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從上海陸家嘴金融博覽會組委會了解到,緊鑼密鼓地籌備中的該項博覽會,預計有超過150家金融機構參展,展示的高端理財產品將達到300種以上。展會將于今年9月19-21日在上海浦東展覽館舉行。“中國股市疲軟,使得一大批富豪手握熱錢不知如何投資,高端私人理財業務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熱起來的。”一位內業人士表示說,“這樣針對高端人群的私人理財展覽會也將成為展覽行業的下一波熱潮。”
高端理財需求旺盛
近幾年來,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集聚了一大批中產人士,他們的家庭可支配資金均在100萬元以上,由此帶動了專門為該類人群提供理財服務的金融產品不斷推出,包括“私人銀行”等以前不為人熟知的概念也迅速升溫。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底,在滬的中外資金融機構已達858家,涵蓋資本、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產權交易、再保險市場等各個領域。這些金融機構推出的理財產品更是五花八門,不勝枚舉。
不過,專家也指出,雖然理財產品很多,但高端私人理財卻一直為外資金融機構的強項,屬于中資金融機構的“短腿”。一些外資銀行或金融機構進來后,一開始就直接瞄準中資銀行的這塊市場空白,利用他們已有的經驗,推出“貴賓服務套餐”吸引許多客戶,或者直接推出私人銀行業務。
上海陸家嘴金融博覽會組委會主任、國際銀行業聯合會創辦主席、國際金融家協會理事長伊安#8226;穆林表示,世界銀行業可分為零售銀行、投資銀行、批發銀行和私人銀行。“私人銀行是為那些財富金字塔頂端的富豪們專門服務的,通常只有國際級銀行集團或金融集團才能提供該服務。”
私人銀行在歐美國家已經有百年歷史。通常意義上的私人銀行服務對象,大多是一些中產階層以上的人。在國外,私人銀行開戶金額的底線通常是100萬美元,每一筆交易的金額都以幾十萬美元為單位。中國也不例外,這一基數基本上鎖定在800-1000萬元人民幣。
中資銀行加緊“跑馬圈地”
隨著需求的加劇,中資銀行也紛紛加入到“跑馬圈地”行列中。
從去年3月開始,中國銀行率先推出了私人銀行業務,正式開展爭奪富豪的行動。一年之后,交行、工行、招行等多家中資銀行也陸續推出私人銀行業務,與外資金融機構的爭奪戰全面展開。
與此同時,一大批針對中產以上家庭的理財產品也不斷推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包括:證券投資管理、私人銀行、銀行理財產品、信用卡產品、高端黃金客戶服務、各種類型基金產品、外匯產品、保險產品、投資類信托理財產品、藝術收藏等。
不過,目前國內還缺乏為最富裕人群所提供的“頂尖理財服務”,即為其個人與家庭度身定制包括投資、旅游、子女教育,甚至聯系律師、會計師等內容的全方位理財服務。據悉,在這次金融博覽會上,該類理財產品也將“試水”。
“高端理財產品的推出,很大程度上源于今年銀行的信貸緊縮,而這些產品的熱銷也與當下中國A股市場疲軟有關。”一位銀行業人士這樣告訴記者,“那些在股市大跌前全身而退,手握大量資金的個人,就希望找到一個保值增值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