效地監控廠商并誘導經營者最大化廠商價值,這將改進廠商配置資源的效率,使得儲蓄者更加愿意為生產和創新融資。反過來,如果缺乏能夠增強公司治理的金融安排,就會阻礙儲蓄,從而阻礙資本流向可盈利的投資機會。公司治理機制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到那些對經濟增長率具有潛在的重大后果的公司的表現。
Bencivenga 和 Smith(1993)的模型將信貸配給問題與內生經濟增長結合起來加以考慮。模型假定所有的投資都通過信用擴張來融資,由于信貸市場上存在的逆向選擇問題,如果沒有金融中介的存在,均衡狀態下信貸配給就會內生出現。模型的結論是,通過節約監督成本來改進公司治理的金融中介將減少信貸配給并從而促進生產率、資本累積以及經濟增長。[4]
De La Fuente 和 Marin(1996)關注產品創新與銀行監管之間的關系,在他們的模型中,創新存在較大的風險,雖然可以花費一定的成本對創新活動進行監督,但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這樣的監督是不完美的。單個投資者對創新者的創新活動進行監督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因此,金融中介就會內生出來監督創新活動,并且與創新者簽訂相應的合約,通過激勵相容的合約安排來激發創新者的最優努力水平,這樣就可以避免眾多單個投資者都進行監督。模型的含義在于,通過由金融中介從事監督創新活動的昂貴過程,就可以在競爭性的技術生產者之中改進信貸配給,金融中介向企業家提供的更好的保險條件使得他們生產出更高水平的創新行為,因而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之間呈現出正向關系。
Boyd 和 Smith (1992)則從不同的視角證明,國家間金融中介質量上的差異能夠對國際資本流動和經濟增長率產生巨大的意義。他們證明,如果資本富裕國家比資本稀缺國家具有充分好的、更加有效地進行公司治理的金融中介,資本可能從資本稀缺的國家流向資本富裕的國家。因此,盡管資本稀缺國家的資本物質產品較高,但投資者意識到他們的實際回報關鍵依賴于金融中介所執行的監督。因此,低下的金融中介將導致次優的資本配置。[5]
(三)金融中介通過提高風險多樣化服務的能力降低了風險進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金融經濟學家們一般認為,在具有信息和交易成本的情況下,金融合同、金融市場和金融中介的出現不僅有助于減輕交易、套期保值以及匯集資金等方面的風險,還可以減輕與個人項目、廠商、行業和地區相關聯的風險。通過改變資源配置和儲蓄率,金融制度提供風險多樣化服務的能力能夠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儲蓄者通常不喜歡風險,而且高回報的項目往往比低回報的項目更有風險。因此,使人們分散風險更容易的金融市場傾向于誘導資產組合轉向具有更高回報的項目。Acemoglu 和 Zilibotti(1997)就橫截面風險、多樣化和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建立了模型。他們證明,允許行為人持有風險項目的多樣化資產組合的金融制度將會促進儲蓄向高回報的風險投資的重新配置,這樣的風險投資對經濟增長具有正面的影響。就技術變化而言,King 和 Levine(1993b)證明,橫截面風險的多樣化能夠激勵創新活動。經濟行為人不時地進行技術改進以獲得可盈利的市場地位。這樣,持有創新性項目的多樣化資產組合減輕了風險,并且增加了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創新活動的投資。因此,使得風險多樣化的金融制度能夠加速技術變化和經濟增長。
(四)金融中介通過匯集儲蓄資金并將其投資在高回報項目上進而影響經濟增長
在一個發達的經濟中,匯集資金是指從分散的儲蓄者那里為投資聚集資本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面臨與不同的儲蓄者相聯系的交易成本,而且資金匯集者還必須使儲蓄者樂于放棄對他們儲蓄的控制權,這就要求有一種專門的既能克服交易成本又能克服信息不對稱的制度安排,金融安排的出現可能減輕這樣的摩擦并且便利資金匯集。為了節約與儲蓄者和投資者多邊合同相聯系的成本,金融中介內生出現,使投資者將財富委托給他們投資。為此,“資金動員者”就必須使儲蓄者相信投資的可靠性(Boyd 和 Smith,1992),并且,金融中介會為儲蓄者的回報兢兢業業工作,儲蓄者也會放心并樂于將他們的儲蓄委托給金融中介。巴奇霍特(1893)認為,英格蘭和大多數落后國家的主要差別在于,在英格蘭,金融制度能夠為“龐大的工程”動員資金。因此,好的項目不會因為缺乏資金而流產。巴奇霍特非常明確地說明,并不是一國的儲蓄率本身,而是一國動員社會資源,并且將其配置到最有生產效率的目的上的能力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金融中介通過匯集儲蓄、利用規模經濟并克服投資的不可分性,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一國經濟發展。Acemoglu和 Zilibotti(1997)表明,對于大型的不可分的項目,金融安排能夠從眾多分散的個人那里匯集資金,并將其投資在多樣化的風險項目組合上,因而便利了投資向具有更高回報并且對經濟具有正面影響的經濟活動的配置。
三、通過金融功能的發揮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一)我國金融中介的低效率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與發展,我國金融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并對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但加入WTO后,我國金融環境的改變,現有金融體系所能履行的職能與經濟增長對金融功能要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概括來講,我國金融中介存在三大不足:一是融資功能效率低下,未把儲蓄非常有效地轉化為投資。主要表現為銀行存貸比低以及沉倉規模龐大。銀行大規模的吸收存款而又不貸款,就可能導致經濟增長速度的延緩,經濟出現回落。二是運行效率低下,存貸利差不斷擴大。三是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雖然最近幾年銀行的不良貸款大幅下降,但并不說明資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
而且金融中介的低效率帶來了三大問題。一是金融中介的不足導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利用外資,甚至出現外資取代民間投資的傾向,出現資本的大規模輸出。再加上民間外匯資產,隱性損失更大。資本國際循環導致肥水外流更大。二是金融中介不足阻礙了民營企業的成長。儲蓄閑置,儲蓄向投資的轉化率下降,也就是資金融通的效率在下降,民營經濟獲得資金支持困難。民營經濟得不到發展,也使民眾很少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因為民營企業能更好解決就業。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普遍規模小,無序競爭,導致出口的低價傾銷和買方壟斷,使貿易肥水外流。三是融中介的不足促使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要引進戰略投資者。同是,引進戰略投資者引起肥水外流的問題也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二)金融業未來發展趨向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國金融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并對經濟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但加入WTO后,隨著我國金融環境的改變,現有金融體系所能履行的職能與經濟增長對金融功能要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已經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能否持續穩定發展的關鍵。
1.明確金融業未來發展的功能取向
面對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以及中國經濟增長的現實條件,考慮到世界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未來中國金融業的功能發展取向將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創新功能。盡快建立起能將金融資源流到真正能促進創新的企業家、技術創新家手中的投融資機制,啟動創業資本市場以培育未來中國金融業的創新功能。(2)風險管理功能。提高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增強其風險管理的功能,同時通過金融創新為風險管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3)家庭理財功能。重視個人信用檔案等基礎條件的建設,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滿足居民的理財需求,使居民一生的財富能夠在現在和未來進行更有效地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經濟福利。(4)資產重組功能。中國要走出目前經濟增長的困境必須有效解決銀行的不良債權和企業的不良資產問題,為此必須培育中國金融業資產重組的功能。
2.發揮金融穩定功能,促進經濟增長
金融穩定可通過貨幣穩定和加強金融監管得以實現。(1)從貨幣穩定來看,中國目前的貨幣穩定體系調控經濟的功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未來中國貨幣穩定政策的功能取向應從現有的以機構調節為主轉變到以功能調節為主,在政策工具的選擇上適當引進金融創新工具以適應金融創新的未來趨勢。(2)與機構性金融監管相比,功能性金融監管是依據功能觀點設計的對金融體系基本功能進行監管的監管體系,具有更多優點:一是能有效地解決金融創新條件下金融產品的監管歸屬的問題,避免監管“真空”或多重監管現象的出現,提高監管的效率;二是強調要實施跨產品、跨機構和跨市場的監管,主張設立統一的監管機構對金融業實行整體監管,因而使監管機構有效地揭示金融風險的來源和數量,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三是使監管體制和規則更具連續性和一致性,因而能更好地適應未來金融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情況。因此,為了保持金融的更加穩定,未來中國金融監管應結合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現實和未來發展趨勢并借鑒西方國家功能性監管體系設計的原則,建立以金融產品執行功能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以此解決機構性監管體系下對跨行業和跨市場的金融產品進行監管的難題。
參考文獻:
[1] 約瑟夫·熊彼特著,何畏、易家祥、張軍擴、胡和力、葉虎譯.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2]Galetovic,A.“Specialization,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38,549-559.
[3]King,R.G.and R.Levine,“Finance,Entrepreneurship,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32,513-542.
[4]De La Fuente,A.and J.M.Marin,“Innovation,Bank Monitoring,and Endogenous Financi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8,269-301.
[5] Boyd,J.H.and B.D.Smith,“Intermediation and the Equilibrium Allocation of Investment Capital: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30,409-432.
The Inspira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Fun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ZHOU Xiong-fei
(Henan institute of finance economics,Zhengzhou Henan 450002,China)
Abstract:Recently,Economists have paid much attention on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growth nexus.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can relieve the market friction and Affec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cross time and space,therefore,Increase the economic growth.The endogenous financial theory that based on informational economics facilitates the endeavors of economists who introduce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to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Key Words:Financial Intermediation;Financial Function;Economic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