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跨越式發展是生產力發展波浪式前進的結果,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65377;欠發達地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而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尋求一條符合自己實際的發展道路#65377;
[關鍵詞] 跨越式發展;欠發達地區;國家背景
[作者簡介]趙彥普(1972—),男,武漢大學商學院管理科學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南陽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65377;(河南南陽473004)
社會經濟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概念,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相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又是一個欠發達地區,對地區經濟正確審視和定位,有利于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65377;在經濟全球化和本地化的背景下,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既面臨著國際間的競爭和市場瓜分,又面臨著東部沿海經濟特區的強勢競爭#65377;中西部地區面臨國際國內兩方的競爭,如何實現本地跨越式發展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大問題#65377;
本文從分析國內市場的特點和跨越式發展所需具備的條件入手,探討我國中西部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可采取的策略#65377;
一#65380;國內市場特點
1.生產要素無障礙流動
市場中資金#65380;技術#65380;人才等要素的流動是受市場力量支配的#65377;落后地區的勞動#65380;資本#65380;技術#65380;資源等因受發達地區較高的要素收益率的吸引而向發達地區流動#65377;我國的東部地區具有先天的區位優勢,同時也具有比較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聚集優勢,這樣中西部的各經濟要素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流向東部#65377;
2.中央調控對區域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了非均衡的區域政策:在區域發展目標上,鼓勵一部分有條件的地區優先發展,并通過這些地區的快速發展帶動其他地區的發展;在政策傾向和投資重點的選擇上,以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為主,對沿海地區賦予了若干優惠政策;在管理體制上,東部較發達地區的經濟自主權逐漸下放,市場主體日趨多元化#65377;而中西部的管理體制保留了很多計劃體制的成份#65377;
3.經濟產業扎堆和區域行業壟斷已顯現
調查發現,我國產業集群地域分布不均衡,產業集群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環渤海灣#65380;長江三角洲#65380;珠江三角洲為中心的地區#65377;尤其是在浙江和廣東兩省,產業集群分布最為密集,特點也最鮮明,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只有零星的產業集群存在#65377;我國產業集群在各個行業中的分布亦不均衡,化纖紡織#65380;絲綢紡織#65380;制衣#65380;制鞋#65380;電子#65380;信息#65380;醫藥#65380;塑料#65380;汽摩配件#65380;精細化工#65380;五金制品等,是出現產業集群較多的幾個行業#65377;另外,我國各地產業集群發展速度和水平不均等,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集群發展速度和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區的同類集群,而中西部地區產業集群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65377;
二#65380;跨越式發展所需具備的條件
所謂跨越式發展,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一些落后地區落后產業通過努力形成高速高效增長,而跨過先行者走過的某個發展階段的超常規的趕超行為#65377;促進國家和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1)政治與社會革命導致一國(地區)經濟體制發生巨變,生產力得到了革命性解放#65377;(2)科學技術革命降低了產品成本,加速了產品的更新換代,為欠發達地區經濟超常規發展提供了現實可能性#65377;(3)產業革命導致環境發生了新變化#65377;產業革命對產業發展具有雙重作用:一是使傳統產業日趨衰退,二是使現代產業快速發展#65377;(4)區位優勢發生變遷#65377;區位優勢是相對的,政治中心的遷移,產業革命對經濟資源的要求發生了變化,都可以導致區位優勢的改變#65377;(5)人力資本狀況出現了重大變遷#65377;一般而言,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力資本素質呈正相關#65377;某一地區的人力資本素質發生較大的變化后,其經濟結構必然會做出相應的變化#65377;這是新經濟增長理論的基本結論之一#65377;美國發展特別是美國西部開發的歷史過程和中國沿海經濟特區的高速發展都不同程度地說明了這一點#65377;(6)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政策的重點傾斜#65377;任何國家都會因為政治#65380;經濟#65380;外交#65380;軍事等方面的原因,在一定時期對某些區域實行重點傾斜政策,被傾斜的地區無疑會得到比其他地區更多的人力和資金的支持,從而實現快速發展#65377;我國80年代以來對東部沿海地區的重點傾斜,就使一些過去經濟發展基礎并不好的地區在較短時期內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65377;
欠發達地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是有其主客觀條件限制的#65377;如果缺乏這些基本條件,區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是不可能的#65377;因此,研究區域經濟的超常規發展,必須抓住并利用那些有利的條件,采取正確果斷的科學決策,促進經濟的超常規發展#65377;
三#65380;面對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實施跨越式發展策略
1.著[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市場分工使不同國家和地區#65380;同一國家內部不同地區由于區域差異在國際分工中作用不一樣,欠發達地區必須立足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模式下全方位擴大開放和大力培育優勢產業#65377;欠發達地區要著力構筑全方位#65380;高起點#65380;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通過深層次的對內#65380;對外開放,加大開放的動能,從更廣闊的地區吸引資金,從更寬廣的范圍聚集信息,以彌補資金和信息的不足,捕捉機遇,力爭使本地產業加入國際產業鏈中#65377;欠發達地區實施比較優勢戰略,應在全球和全國范圍內比較,找準切入點,避免出現各地產業結構雷同現象,應善于發現自身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優勢,進行優勢延伸;立足潛在資源優勢,通過優勢挖掘,培養新的特色產業,使特色經濟規模發展#65380;持續發展#65377;
2.著[于經濟本地化的發展
國內經濟格局尚未形成,區域間分工不明朗,人文地理環境都具有地方特色,有較大發展空間#65377;要依托當地資源,借助地方優勢,培育地方特色#65377;
3.搶抓機遇
欠發達地區要加強溝通與聯系,不斷擴大經濟技術合作,要抓住沿海發達地區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積極主動地接受輻射,大力拓展橫向經濟聯合與協作#65377;國家政策的傾斜也許并不能立即見效#65377;因為目前東部的極化效應仍然大于擴散效應,資金#65380;人力#65380;技術等生產要素仍在市場力量的作用下源源不斷地流向東部#65377;要想扭轉這種局面,西部地區就不能坐等其成,要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65377;首先,基礎設施要先行#65377;其次,要進行制度創新,加快政府機制的轉換和國有企業的改革,加快西部地區市場化的步伐,積極培育西部地區的資本市場#65380;勞動力市場#65377;
而對于中部地區,要積極實施”東引西進”戰略,從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進一步加強與東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合作,推動建立優勢互補#65380;獨具特色的區域經濟,保持經濟的協調發展,使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農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取得明顯成效,使潛在的市場優勢轉化為現實的市場優勢,使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得到較大發展,把國內競爭優勢轉化為國際競爭優勢#65377;廣泛開展以經濟和生態環境為紐帶的地區合作,逐步形成資金#65380;技術#65380;人才#65380;信息等生產要素在地區間相互流動,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和以交通干線為紐帶的地區經濟新格局框架#65377;
4.要重視教育
教育對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實現科學技術形成,勞動者智能發揮,經濟結構和經濟效益,提高思想道德并推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65377;一方面要重視基礎教育,加大對教育投資,另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教育資源,促進本地教育發展#65377;
在經濟發展中,要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把握以下原則:跨越式發展是一種快速度的發展,要在遵循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用盡可能短的時間達到目標;跨越式發展是一種高水平的發展,要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努力實現產業#65380;技術#65380;質量#65380;效益的新跨越;跨越式發展是一種趕超先進的發展,要在提高綜合競爭力的前提下,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甚至趕上和超過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不僅是一種超常規的發展,而且也是一種非均衡的發展,即它不是全面#65380;平行地推進,而是可以在不同的領域有先有后#65380;有所側重;跨越式發展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要在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65380;資源#65380;環境相協調的情況下,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使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65377;
[參考文獻]
[1]范劍平.試論經濟跨越式發展[J].新視野,2001,(5).[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加入WTO后的中國:調整#65380;改革與競爭力的提升[J].管理世界,2002,(6).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