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家園非一日之功,金融機構將會面臨災民安置、網點安全和案件風險等越來越多的困難。本文分析了銀行業提供災后重建金融服務的重點及應注意的問題,闡述了提供災后重建金融服務工作中存在的風險,最后提出建立長效保障機制以做好災后重建金融服務工作。
關鍵詞:金融機構;災后重建;金融服務
中圖分類號:F8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08)07-0086-03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重建家園非一日之功,金融機構將會面臨災民安置、網點安全和案件風險等越來越多的困難,銀行業要做好在較長時期提供超常態金融服務的思想準備、組織準備和物質準備,多策并舉全力保障災后重建金融服務。
一、銀行業提供災后重建金融服務的重點
銀行業要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把抗震救災金融服務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議事日程,認真落實好抗震救災金融服務。
1.加強窗口服務。一是金融機構要在所有營業網點建立向災區捐助匯款的綠色通道,優先辦理匯款,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手續費,為所有向災區捐款的單位和個人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切實保證向災區的捐款業務隨到隨辦。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影響救災款項的正常匯劃。對工作不負責任,服務態度不好,影響救災款項正常劃轉的要嚴肅處理。同時,各機構營業網點在醒目位置張貼抗震救災捐款業務辦理流程、注意事項等。二是銀行業要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全力組織向災區捐款、捐物,支持災區人民抗災救災和災后重建。切實做好金融服務工作,提高窗口服務水平,優化銀行網點服務功能,特別是救災資金及與災區有關聯的資金清算、劃拔要迅速完成,以實際行動支持抗災救災。三是各機構營業網點充分發揮營業網點大堂經理的作用,對辦理抗震救災捐款業務的客戶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柜臺人員及時提醒辦理捐款業務的客戶認真核實專用賬號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確保群眾資金安全。
2.維護當前穩定。一是金融機構切實做好內部安全保衛工作,防止不法分子趨亂打劫,發生針對銀行案件。金融機構要加大不安全隱患排查,確保重大自然災害后及奧運會期間的金融安全。加強資金預測和調撥力度,防止市場發生恐慌情緒,引發擠兌風波。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健全應急工作機制和體系,抓好落實,及時穩妥地做好各類重大突發事件的報告、處置工作,力爭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二是要切實加強政治教育。針對重大災害后社會謠言多、不穩定因素多的實際,加強干部職工的政治教育,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相信黨中央能夠應對并戰勝各種重大自然災害,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1]三是各機構切實加強值班工作,確保聯絡暢通,及時報告重大情況。四是各機構認真做好自助服務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保證自助設備正常運轉以及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電子服務渠道的暢通,為社會各界向災區捐款提供優質服務。
3.滿足信貸服務需求。一是主動了解災后重建信貸服務需求。各金融機構密切跟蹤災情進展和抗災救災情況,主動深入災區一線,對存量貸款客戶受損情況進行排查,了解企業重建資金需求。同時,加強與各級政府及交通、電力、通信、能源供應等部門的聯系,了解災后重建重點保障部門的信貸資金需求,確定信貸投放重點。二是加大對災后重建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在充分摸查災后重建信貸需求基礎上,科學調整信貸計劃,積極組織籌措資金,有效增加災后重建信貸投放力度。三是開啟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授信綠色通道。各金融機構提高信貸審批效率,加快貸款投放速度,確保救災重建貸款及時到位。在貸款受理、貸款調查評估、貸款計劃安排上一律優先。設立“專項信貸審批綠色通道”,對災后重建項目優先審核辦理,加快額度授信、貸款審批和發放速度,確保信貸資金盡快發放。四是提供災后重建貸款優惠政策支持。優先發放受災群眾生活貸款和恢復生產貸款,對恢復生產所需貸款一律實行基準利率,對受災中小企業實行基準利率下浮10%-20%。研究開發支持災區中小企業恢復生產經營項目和個人家庭重建項目的特色新產品,并將在期限、利率、擔保等方面提供優惠。[2]
二、銀行業做好災后重建金融服務工作需注意的問題
1.支持重建要與誠信環境建設緊密結合,在災民中加大“償貸意識”的宣傳。在災區重建中,銀行業機構在積極支持災民重建家園的同時,還需做好“償貸意識”宣傳工作,通過深入企業、農村、農戶家中宣傳有關信貸政策,重點解決個別企業、農戶對歸還恢復重建貸款認識不充分、還款意愿不充足以及觀望、等待的問題。
2.支持重建的貸款金額、期限要與災民還款能力相適應,避免金額、期限錯配造成信貸風險。銀行業機構在積極滿足災民重建貸款需求的同時,要將貸款金額、期限和災民經濟承受能力緊密結合起來,防范金額、期限與災民還款能力錯配引發人為的信貸風險。
3.支持重建要積極充當災民理財顧問角色,引導災民理性貸款。部分災民在恢復重建家園中,花光了多年自身積蓄,且多方舉債,明顯超出其還款能力,因此,銀行業機構在積極支持災民重建的同時,要主動承擔災民理財師的角色,引導災民理性舉債,優先滿足生產發展資金需求,增強其后續發展能力。
4.支持重建要出臺“惠民措施”,注重培植災區經濟發展“造血功能”。銀行業在支持災區重建過程中,要出臺優惠的政策措施,切實幫助災民發展生產,增強災民經濟實力,培植災民發展經濟的“造血功能”。根據災區不同的區位優勢、產業特點,積極培育災區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文化旅游業、餐飲服務業等產業發展;重點扶持災區人畜飲水工程、路面鋪設基礎設施建設。針對重建災民無法按期還款的實際,積極向政府反映給予延長財政貼息期限。
5.支持重建要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銀行業機構在積極支持災民重建的同時,還要加強輿情監測,正面引導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三、銀行業做好災后重建金融服務工作需控制的風險
1.做好對客戶的風險分析工作。要重塑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再造風險管控流程,增強風險管理能力。對公業務方面,要根據每一個企業行業生產能力、宏觀調控的要求以及領導團隊在災害中的表現,結合交易對手、上下游客戶的市場風險,重新進行評估。對私業務方面,要結合災情對每個客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掌握每個零售客戶的償還能力和過去的信譽。
2.降低不良貸款比例。對經營正常、信用良好,僅因災造成償債能力下降的借款人,充分考慮其實際需要和災害帶來的客觀影響,予以合理展期,并對災后恢復生產新產生的有效貸款需求,在注意防范風險前提下,追加信貸投放。
3.做好震災造成呆賬的核銷工作。金融機構按照銀監會關于做好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銀行業呆賬貸款核銷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及時做好因地震災害造成的呆賬貸款的認定及核銷工作。同時堅持賬銷案存和對外保密原則,結合救災和災后重建實際,做好已核銷貸款的管理,把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4.加強災后重建金融支持的風險管控。金融機構按照“統籌兼顧、精細工作、區別對待、靠前化解”的原則,加快客戶結構調整,對經營不善的企業客戶及時控制和處置風險。同時,客觀審慎應對災害誘發的信用風險,認真做好本次地震災害造成損失的統計工作,及時足額提取有關損失準備。[3]
四、銀行業做好災后重建金融服務工作需建立長效保障機制
1.增強危機防范意識,提高應對災害的能力。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銀行業機構在災害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臨危不亂。首先,銀行業機構領導和工作人員要有縝密的思維和處變不驚的風度,因為地震屬突發性、大面積、破壞性極強的不可預知事件,如果自亂分寸,后果就難以控制;其次,要有應對災害的實際行動,要早打算、快安排,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拿出防范措施;如果行動晚,工作就容易陷于被動。再次,職工要樹立主人翁責任感,以大局為重,隨時聽從組織的調遣和命令,不能“明哲保身”,更不能擅自行動。特別在通信不暢的情況下,要自覺地同組織保持聯系,維護集體利益。
2.完善應急機制,減少災害損失。一要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任和權限,盡量做到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人人有擔子,個個有壓力,建立責任追究制,確保領導的決策和指令順暢通達,落到實處。二要明確工作的具體步驟和措施,不能把應急預案簡單地理解為向上級報告事故。各部門要通力協作,整體聯動,共同防御災害。后勤部門要及時抓好物資保障;綜合部門要加強同上級主管部門、當地政府及公安部門的聯系,尋求支持和配合;保衛部門要加強安全保衛工作,特別是營業網點的安全;業務部門要及時了解情況,核實事件發生的范圍、程度以及造成的后果,為領導決策提供準確的信息。同時,各部門及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統一協調,快速反應,增強應急預案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要區分情況,有的放矢,提高銀行業機構應對災害性突發事件的能力,尤其要加強對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應急預防。[4]
3.建立保障機制,扶助銀行業發展。銀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在自然災害面前,往往受影響最大,造成的危害最深。因為,一方面,銀行業要承擔自身的損失;另一方面,還要承擔社會轉稼的負擔,隱性不良貸款的增加,抵押、擔保物的損失減弱了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為此,一是國家應設立保障基金,對中小銀行業機構因自然災害所受到的損失給予適當補償,補充其資本金;二是政策上傾斜,稅務部門應減免受災地區銀行業機構3-5年的納稅負擔,對中小銀行業機構因支持災區重建而讓利的部分應由地方財政給予補貼;三是地方政府要積極改善信用環境,大力打擊逃廢債,為銀行業的發展創造和諧良好的環境。
4.做到未雨綢繆,抓好風險防范。一要加強對信貸資產的預警預測,及時組織信貸人員,對貸款受災情況進行摸底排查,特別對大額貸款、消費貸款,必須逐戶上門了解情況,對抵押物進行現場勘查登記,加強不良貸款的監測,對嚴重受災戶,采取資產保全措施,最低限度降低信貸資產損失;二要加強災后受災情況調查,制訂信貸政策,確保信貸資金投到最需要、最安全的地方;三要加強災后重建貸款管理,按照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要求,嚴格貸款發放,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確保不出現擠兌和支付風險。
參考文獻:
[1]周小川.要做好災后重建的金融服務工作[Z].新華網,2008年05月27日.
[2]四川銀監局,四川銀監局召開省級銀行業機構負責人緊急會議部署金融服務和災后重建工作[Z].新華網,2008-05-18.
[3]銀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災後重建過程中的風險管控[J].中國金融,2008(2).
[4]專家提出:金融支持災后重建九項建議[Z].新華網,2008-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