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全球化、網絡化背景下,信息交流的加深給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成長空間,然而同時也使我國的國家政治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如何在現代網絡社會中維護我國的政治安全,堅持我國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導地位,是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網絡社會;意識形態;安全
[作者簡介]文睿,南陽市委黨校干部。(河南南陽473000)
一、網絡社會的影響
(一)網絡社會
網絡社會是一種虛擬空間,但是與現實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
首先,網絡社會和現實社會最為基本的關系就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網絡社會是基于現實社會的,是現實社會的一部分,是現實社會的反應,然而同時,網絡社會又影響現實社會。隨著網絡社會的擴大,網絡社會功能的增多和加強,網絡社會對于現實社會又有著反作用,影響著現實社會中的人們的生活和決策。
其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網絡社會又是現實社會的延伸。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傳播的方式多樣化,從傳統信息傳播的單一性轉為網絡上信息傳播的多維性。網絡社會中,人們可以重現過去,并且是以豐富的圖片、聲音,甚至是圖像來感受傳統現實社會中并不能實現的回憶感受,它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豐富了現實社會。
(二)網絡社會對國家政治的影響
首先,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信息傳播的快速性、即時性、同步性等特點,信息的廣泛傳播,增加了人們的知情權,這時,政治民主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從一定程度上網絡推進了民主化、政治現代化進程。
其次,網絡社會改變了傳統的政治管理組織。原來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由于現在的信息傳播方式而改變了,等級制信息傳播方式被現在的網絡化信息傳播方式代替了。任何處與互聯網上的人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突破國家的監控區發布信息,雖然這樣有助于推動民主化進程,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國家權力,弱化了國家對個人行為的控制。
(三)網絡社會關于意識形態安全
當今網絡社會中,信息的廣泛、無國界、瞬時流通,為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政治制度的安全,政治制度的安全是意識形態安全的核心。網絡信息的發布權大部分掌握在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他們利用網絡信息傳播,顛覆社會主義國家,鏟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恢復資本主義一統世界——這是資產階級的一貫目標。
其次就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安全。網絡文化在當今社會占據了重要地位,網絡上文化的泛濫對我國價值觀帶來了巨大沖擊。
二、如何在網絡中維護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
首先,在對意識形態建設中的主、客體和新興介體——網絡的思考中我們會發現,其實作為主體的執政黨在整個建設過程中是起主導作用的,這一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執政黨的政策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意識形態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執政黨政府所制訂的政策、法規都是為維護無產階級政權所服務的,因此作為主體的執政黨,在意識形態建設中是起著關鍵的引導作用。
2、網絡作為新興介體,本身屬于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所使用的工具。只有它處于有意識形態之分的社會中,并被有意識的人使用時,從這一層面上來講,網絡才成為意識形態的傳播工具。作為主體的黨和領導,要充分開發網絡陣地,使網絡反映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現實,利用網絡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和教育,這時網絡就具有了“意識性”,才能更好地為意識形態建設服務。因此,執政黨要掌握好網絡的意識形態控制權,使其具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
執政黨在意識形態建設中起著關鍵的引導作用,這就同時需要一系列的行動為引導工作服務。
1、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要不斷地創新理論,使我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理論既吸收傳統的精華,又能吸收外來優秀文化,與時俱進地發展、豐富我國的意識形態理論,使其具有更強的戰斗力。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論,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一直在我國處于核心理論地位,并且得到不斷的充實和豐富。
2、重視黨的領導隊伍建設,對人才要好好選擇,并且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素質。只有提高了領導隊伍的全面素質,才能加強黨的領導地位,從而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引導權。
其次,分析一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中的客體——人民。網絡自身的開放性、資源共享性等特點也在影響著人們,它促使人們的自主性大大增強,這就要求人們要有更高的自主判斷能力。面對各種意識形態思潮的沖擊,對于流傳的意識形態淡化論、意識形態多元論、意識形態威脅論、意識形態終結論以及政黨腐敗懷疑論等,要有清晰的認識,作為人民,在自主性大大增強的社會中,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判斷標準,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從上而下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地位不動搖,才能立于世界不敗之林。
在網絡中,在開放的體系中,在當今復雜的現代化社會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日益復雜和隱性,網絡作為目前爭奪激烈的陣地,如何堅守并擴大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面對外來多元價值觀和思想文化的沖擊,堅持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吸其精華,去其糟粕,揚長補短發展自己。資本主義制度出現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對我們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有一定啟發作用。并且我們一定要堅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群眾路線”精髓,以開放的態度接受群眾檢驗,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成效。其次,我們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過程中,遇到新問題,要認真總結經驗,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飛躍,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最后,在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斗爭中,與時俱進地賦予馬克思主義理論新的時代內容,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的戰斗力。
總的來說,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利用網絡來完善這個體系,有關網絡的意識形態建設的方法還有待進一步嚴謹和提升到理論層次。在這個體系當中,主體、客體和網絡介體相互之間都密切聯系,相互影響,相互牽制,只有三個方面都達到理想狀態,這個方法論才會更有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