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習情境
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如在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采用故事導人,生動形象的畫面,伴以美妙的音樂,很快讓學生進入教學過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一天,天氣特別炎熱,師徒四人口渴難忍,就讓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會。八戒抱著一個大西瓜回來了。孫悟空說:‘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聽了不高興。喊道:‘西瓜是我找來的,不’給我六分之一,也得給我五分之一。’悟空樂了,趕緊切了五分之一給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著肚皮說:‘我真傻,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還少呢?’大家聽了都笑,而八戒卻還是莫名其妙。”這時教師停止故事的播放,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嗎?學了今天這節課的知識,就知道了。”像這樣播放一段錄像、一段錄音來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教學緊湊,過渡自然,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利用多媒體講授新課。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在教學時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把知識內容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調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圓柱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這一重點,電腦演示把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如分為16等分、32等分……),然后把圓柱切開,通過動畫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長方體)。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并最終體會到這個近似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圓柱的體積完全相等,且能夠體會到該長方體的高、底面積與圓柱的高、底面積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被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利用多媒體鞏固練習,增強訓練密度,提高教學效果
在練習鞏固中,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難點。當學生出錯會有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這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性格,生動有趣地復習鞏固新識。
四、利用多媒體吸引學生,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情況,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時,老是運用公式計算面積,學生感覺比較厭倦,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運用多媒體出示一道“智慧爺爺”出的思考題:把一個正方形裁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裁成的兩個長方形周長之和與正方形周長有何變化?把這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拼成一個正方形,它們的周長又有何變化?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想象,然后再電腦演示。演示過程中,圖像按要求不斷組合、分解、變換位置等等,使學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周長的變化。學生一看,興趣來了。最后讓學生互相討論,就這樣讓學生在自由開發的情況下解決了問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鐘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