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減成本、剝離非核心業務是為了集中資源專注于核心業務,截至目前,液晶戰略已經成為支持索尼繼續增長的重頭戲。

在2005年9月,霍華德·斯金格初任索尼(www.sony.com.cn)CEO時,便宣布了一項中長期戰略,按照這個龐大的計劃,到2007財年結束,索尼將達到年銷售額8萬億日元目標,并實現利潤率5%,削減2000億日元的成本,集中資源于成長戰略,而排于第一位的目標就是“創造高清世界使之成為主要利潤支柱”。
到目前為止,盡管整個2007年度財報尚未到定論的時期,但是根據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的良好態勢,索尼從過去“八面開花”導致的戰線過長、業務分散以及連連巨虧的泥潭中抽身而出,已經再無懸念。根據今年2月份發布的2007年第三季財報,銷售收入達250億美元,同比增長9.6%;凈利潤17.5億美元,同比增長25.2%,雙雙創下索尼公司有史以來新高,而BRAVIA液晶電視等產品的熱銷更使得電子業務銷售收入實現同比增長10.2%,營業利潤達到索尼歷史上同期第二高的水平。
過去20年間索尼曾耗費心力搭建出來的完整產業鏈(從內容,到發行渠道,到用戶接觸的終端產品,甚至用戶自己制作內容的電子產品,一應俱全)已經被斯金格打散重組和消弭,冠軍產品戰略被一再貫徹到電子、游戲、娛樂三大領域,而液晶面板的生產和液晶產品銷售,已成為索尼最大的投資所出和主要的收入來源。
細化高清戰略
2008年2月26日,索尼(中國)有限公司舉行了2008索尼春季新品發布會,大會以“創·享高清”為主題,推出多款影像視聽新品,其中包括2008年BRAVIA液晶電視首批四大系列共計12款高清液晶電視新品:擁有強大畫質的W380A系列、V440A系列和個性時尚的J400A系列、S400A系列。
索尼中國消費電子營業本部家用顯示產品部總監阿部英表示,畫質被認為是消費者購買索尼產品的主要原因,“這次推出全新的型號里面,有更多更小尺寸和更多型號的選擇,這是針對市場潛力的挖掘。這也是我們的策略之一。”
不單是液晶電視本身的產品競爭,利用藍光戰略來鞏固BRAVIA品牌地位也是一著如意妙棋。在索尼的眼里,“美國和日本,藍光因為得到了用戶的擁護,同時也得到行業的擁護,像東芝(www.toshiba.com.cn)退出HD-DVD格式,也是市場和消費者的回答”,幸運的是索尼的藍光陣營目前正是這場長達六年的未來DVD格式之爭中獲勝的一方,阿部英也正好可以借機強調“價值并不在于格式本身”,并希望“藍光播放機可以和BRAVIA連接起來,可以和VAIO聯系起來,用藍光播放機回放,這樣的價值,才是我們的主要內容和戰略。今天的目標是在市場上BRAVIA成為第一品牌,建立‘藍光=索尼’的概念,真正確立藍光的領導地位。”
鋪設投資之路
據市場調查公司DisplaySearch提供的數據,2007年全球液晶電視的出貨量突破了8000萬臺,三星(www.samsung.com.cn)的出貨量高達1338萬臺,市場份額達17%,均居全球第一,并且連續三年蟬聯第一。而索尼的出貨量只有956萬臺,市場份額為12%,在液晶電視市場上,昔日的追趕者三星,今天成了索尼最大的競爭對手。
但在北美市場,索尼2007年第四季度的銷售業績卻超過了三星,重回冠軍寶座并非毫無可能,目前的問題是液晶面板供應難題遍及全球,而投資之巨,也讓大部分廠商有心無力。而索尼2005年喪失全球液晶電視第一名,很大程度上也與液晶面板的匱乏有關。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重整、扭轉了巨虧之后,現金儲備逐漸豐厚的索尼開始在整合全球面板資源上積蓄力量。此前索尼與三星合資成立第八代液晶面板S-LCD工廠并于去年底投產。今年2月19日,索尼公司宣布投入220億日元(約合2.03億美元)加強大尺寸OLED面板的研發。這是索尼繼顯像管電視之后又一次在電視技術領域做出領先的姿態。2月26日,索尼與同是液晶電視競爭對手的夏普(www.sharp.cn)簽署了合資建立第10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非約束性備忘錄,其中索尼將投入高達10億美元的資金,持有合資公司1/3的股權。合資公司成立后將接管夏普位于大阪市建設中的第10代液晶面板工廠,預計在2010年3月投產。
幾次合作為液晶面板的供貨提供了穩定的來源,這將增強索尼在大尺寸液晶電視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在整體的市場的話,液晶面板的供應是非常緊俏的。除了電視的需求,筆記本電腦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為了應對這樣的競爭局勢,各個廠商都在擴大面板的供應力量,都在投資。對于LCD,我們也是預見市場的發展,進行了幾次投資,我們相信我們的反應是迅速的,并且能夠保持在面板方面的優勢,同時優質的面板也是我們重視的。在確保產品的性能和畫質方面,我們對面板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這也是索尼液晶電視的優勢之一。”阿布英對于索尼在液晶面板的投資表現出十成的信心。
另一重含義,則帶有競合的味道。與夏普、三星的合作,對索尼而言,是將競爭對手拉入了戰略聯盟,在市場議價、談判以及商機判斷等先期主動權的把握上,可以增加一塊有力的籌碼。
在斯金格著名的“加減法”操作下,索尼已經大量摒棄那些與核心領域差距遙遠的業務,即使是盈利的金融業務,而按照目前的態勢,即使是在液晶產品和液晶面板這樣的關鍵版塊,要注意的也許已經不僅是未雨綢繆,而是控制投資規模、避免在液晶面板上高達數十億的先期投資成為危機到來的“負累”。
這在索尼內部也有所預期。索尼中國消費電子營業本部市場部高級副總裁奧田利文曾表示,索尼重金押注研發大屏OLED,并不意味著削弱當前LCD的投入。目前被業界公認為LCD、PDP之后新一代顯示技術的OLED還主要用于小尺寸顯示領域。奧田利文稱,11英寸的OLED電視目前已經在美國和日本市場銷售于去年年底和,并且反饋“超出預期”。“在可預見的三五年里,無論在尺寸方面、成熟度、性價比方面,LCD對消費者來說是最好選擇。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不斷有新生產線的擴充,我們會提供給消費者更多樣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索尼未有推出OLED終端電視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