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先生指出:“美育者一面使人情感發達,以達到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之手段。此為美育所不可不留意也?!比缃裉岢刭|教育,就包含著美育教育。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說過:“要養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我們最好從讀詩人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痹姼柙趩l培養審美意識方面有著其他文體不可替代的作用,筆者從詩歌教學的角度,對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如何廣泛開展課內外閱讀,通過詩歌的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審美能力呢?筆者認為,這得抓住詩歌“鮮明生動的形象美,豐富多樣的感情美、意境美,朗朗上口的節奏美”這幾個特點來進行教學。
一、感受鮮明生動的形象美
教師應如何把握詩詞鮮明生動的形象,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呢?
1 生成表象。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詩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在頭腦中生成詩句所描繪的景物。如“亂花漸欲迷人跟,淺草才能沒馬蹄?!薄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薄懊髟聞e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贝竽仙稹把U裊炊煙”,“大河”烘托“圓圓的落日”;“皎潔的明月”下驚起喜鵲飛離枝頭,“微微的清風”伴隨“吱吱的蟬鳴”,“水稻”飄香兆示豐年,“喧鬧的蛙聲”連成一片。這些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至少從電視、電影上見過,學生讀后就在頭腦中想象出詩句所描繪的景物,生成表象。
2 表象重組。讓學生對景物有關表象進行重組,形成一幅美的畫面。如閱讀“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兩句詩。抓住“迷人眼”、“沒馬蹄”這些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春意盎然的景象。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引導學生想象“大漠上”與“裊裊炊煙”組合起來,把“圓圓的落日”與“大河”組合成圖畫,充分體會雄奇壯闊的場面。
3 表達形象。通過前面兩個階段,可讓學生把自己從詩中所獲得的美的形象描述出來。比如:“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學生讀后說:“似乎聞到了淡淡的稻花香,聽到了那喧鬧的蛙聲,感覺自己正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多美的鄉村夏夜圖啊!”把頭腦中美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二、體會豐富多樣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詩詞更具藝術魅力的是蘊含在詩詞深層次的情感美、意境美。所以,教師更要引導學生體味詩詞的情感美和意境美。詩詞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以最少的語言文字,表達最豐富的思想內涵。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詩詞,就要讓學生品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曠達的人生、百折不撓的意志,激發學生的斗志,直面人生,迎接挑戰?!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北扔髦畜w現海納百川的寬廣胸襟,視死如歸的磅礴大氣。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獲得美的感受,與詩人同喜同悲。
理性沉靜的思考給人以啟迪,“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人對人生坎坷的達觀,對未來的堅信,對事物本源的思考,對愛情的堅貞,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學生審美的感受會油然而生,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提高。
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受詩的意境美。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痹诮虒W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體驗,想象長江滾滾東流,洶涌的浪濤卷起千重浪花的壯美畫面,體會氣勢奔放、雄渾豪邁的意境,會受到一種陽剛之美的震撼。
三、感受朗朗上口的節奏美
詩詞以其特有的押韻、節奏等,體現音韻美。馬致遠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遍L短句的相間,讀來順口,聽來悅耳。教師可以范讀。也可讓學生反復吟誦,從而體會其美感。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就會體會到詩詞的美,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的。文學作品總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我們可以抓住有關詞語從色彩、感情、聲音及動靜變幻去指導學生感知形象,進而理解詩詞的深層內涵。
(責編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