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通脹的全面上揚,在經濟明顯放緩而各國央行卻難以通過加息來控制通脹之時,貨幣匯率的走強則成為了抑制通脹最為有效的手段。同時,各主要央行的態度也明顯轉變,減息刺激經濟增長不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通脹才是真正的洪水猛獸。
美聯儲、歐洲央行以及英國央行的官員均對通脹發表了立場強硬的言論,但之后突然又或直接或間接地淡化有關大舉升息以遏制通脹的預期,決策者在口風轉為溫和之際并呼吁要市場保持耐心。這種語調的轉變突顯央行面臨的決策困境,在通脹加劇同時經濟成長放慢訊號的共同夾擊下,決策者進退兩難。
美聯儲把遏制通脹及通脹預期上升風險的希望寄托于口頭打壓
美聯儲最先轉變了語氣,2D08年6月初聯儲主席伯南克罕見的對美元匯率發表評論,并表示不希望看到美元無休止的下跌,隨后更是明確表示美聯儲將繼續著眼于控制通脹的上揚,經濟實質性向下的風險開始減弱,其關注焦點明顯的再次轉移到通脹上來。在伯南克的言論之后,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再次提前,并帶動美元上漲。不僅是美聯儲,美國政府也予以呼應,力挺美元匯率,或許這次真的意味著強勢美元的回歸。
然而為了能給尚在復蘇中的經濟創造一個相對平穩的利率環境,盡管通脹水平高漲,但在經過6月23-24日兩天利率會議的最終討論后,美聯儲還是決定自去年9月中旬開始一連串降息后,首次宣布維持利率不變,繼續保持利率在2.0%的水平,與市場預期一致。但從會后聲明來看,前期的減息周期也正式結束,并向加息更邁近了一步。
事實上,鑒于美國的房價仍在下跌,且消費者信心挫至16年低位,失業率升至5.5%,升息舉措確實非常缺乏說服力。同時,美股的反彈在6月末夭折,隨著雷曼和花旗等發布確定的或是潛在的損失之后,市場對金融機構發布新的一輪損失報告的憂慮上升,同樣美國經濟數據也不利美股走勢。所以這種惱人的局面,讓美聯儲深知在宏觀經濟和市場狀況如此脆弱的情況下,他們無法采取行動,只能繼續針對通脹發表強硬言論,把遏制通脹及通脹預期上升風險的希望寄托于口頭打壓,以避免在近期內升息。因此,對于金融市場而言,目前至關重要的是美聯儲如何看待經濟增長放緩與通脹上升之間的平衡。
歐元區經濟陷入滯脹的觀點隨時可能出現
不僅是美聯儲,通脹壓力也折磨著歐洲國家,尤其是在當前經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滯脹的憂慮使決策者處于兩難境地。在6月初的利率會議上,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但是會后特里謝卻意外地表現極其強硬,表示對通脹仍然處于“高度警惕”的階段,在調高了全年的通脹預期之后,表示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歐元匯率應聲大漲,并再次突破1.58。自從特里謝在6月初的例會上表示可能加息之后,市場對歐洲央行的加息預期塵囂直上。數據方面,歐元區5月份CPI同比上升3.7%,增幅達到了16年最高,這也使歐洲央行有足夠的理由繼續保持強硬,包括行長特里謝在內的歐洲央行官員再次重申對通脹的“高度警惕”,并帶動市場對歐洲央行7月份的加息預期的上升。
英國央行無法減息,日本央行也將繼續維持利率不變
對于英國央行來說,日子更加艱難。2008年5月份PPI繼續大幅上揚,房屋市場毫無起色,勞動力市場開始惡化,在經濟放緩和公司裁員的帶動下,5月份失業率上升到7個月最高,失業人數繼續增加,4月份貿易赤字進一步擴大。房地產、勞動力市場的惡化以及通脹的加劇都損害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并抑制消費,而面對3%之上的通脹壓力,英國央行無法減息,唯有繼續維持利率不變。
在全球通脹壓力上揚的情況下,日本也難以避免,日本央行也將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對于日本經濟來說,外需對經濟的影響遠超過內需,因此,外部經濟的表現將決定日本經濟的走勢。不過對于日元匯率來說,市場的風險偏好程度仍然是決定因素。
油價金價雙雙上揚,并帶動商品貨幣的走強
能源價格持續上揚,多種因素再次帶動油價創出新高。利比亞的減產警告,以及歐佩克主席稱由于美元的疲弱,二季度原油價格可能上升到170美元/桶,這些因素帶動油價大幅上揚。同樣金價也隨著美元的走軟而重新攀上900美元/盎司,并帶動商品貨幣的走強。對于商品價格和通脹壓力上揚來說,美元走強或許是抑制的最好辦法。
為試圖遏制瘋狂上漲的油價,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在紅海濱城吉達舉行的緊急會議上進行了更高層次的對話,但無法提出迅速的解決方案。過去一年中。油價上漲了一倍,引發從亞洲到歐洲大范圍的通脹和抗議。盡管主辦國沙特承諾會應消費國的要求進~步提高石油產量,但表示僅憑其一國之力并不足以平息市場的漲勢。況且提出實質建議的產油國只有沙特一家,所有其他產油國對未來生產計劃并無積極響應。會議上沒有就高油價的原因達成一致,OPEC成員國石油部長們重申投機是推高油價的主要原因,并認為需要對大規模的投資資金進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