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新政 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
選秀般的美國大選已過去了兩周,走下舞臺的“超級明星”奧巴馬必須面對他在獲勝演講中所說的“兩場戰爭、一個面臨危險的星球,還有百年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了。就像美聯社的評論,奧巴馬得到的是“一個勝利者的爛攤子。”
因此,當這位未來的美國總統11月10日步入白宮,與他在選舉中大肆抨擊的現任總統布什會面時,橢圓形辦公室中“友好而富有成果”的會談內容不外乎如何在如此重大的經濟和安全挑戰下順利交接這個“爛攤子”。就在同一天,美國制造業的象征通用汽車股價跌至1940年代以來的最低,并因現金流告急而面臨破產。與不愿出手相救的布什政府相比,奧巴馬8日在選舉后的首個新聞發布會上明確表示,已將拯救汽車業列為工作重點,并在11目的會面中督促布什迅速采取行動以阻止美國汽車業的崩潰。
但需要奧巴馬拯救的遠不止汽車業,這場無止境蔓延的災難已深深侵襲到美國的實體經濟。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非農就業人數連續第十個月下降,失業率創14年來新高,美國經濟正從下滑往深度衰退的方向發展。如果在選舉中奧巴馬因年輕、富于魅力且象征著新的時代而被拿來與約翰·肯尼迪相提并論,現在人們則期待他能搖身一變成為富蘭克林·羅斯福。
羅斯福在1933年的首次就職演說中對美國人民說道:“我們唯一該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也是奧巴馬力圖向美國人傳遞的——希望、勇氣與行動。在11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奧巴馬公布了他的短期經濟計劃:新的經濟刺激方案(甚至希望在自己入主白宮前就能通過)、為正在遭受折磨的底層民眾擴展失業補貼和其它救助手段、阻止正在上升的住房抵押喪失率等。
這些救急的措施只是奧巴馬“新政”中的冰山一角,他在競選中提出的“阿波羅計劃”更讓人聯想到當年的“羅斯福新政”——結束伊拉克戰爭、接近全民參保的醫療保健計劃,以及建立基于可替代能源的新經濟模式,這樣涉及廣泛而雄心勃勃的新政,確實是在羅斯福之后鮮見。
或許奧巴馬正在努力實現他在競選中所承諾的“改變”,但美好愿景都代價不菲。僅就醫療保健計劃而言,其競選陣營披露的數據是每年成本最高達650億美元,而專家認為實際數據將遠高于此。奧巴馬的諸多宏大計劃很可能使本已沉重不堪的美國預算赤字進一步擴大——2007年的4500億美元赤字已創下紀錄,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今年這一數字預計或將達到1萬億美元。
神諭何在 巴菲特(Warten Buffett)
人們一度將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視為最不受金融危機沖擊的企業,但現在神話也“破滅了”——因保險業業績下滑及在衍生產品合同上遭受重大損失,其第三季度利潤下跌77%。這已是伯克希爾·哈撒韋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利潤下跌,其股價更因此跌至10.67萬美元。而在9月19日,即第二輪金融危機集中爆發的那一周周五,它的股價還逆市漲到14.7萬美元。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價急跌的原因很簡單:每當人們感覺巴菲特不能超越大市,就會懷疑這位“奧馬哈先知”是否失去了“點金之手”。一個重要的指摘是,巴菲特是否“抄底”太早?比如高盛現在的股價距其入股時的115美元已跌去近30美元,即使算入近期的發股籌資,其市值仍較其有形資產凈值下降10R。當然,據金融業人士稱,若把巴菲特對高盛的所有投資條款算在一起,其投資高盛的價格并不超過60美元。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背景是,巴菲特曾在1999年的互聯網狂潮中對比爾蓋茨等企業家宣布,1999-2016年間的整體經濟走勢并不樂觀,他的公司每年能獲得6%的回報就算不俗。事實證明,已菲特的宣言相當有預見性。
艱難時世 楊元慶
收購IBM PC業務已告成功的宣言言猶在耳,楊元慶就必須公布一份糟糕的財報:今年第二季度聯想的全球個人電腦銷量增長7.4%,低于市場銷量增長,凈利潤更較上年同期下降78%。這使它的股價大跌13.5%,回到4年前并購IBM的水平。
楊元慶坦承,這樣的結果除了“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還因為“自身的戰略執行不夠到位”。這或許說明兩點:第一,聯想現在仍對中國業務依賴有加,但今年以來中國市場的不斷變動使聯想的國內銷售增長并不樂觀;第二,聯想在海外仍主打商用市場和公共部門,在高速興起的消費者筆記本市場作為不彰。
在將手機業務賣掉后,聯想在電腦市場背水一戰的決心已相當明顯。但相比率先推出便攜筆記本的華碩及堅持提供高價值產品的蘋果,聯想顯得略為缺乏性格。在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楊需要的是一款領先行業、奠定自己全球品牌的殺手級產品。
面壁思過 菲科普·施維(Philip Schoonover)
在美國第二大電子產品零售連鎖商Circuit City宣布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面前,這位前CEO不免自嘲:原來自己之前的被迫辭職還不是最糟糕的。這只是美國實體經濟受危機沖擊的最新例證之一——在過去一年中,美國至少有13家大型零售商申請了破產保護,資金周轉困難是它們的共同殺手。美國政府的最新數據顯示,零售業的失業人數已超過汽車業和金融業。
不過,別為CircLEt City太感惋惜。從1990年代起,一系列戰略決策的失當使它在選址、購物體驗、客戶服務等方面均遜于老對手百思買,從而失去人氣。甚至年初時,它還希望以10億美元收購同樣積弱的音像制品租賃店Blockbuster,無論是在今年9月份離開的施科納維還是繼任的James A.Marcum都沒能改變這種局面下的巨額虧損。在抱怨經濟周期帶來的艱難時世前,施科納維們或許更應該仔細回顧一下自己究竟做錯了多少事。
撥云見日 張慶偉
漫長的等待后,夢想終于照進現實。
11月4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與通用電氣旗下通用商業航空服務公司敲定購買5架ARJ21支線飛機及另外20架購買意向的交易。4天后,由中國商飛重要股東中國一航、二航集團合并成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正式掛牌。作為中國航空史上最大的戰略性整合及優化重組成果的中航集團正是ARJ21的主要研制者和供應商。
一切都昭示著中國大飛機夢想正在穩步起飛,近年來油價的攀升也促使航空公司轉向較小的支線飛機,而ARJ21這類100座左右的飛機將填補重要市場空缺。對中國商飛董事長張慶偉來說,這是難得的機會和證明:自從半年前中國商飛成立以來,17歲就開始接觸航空業的張所承受的榮譽與壓力同樣沉重。剛剛獲得的新訂單被認為是中國進軍由波音、空中客車等少數飛機制造巨頭把持的全球飛機市場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但對于張來說,想從入門選手變成真正的重量級玩家,仍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煎熬。
消費者不是上帝? 施崇棠
對華碩董事長施崇棠來說,這個冬天本不應如此寒冷。作為過去兩年電腦業最炙手可熱的產品EeePC的開創者,他正率領華碩進入全球品牌升級的快車道。但連續的壞消息讓施很難保持樂觀:其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了41%,更糟的是,兩年前華碩遭遇的500萬美元天價索賠案再掀波瀾,為其在中國的品牌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
雖然索賠案的主角黃靜獲得了國家賠償,但她被關押10個月的事讓外界對華碩的行事方法頗感憤怒。其中的是非曲折難以論定,但此事至少為業界揭示出更深層的問題:在消費者權利意識日益高漲的今日,應如何看待企業道德并妥善處理各類消費者維權行為,才不至于作繭自縛。
車到山前未必有路 渡邊捷昭
如果說通用汽車將近干涸的現金流正在將底特律的未來拖入黑夜,被視為汽車業榜樣的豐田也陷入經濟放緩的泥淖則更讓人絕望——這家全球最佳汽車公司被迫將本財年的盈利預期調低至56億美元。這一數字比一年前下降了75%,尚不足豐田早前預估利潤的一半。如果這一悲觀預計成為現實,將是豐田9年來獲得的最低利潤。
在連續7年的利潤增長后,豐田被金融危機重創。雖然經濟環境的惡化是不可抗拒的“地心引力”,但對即將退休的渡邊捷昭來說,之前保持的完美成績毀于一旦仍讓人唏噓不已。而對通用的瓦格納或克萊斯勒的納德利而言,渡邊的黯然失色無異于向他們宣判“死刑”——豐田這臺利潤機器一直是汽車業的希望所在,但在堅挺的日元和沮喪的消費者的雙重壓力下,豐田最美好的時光也許開始走向終結。

接班人問題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21世紀最成功CEO的接班人問題再度成為焦點。11月初,被認為最有可能成為喬布斯接班人之一的“iPod之父”托尼·法戴爾(Tony Fadell)離開了蘋果,隨后,從IBM空降而來法戴爾接班人的馬克·佩博瑪斯特(Mark Papermaster)被法庭宣告因與IBM同業競爭而終止與蘋果的合同。此后不久,《財富》雜志的封面文章對蘋果COO蒂姆·庫克(Timothy Cook,圖左)進行了長篇介紹。
所有這些事件彼此存在關系嗎?看上去,它們很可能意味著喬布斯正在尋找接班人,至少他開始淡化自己在蘋果的獨裁者形象。沒有人知道喬布斯還會工作多久,就連他本人也難以給出答案——這無疑取決于他的健康狀況。喬布斯當然希望能像自己欣賞的巴菲特一樣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但他的瘦弱的身軀和癌癥病史很難讓外界樂觀。還能工作多久?這將是一生都在創造奇跡的喬布斯留給外界的最大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