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戰略型CIO”的企業能夠更加廣泛地利用IT來創新產品和服務——這樣的觀點無疑也讓中國CIO們的腰桿越來越硬了。

自從CIO這一“技術+管理”的特定群體在全球范圍內受到廣泛認可,中國的CIO們始終都很難擺脫一種比較矛盾的尷尬心態。先不說談論已久的“地位”和工作績效考核的老問題,只說那種一方面想要通過自己的IT部門建設來直接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又在各種困難面前信心不足或者充滿無奈的復雜心態。
在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IBM(www.ibm.com.cn)聯合清華大學(www.tsinghua.edu.cn)經濟管理學院啟動了一項專門針對中國CIO群體的調查研究,這也是IBM在全球針對CIO開展的首次地區性調研。IBM一直都對CIO極其關注,并連續多年在全球范圍內發布年度《CIO創新白皮書》,而對于中國CIO群體的針對性調研這還是第一次。
3月底,這項調查以《中國CIO調研》為題給出了結果。其結果顯示,當前中國企業對于IT的引入還處于發展階段,IT技術在中國企業中的應用程度以及受重視程度相對不高,企業決策層尚缺乏對于IT的戰略意義的普遍認同。不管是CIO在戰略決策中的地位,戰略性運用IT的領域,還是IT戰略議程設置,中國CIO調研的結果與全球調研相比都有顯著差異。
“新的時代賦予CIO作為企業戰略決策層的一員領導企業戰略轉型的歷史使命,這也是CIO價值的終極體現。”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全球信息科技服務部總經理張烈生在談及此次《中國CIO調研》時說,“中國的CIO們正在積極拓展IT的潛力以謀求企業的業務價值提升,從而實現從IT支持者向創新領航人的角色轉型。”
從IT支持者到創新領航人的轉變看似簡單和水到渠成,但其實并沒有這么簡單。以全球的發展趨勢來看,CIO并非不能影響企業戰略,他們參與戰略對話的前提是,必須對企業增長計劃有貢獻并獲得高級管理層的高度信任。然而與此同時,他們不可避免的要面臨IT業績難以量化的困境。
值得借鑒的是,《中國CIO調研》提出了針對性的發展建議。比如中國的CIO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IT提高企業業績上,而非一味追求降低運營成本;CIO應策動和領導企業的業務轉型計劃,從而改善IT與業務部門之間互動的有效性;中國CIO與國外成熟企業的關鍵差距主要表現在增強客戶體驗、促進外部合作與開拓新市場的能力等方面。
按照IBM所給出的5大“制勝綱領”,大多數中國企業的CIO正處于一個在企業中的地位快速上升的時期,這給予中國CIO高速成長的機會;CIO的職業內涵在中國正在發生實質性轉變,但在如何應對這種壓力方面,CIO們還沒有明確的認識;CIO們正在面臨“軟技能”(即團隊領導、協作與影響、業務認識、發展與賦能、領導變革、戰略定位,以及客戶洞察)短缺的巨大挑戰,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之下,領導的藝術除了需要符合剛性的管理方法外,還需要掌握中國特有的溝通和協調技巧;優秀的CIO們能夠利用企業變革的契機進入到高級管理層,那些具有較好“軟技能”基礎的CIO們往往可以抓住這一機會;打造優秀CIO的公式:“自我超越+溝通能力+時機選擇”。
“過去兩年間,在全球范圍內,企業的高級管理層開始日益認識到技術是創新和競爭優勢的核心,因此,越來越多的CIO已經加入到戰略決策團隊中。”IBM在去年新成立的CIO領導力中心執行總監Harvey Koeppel認為,“相應地,擁有‘戰略型CIO’的企業也能夠更加廣泛地利用IT來創新產品和服務,并有效提升企業內部的資源共享,IT的影響力和價值正在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