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備受媒體的關注,經常把深圳、上海浦東與濱海新區放在一起,視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極”,寄予極大的期望。媒體都有自己的立場,對待事物的角度與方法也不同,了解它們怎么報道、怎么分析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或許有助于我們進步從更高的層面I-認識濱海新區。本欄摘選一些媒體有關報道的片段,讓我們一起看看別人怎么說
金融時報
7月1日起,京津城際鐵路進入試運行階段。至此我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際鐵路將在北京奧運會前順利開通運營。這條鐵路的開通不僅僅標志著我國在高速鐵路技術上的一大突破,更為重要的是它連接起了北京和天津這兩個人口過千萬的城市,全面提升了環渤海經濟圈的一體化進程。
2005年底,在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中,北京被定位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沒有提及“經濟中心”。而在2006年國務院批復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時,則將天津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至此借助國家給出的不同定位,在未來,北京和天津兩座城市將會基于各自不同的發展方向,通力合作,打造“雙核”經濟中心,帶來中國經濟第三極突破。
作為未來北方的經濟中心,天津將致力于建設成為與北方經濟中心、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和金融改革創新基地。今年3月,國務院批準了天津濱海新區綜合改革配套試驗總體方案,其中個主要內容是關于金融改革創新。
而北京作為首都,其豐富的文化底蘊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借助即將召開的奧運會的契機,向世界介紹中國,介紹北京,宣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吸引更多的人來觀光旅游是未來北京一個重要的產業方向。
同時在物流和運輸方面,兩個城市有相當大的合作和優勢互補的空間。天津擁有國際一流的港口條件,而北京在鐵路運輸上有天津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首都機場作為世界性的空中交通樞紐之一,其在國際物流領域上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因此積極整合兩個城市的優勢,構建環渤海的物流中心,是未來整體發展方向之。
全程半小時的迅捷交通,最短3分鐘的發車間隔,即將開通的城際高鐵大大縮短了兩個城市之間的時間成本,極大地方便了兩個城市的溝通交流,更加密切地將兩個城市聯系在了一起。這為發揮兩個城市的優勢,促進整體的協同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中國經營報
“渤海新區正計劃申報成為國家級開發區,規劃建成繼曹妃甸工業區后河北省的另一工業重鎮。”7月2日,河北省渤海新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孟國強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渤海新區前身為黃驊港開發區,位于河北省滄州市境內,2007年7月20日由省政府批準掛牌成立,總面積達83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30公里。
“中國鋼鐵集團(下稱中鋼)和石家莊鋼鐵集團(下稱石鋼)準備搬到我們這里來,根據省政府的部署,將來曹妃甸主要作為石油儲備基地,渤海新區將發展成全省的鋼鐵基地。”孟國強說。位于唐山市海濱的曹妃甸已成為首都鋼鐵集團新的生產基地,而去年在其附近的海上又發現了儲量估計達10億噸以上的南堡大油田。
渤海新區發展改革局副局長李德成也強調,他們有兩大發展優勢:一是擁有約30萬畝鹽堿地,省政府可直接批復開發利用,企業項目投資成本低;二是有年吞吐能力達8000萬噸的煤運碼頭黃驊港為后盾。
記者拿到的《滄州渤海新區總體發展規劃》顯示,渤海新區將依托黃驊港建立大碼頭、大鋼鐵、大石化、大裝備四大主導產業工業區。
河北省的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自北向南依次分布在渤海灣沿線,三大港口中的兩個主要功能都是煤炭運輸。其中秦皇島港占全國年煤炭輸出總量的50%以上,2007年完成煤炭吞吐量2.1億噸,黃驊港是我國西煤東運第二條大通道的出海口,2007年煤炭裝船量超過8000萬噸。而唐山港以水深為最大優勢,年累計接卸鐵礦石102萬噸。
如果河北省宏大的港口集群建設計劃得以實現,到時候將建成全國最大的輸煤港口群,形成煤炭、鐵礦石、集裝箱等大型專業化碼頭布局,以及環渤海地區以金屬礦石、原油、液化天然氣三大物資為主的重要中轉接卸基地,而秦皇島港、唐山港、黃驊港也將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現代化綜合性大港。
“十五”開局之年,天津濱海新區的迅速崛起,讓同屬環渤海經濟區的鄰居河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河北與天津共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是一個有機的區域整體。曹妃甸港距天津僅38海里,黃驊港距天津港60海里,在距離不到100海里的范圍內聚集著三大港口,在世界上都是少見的。”一份向渤海新區政府提交的專家報告中分析說。
專家們在報告中指出,上述三大港口各具優勢天津港是基礎比較好的綜合性大港,黃驊港海灘可利用土地多,有很大發展空間,而曹妃甸更是“鉆石級”深水良港——即離岸500米外水深達25米,前槽水深36米,為渤海最低點,建設30萬噸級大型深水碼頭無須開挖航道,且常年不凍不淤。專家認為,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離不開河北的支持,河北也需要借勢發展自己,雙方互補性很強。
但河北省發改委的官員私下仍然擔心,河北與京津差距過大,共同發展幾乎不可能。他們認為,天津濱海新區成為國家級綜合改革實驗區后,很容易造成津冀兩地明顯的政策落差,河北經濟飽受北京“空吸”之后,在項目、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上面臨新一輪的競爭壓力。
上海證券報
無論從哪方面來看,上海浦東都是中國金融市場獨當一面的“老大哥”。今天,這個“老大哥”也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與挑戰。在深諳態勢的專家看來,眼前的熱點話題是在建設私募股權基金基地方面,天津濱海已有“先行先試”之勢,在離岸金融市場創新方面,深圳又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
“浦東的優勢在于全面,我們就是要打綜合牌。當大家都爭取政策時,浦東的軟、硬環境優勢就體現出來了。”上海浦東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金融發展部主管孫偉稱。知情人士透露,在濱海、深圳紛紛高調表態分別在私募股權基金和離岸金融業務方面爭取“先行先試”政策之時,浦東同樣也有自身的謀劃。“看來大家角度差不多,想的也差不多。”一位主管表示。
“如果說投資銀行是資本市場的皇冠,那么私募股權基金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上海浦東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施海寧對記者表示。因為私募股權基金連接上市公司和投資資金雙向資源,且在目前的國際資本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吸引私募股權基金的進駐,已經成為金融中心的標志之一。
專家介紹,私募股權基金主要以私募方式融資,以投資公司股權方式獲得收益。以2006年第一只產業基金渤海產業基金為基礎,目前我國獲得牌照和正處在審批階段的私募股權基金有十個。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興起,大量其他有牌照的私募股權基金充斥市場。由此引發了眾多地區吸引私募股權基金的爭奪戰。
6月18日,醞釀多時的《2008年-2010年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三年行動計劃框架》(下稱《計劃》)正式公布,金融業作為浦東綜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被重點提及,加速私募股權基金發展的目標也赫然在列。
今年3月,《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正式批復,OTC(非上市股份公司股權柜臺交易市場)獲準落戶濱海。另據國務院相關文件,“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和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安排在天津濱海新區先行先試。”
除OTC之外,濱海新區醞釀的另一個金融大動作是建成中國私募股權基金基地。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天津市前市長戴相龍力挺天津。他表示,“中國未來在大量利用外資的同時,還應繼續積極擴大對外國的投資,同時加大直接融資比例。”其中,私募股權基金是擴大直接融資的有效方式之 。于是,如何突破目前關于私募股權基金的政策瓶頸,就成為各地金融創新和先行先試的爭取目標。“金融創新大家都可以試,但濱海可以是重要的落腳點。”戴相龍稱。
浦東同樣已經看到了這一重要趨勢。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上海浦東關于私募股權基金方面的課題報告已經完成。四大需要突破的領域包括:稅制改革,即改變結構性重復征稅問題,因有限合伙制方式產生的合伙人管理權問題;包括保險、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參與私募股權基金的準入問題;以及其他配套機制的完善。
看來,如何應對來自濱海的良性競爭,將是浦東發展的挑戰之一。
中國建設報
繼取得設立OTC市場權后,天津濱海正致力打造中國私募股權基金的 大基地,國家財政、企業合作、直接融資和土地收益在內的四重融資方案有望克服以往區域經濟發展的土地財政依賴癥。
《天津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將濱海新區定位為立足天津、服務環渤海的東北亞現代化制造研發基地、中國北方航運和國際物流中心以及生態宜居海濱新城。文件介紹了天津濱海未來10項改革創新內容,其中,金融體制、科技創新、行政管理和涉外經濟體制又是組織實施的重點。而在金融改革中,原則性同意天津設立OTC市場一度最受市場關注,因為這是第一個全國性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市場。“在目前的體制下,‘政策為王’不可避免,雖然各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均有‘先行先試’權,但因定位不同,權限和政策傾向也會有所不同。”位南開大學區域經濟研究專家稱。
正是握有這一尚方寶劍,天津濱海金融產業發展的速度加快。“目前天津的目標是北方經濟中心,其重點是綜合配套改革,綜合配套改革的重點是金融,金融的重點是直接融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表示。“所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其與經濟特區的重要不同之一是國家政策支持的方式有所變化。”天津濱海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濱海發展研究院院長郝壽義介紹說。
“以往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拼的是招商引資中的價格戰,具體來說是拼土地、拼政策。看哪個區域土地更低廉、政策更優惠。而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區域經濟開始突破傳統方式,將產業集群作為區域競爭力的基礎。”國際規模最大的商業咨詢、系統集成和管理外包服務提供商之一畢博公司高級經理劉翔如此評論。
例如,空客A320總裝線落戶天津濱海就是其高端產業“代表作”之一。資料顯示,根據以往空客集群效應,一個空客總裝線的落戶可能聚集上千家配套企業。“一般來說,區域經濟要想大規模發展,需要合理的目標產業集聚分析,一個產業如果是壟斷性鏈條,則無法帶來產業的吸附作用。以汽車業為例,日系汽車較歐系汽車生產更易于形成整車與汽車零配件的集群效應。”劉翔稱。而自從2006年一汽與豐田宣布在天津建立生產基地后,豐田汽車的配套企業不斷落戶,天津資本市場和產業招商均得到“豐田板塊”的有效拉動。
所謂配套改革試點與以往特區政策的另一個不同點是建設資金來源已經多樣化。根據天津市發改委主任李亞力在今年初所做的天津經濟發展報告,2008年天津基礎設施開發和重大項目包括海港物流區建成30萬噸級原油碼頭、東疆保稅港物流加工區一期工程、中石化10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在財政直接支持有限的情況下,配套改革試點如何通過自主創新為這些大型項目實現資金輸血成為地方政府重要課題。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8年3月,山東省下發《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隨后,為扎實推進規劃的實施,由山東省政府調研室牽頭,省發改委、財政廳、國土資源廳等5個部門組成的調研組,赴天津濱海新區、河北曹妃甸和遼寧“五點一線”實地考察,并實地調研了黃三角所涉及的6市及部分縣,為山東省出臺加快發展黃三角的扶持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五點一線”包括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營口沿海產業基地、遼西錦州灣經濟區、丹東產業園區和大連花園口經濟區5個重點發展區域,由一條貫穿全省沿海的濱海公路構成沿海經濟帶。到2007年,遼寧“五點”累計批準注冊的437個項目中,平均單項投資額達2.9億元,在談的220個項目平均投資額近8億元,2007年,“五點”實際利用外資比上年增幅高達370%以上。
河北曹妃甸新區2007年的基礎設施投入就超過了300億元,30萬噸級原油碼頭將于近期建成;在空間拓展上規劃造地用海120平方公里,目前工業區造陸面積已經達到80多平方公里。
而天津濱海新區,濱海國際機場改擴建、天津港25萬噸級深水航道等重點工程竣工,去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68億元,增長了23%,百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中集集裝箱、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等大型項目開工建設。
“之所以三地能夠呈現出迅猛的發展勢頭,與管理和運行機制新、扶持政策含金量高有很大關系,”山東省政府副秘書長、調研室主任蒿峰說,“如果山東不加大建設力度、加快建設速度,黃三角就有北環渤海經濟圈‘邊緣化’的危險。”蒿峰不無憂慮地說。
山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鄭貴斌認為,加快發展黃三角,一方面要積極借鑒天津、河北、遼寧的好政策,并且在政策支持力度方面不低于環渤海其他省市,更深一步,應借鑒三地出牌的招術,以更有效地將黃三角的開發納入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