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多元化教學不僅符合現代教育教學規律,也適應我國社會的現實需求#65377;本文通過一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多元化教學的實踐,得出了多元化教學是有助于教學效果的改進和提高的#65377;同時提出了在多元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的問題#65377;
[關鍵詞] 多元化教學;循序漸進;個性化
[作者簡介]李安琪(1973—),女,江西省新建縣第六中學數學二級教師;曾 勇(1983—),男,江西省新建縣第六中學數學二級教師;范紅平(1980—),男,江西省新建縣第六中學數學二級教師#65377;(江西新建 330100)
本文系江西省中小教育數學研究課題“初級中學新課標數學多元化教學研究”(AB07-003)的階段性成果#65377;
一#65380;樹立多元化教學理念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
前蘇聯蘇霍姆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人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65380;獨立性和創造性#65377;”“要求一律,就會壓制個性,從而也就壓制了學生的精神力量#65377;”但傳統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單一#65380;機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對興趣愛好#65380;知識基礎#65380;認知結構#65380;能力水平千差萬別的學生,他們忽視孩子們的個性差異,對學生制定統一的目標,用同樣的方法,做同樣的練習,要求同樣的步伐,從而導致優等生吃不飽,而差生卻消化不了,天才的學生不能脫穎而出#65377;學生猶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個性,這顯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65377;
多元化教學原則就是堅持統一性與差異性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它不僅符合現代教育教學規律,也適應我國社會的現實需求#65377;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多層次#65380;多規格的人才,所以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培養人的質量規格,保證教學大綱要求的實現,又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差別地進行教學#65377;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65380;廣度#65380;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65377;
二#65380;循序漸進#65380;肯定鼓勵是多元化教學的核心工作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65377;對于“差生”同樣也不例外,他們也同樣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也更加強烈地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來自別人傾慕的目光#65377;但是,他們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將學習當作一份苦差事,這一矛盾的解決更需要循序漸進原則和教師毫不吝惜的適時鼓勵#65377;為了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活動中,老師要時常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項工作時充分地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65377;例如,一個人如果討厭數學中的計算題,也就會連帶應用題都討厭,甚至討厭經常出現大量數字的物理#65380;化學及統計等#65377;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最好先從在數學領域中相對簡單的代數開始逐步適應,培養其對數字的感情#65377;在這個階段,由于心理抵觸不大,再輔之以一定的鼓勵,就能比較簡單#65380;容易地使他們克服討厭數學的心理,認識到自己在數學領域尚有潛力,從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65377;
三#65380;一個多元化教學的實踐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就曾運用模糊聚類的統計方法,對一個新生班級的數學成績進行了分類,并為后繼的多元化教學提供了很好的依據#65377;眾所周知,新生往往是最難教的,原因就在于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65377;這個班也不例外,既有畢業于城市小學的學生,也有來自農村小學畢業的學生;既有接受了六年制小學教育的學生,也有只學習了五年小學的學生,有些學生甚至連普通話也說不利落#65377;開學不久,有的學生就反映教學內容太簡單,而有部分學生則表示聽課有困難#65377;為了弄清楚這個班級學生的真正“功底”,筆者決定在開學一個月后就進行一場摸底測試#65377;結果學生成績平均42.70(滿分100分#65380;標準差26.13),本人又按新課標的標準,將試卷考核知識分解為三種部分:基礎知識(滿分30分),能力知識(滿分50分)和提高知識(滿分20分)#65377;統計成績依次為:平均16.94,標準差8.02;平均 19.10,標準差15.68;平均6.67,標準差4.29#65377;說明該班級總體上成績是不夠理想:總分平均分數沒有達到及格線,也沒有呈明顯的正態分布;其次,基礎知識總體上都比較欠缺;能力知識總體尚可,但參差不齊;提高知識的情況則更糟糕#65377;當然上述分析也只是大致地了解了這個班級的數學“功底”,為了使教學更有針對性,筆者運用了聚類分析,對學生成績進行了數據挖掘#65377;發現這個班級的學生非常明顯地劃分為三個類型:A類屬于功底較好的“優生”群體;B類屬于基礎知識和能力知識較好的“中等生”群體;C類屬于各項知識均不理想的“差生”群體(李安琪 2006)#65377;通過以上分析,基本上掌握了學生的數學功底#65377;
為此,筆者針對聚類分析結果,對學生采取“作業分層訓練”的多元化教學方式#65377;即,為了鞏固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需安排學生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題,作業題的設計由易到難組成階梯式的題組,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65377;C類學生要求課本上“復習鞏固”組題只做80%,“綜合應用”組題講后選做;B類學生課本上“復習鞏固”組題全做,“綜合應用”組題選做,講后全做; A類學生“復習鞏固”組#65380;“綜合應用”組題全做,必要時還可布置“拓廣探索題”,使每節課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具體明確的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層次的作業#65377;允許差生做學校的作業打折扣,不要逼迫差生去做過多的題目,那樣會導致他們的厭學情緒#65377;
總之,為了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教學中要千方百計地創造一些讓其獲得成功的教學情景和訓練題,充分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并適時地加以鼓勵,從而激發他們敢于克服困難,學會從失敗中站起來的良好的個性品質#65377;而對于那些學習水平較高,悟性較好的學生,針對思維較豐富的教材難點以及課本中的“讀一讀”#65380;“想一想”等內容,設計出一些有思維難度的綜合性問題和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他們去獨立思考,并鼓勵他們質疑#65380;求新#65380;求異,引導他們遇到問題從多角度#65380;多方位進行思考#65377;對那些中等水平的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注意他們的學習變化,對他們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點撥和糾正,從而有效地防止滑坡現象的發生#65377;在完成本層次教學目標之后,適時地引導他們完成高一層次教學目標,努力將他們往上一層次引導并使其不斷發展#65377;
四#65380;對策與建議
每個學生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他們獨特的個性,在多元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的身心發育規律,不要拔苗助長
如學生不適合做奧數題,就不要強逼學生去學,因為如果學生跟不上,就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畏懼心理#65377;要注意讓學生置身于水平相當的學習環境中,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既不至于因同伴太過優秀而產生壓抑和失落感,也不至于因同伴太差而懈怠#65377;
(二)不要總拿自己學生的短處和其他學生的長處比
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適時#65380;適度地肯定學生的長處#65377;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比如說有的學生聰明活潑#65380;興趣廣泛但不夠刻苦;而有的學生穩重刻苦,做作業一絲不茍,卻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有的人文科好,有的人理科強;關鍵是老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慧[,對學生的考試成績要全面客觀地進行評價,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65377;
(三)創設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心理環境
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營造一種民主和諧,充滿人文關懷,崇尚個性,追求獨特風格與創新精神的文化氛圍,使學生的處于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65377;不要為了自己的虛榮心,盲目跟風,不管學生是否有這方面的興趣,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學生的身上,逼迫學生去參加各種興趣班,學習各種特長#65377;
(四)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每個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喜歡通過討論強化自己知識,也有的學生喜歡獨立學習,靜靜思考#65377;但要注意,學生在小學和中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所以不能一味地追求“專長”#65380;“特長”,要揚長補短,利用學生的長處和優勢盡可能去彌補他的短處和不足,以達到全面發展#65377;
[參考文獻]
[1]王學民.應用多元分析[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2]余家林.農業多元試驗統計[M].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3.[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研制組[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李旭榮,張樂.聚類分析在教學評價中的應用[J].長江人學學報(自科版),2005,(2).[5]何以建.從考試成績的聚類分析看專業教學目的的實現[J].職教論壇,2002,(8).[6]李安琪.中學數學新課標教學管理方式創新初探[J].新課程 ,2006,(12).[7]周三多等.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李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