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整個現實世界虛擬化的第一張門票。
近百名深諳尖端計算機技術的中外工程師整天聚在一起揣摩中國古老的“斗蟋蟀”游戲,在IBM這樣的高科技公司中是一個極為少見的情景。但為了盡可能真實地將擁有近9000座大大小小房間的古代建筑群和數以萬計豐富藏品的故宮,完全搬到個人電腦上,諸如此類的事情在長達三年多的時間里成了他們每天的工作。
10月初,IBM和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超越時空的紫禁城”虛擬故宮項目。只要在網絡上下載一個客戶端并注冊登錄,就可以穿上清朝的服裝,以將軍、公主或皇妃等身份,徜徉于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之中。
置身虛擬的午門廣場,頭頂的藍天和腳底青磚栩栩如生,歷經風霜的宮苑墻面甚至有些剝落。而周圍是來自世界各地扮演著各式角色的游覽者,不僅可以相互交談,也可以共同參與到各種宮廷游戲之中——下圍棋、射箭,當然還有斗蟋蟀。
不可否認,這個基于Torque游戲平臺的產品,以及其所造成的虛擬與現實世界之間的錯位感,天然印刻著那款風行全球的網絡游戲“第二人生”的身影。而據IBM大中華區公共事業合作部的總經理郭維德向《環球企業家》所介紹,他們也確實曾經考慮過在“第二人生”的平臺上開發這個項目,但后來卻發現后者無法滿足其繁多復雜的需求。

的確,用計算機程序建造一座紫禁城,并不是一個像“第二人生”一樣挑戰想象力的過程。作為一個文化公益項目,它必須尊重歷史。不必說以互動方式提供給用戶的那些建筑物、館藏文物以及相關歷史事件資料要極盡準確,單是還原占地超過72公頃的龐大建筑群落,就是一件牽扯著無數細節與嚴謹考證的“不可能”任務。
其最大困難在于3D建模。其實,這已不是一項前沿技術,但囊括著皇家園林等風貌的古建筑建模卻有很多文化方面的特殊要求。為此,IBM發動了大批員工作為志愿者,入駐故宮拍攝建筑照片,由于不同時間陽光折射到物體上的角度不同,作為建模基礎的貼圖量就極其巨大。
棘手的還有歷史文化的再現:各種身份的服飾要有據可查;武士的佩劍必須朝上以便于從背后抽出;宮門的門釘有81個;不同的房間門檻要講究……而針對古代人走路姿勢跟現代人不同的問題,IBM則請人穿上了那時的鞋子,用計算機模擬其姿態。然而,即使這樣,已耗資30077美元的虛擬故宮如今也才僅僅做到了體現其一個大致面貌。
不過這一切已足以讓它在推出僅兩周時間,就獲得30余萬注冊用戶、活躍用戶將近2077的成績。不僅如此,IBM還看準了移動市場。測試版的虛擬故宮中不僅可以用手機查詢上面的地圖,還能通過手機照相功能將所在位置拍攝下來,然后用彩信的形式發送到主服務器從而獲得自動位置識別答復,或者僅僅憑借手機的全球定位系統防止迷路。
不只是游戲
“要是能在紫禁城(Forbidden City)里使用上禁忌武器(forbidden weapon)就更好了!”一位國外注冊用戶如是說。但他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因為這畢竟不是一款游戲,而是IBM自15年前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數字圖書館——梵蒂岡圖書館,從而正式涉足保護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后的又一個延伸。
2003年,IBM將保護目標轉移到了亞太區。在包括柬埔寨的吳哥窟,以及中國的長城、泰山甚至京劇這樣的人類遺產中,總部最終選擇了故宮。這不僅是因為這座有著600年歷史的博物館,大部分文物都擱置在倉庫里,無法問世,而且最重要的是其本身還有著中國文物集成者的象征意義。“所以我們還有更遠大的目標,就是將兩岸三地的故宮文物,甚至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國文物,都用虛擬博物館體現出來。”郭維德說。目前,IBM準備將基本平臺已經搭好的這個產品無償捐贈給故宮——它完全是開源的,所有SOA接口都已預留并可擴展,以方便未來添加場景和文物展品。
雖然它是世界第一座虛擬博物館,但在虛擬故宮的游覽路線、電子地圖、咨詢內容等幾個領域的開發,IBM卻并不是第一次嘗試。在莫斯科冬宮項目上,它就將大量名貴藏畫,高清晰地體現在網絡上,其細節和精致程度甚至達到了可以在線鑒定的地步。而對米開朗基羅的母子憐塑像復原以及“永恒的埃及”項目中再現尼羅河附近原有開發地場景,也直接為虛擬故宮積累了很多技術經驗。

然而“超越時空的紫禁城”依然在某種意義上具有一些開創意義。比如有的美國玩家就認為它是經濟蕭條時代省錢省時地游覽故宮的最好方法。雖然無法篤定它是否會給實體旅游業帶來確切的影響,但至少它為傳統的旅游方式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如今,郭維德的許多員工每天就樂此不疲地登錄這個虛擬社區,設計好各種游覽路線,在線研究不少故宮文物,然后將之作為實地游覽的“立體攻略”。
可以肯定的是,電子游戲產業的蓬勃發展已漸漸將曾經只被好萊塢和硅谷所掌握的3D模擬技術推向了主流。這同時也意味著,其正在從虛擬世界走向現實。換句話說,這一技術不僅可以改變電影和電子游戲產業,還有可能重塑很多領域。
比起虛擬故宮來,IBM去年推出的三維多感覺設施聽起來更加令人興奮。在光線暗淡的房間里,人們戴上可折疊的三維眼鏡,通過三維投影儀,屏幕上即刻就會出現一個虛擬T型臺。和消費者體型一般大小的虛擬模特穿著其所中意的時裝款款走來,真實的垂感和褶皺似乎觸手可及。IBM曾經希望把這種虛擬技術應用到時尚領域,憑借著速度、成本等優勢,或許就可能改寫快時尚的產業格局。目前,像上述這樣一個可容納10人左右的空間耗資約20萬美元,這筆不小的投入卻成為其眼下發展的一個阻礙。
不過已轉型為企業服務的IBM顯然是這一技術的擁躉。它已成立了一個專門團隊,致力于將虛擬元素推廣到各種企業解決方案中。不久前,它甚至在曼哈頓辦公室內部建造了一個名為“Metaverse”的公司虛擬世界,讓員工在沒有墻和天花板的“空中會議室”中,圍坐在一個巨大的圓石頭周圍,用即時消息和聊天室交談的方式協同工作。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成本的相應下降,無疑,源于“第二人生”的虛擬技術將日益滲透到真實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