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問題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以往的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評價指標單一,具體表現在以書本知識為核心,忽視對綜合能力的考察,過于注重量化,過于關注對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過程的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評價倡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評價學生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注重形成性評價,凸顯激勵功能
以往的教學評價無論是在課堂里,還是在作業中,或是在考試后,教師更多的是以一個法官的身份對學生的知能習得情況予以“是非”、“對錯”、“好壞”的評價,過于突出評價的甄別功能。《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激勵學生學習”是評價的重要目的之一。為此,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方法,如行為觀察、成長記錄、訪談、形成性評價、情境模擬和游戲測評、展示最佳成果等評價學生多方面的表現,并采取二或三次評價、開卷考試、小組合作考試、研討會等方式,增強學生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要綜合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評價方法,對基礎性的和某些易于用書面測試方式進行評價的內容,仍可使用書面評價;對口語交際、閱讀表現能力則以口試形式測評;對習慣方面的發展,可依據教師學生、家長的日常觀察下結論;對實踐、創新能力、探索活動型評價方式,要求教師創設一定的活動情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按一定的目的進行操作、實踐,直至解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對某次測驗的評價不滿意,教師可鼓勵學生提出申請,進行二次評價,給出激勵性評語。
二、重視過程評價,激發情感功能
學生個性差異決定他們在學習活動中理解、感受、發現程度各有不同,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或深或淺、感受或多或少、發現或有或無,但只要他們能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教師要及時地用言語捕捉學生的亮點。
例如,在教學“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比是3:2:1,按照角分這個三角形是()角的三角形?”中,不論學生亮出的結果是否令我滿意,我都給學生一句鼓勵的話語,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作出積極的評價。求出三個內角分別為90度、60度、30度,就可直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這是學生常用的方法,但我還是立即送給他們一個會心的微笑:“完全正確,回答得真棒!”他們繼續探索:能不能只求出一個角就能判斷出這個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呢?學生通過探討明白: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就可知道。這種方法比第一種更進了一層,我隨即頷首稱贊:“真聰明!”一句不經意的言語化作前進的不竭動力,此時,課堂氣氛濃烈,學生思維活躍,生成新方法——直接判斷法,即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兩個角的比份之和,是直角三角形;最大角大于其他兩個角的比份之和,是鈍角三角形;最大角小于其他兩個角的比份之和,是銳角三角形。學生體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三、創新評價方式,發揮引導功能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手段與形式應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此,教師應該不斷創新評價的方式方法。
(一)作業評價
在學生作業評價實踐中,教師可對學生的作業評價進行大膽改革,除了傳統的作業外,動口動手作業、學生設置作業等開始進入學生生活。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與技能,獲得生活經驗。對于學生作業考試的評價,可以采用“推遲判斷”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對于進步大或者學習優秀的同學,除了給他們打上相應的評價和畫個蘋果外,對于學生的獨特想法,我會毫不吝嗇地給他們一個翹起的大拇指。
(二)檔案記錄袋評價
檔案記錄評價方式,有助于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技能及自我反省或元認識能力的養成,能比較全面地反映學生在認識、技能以及愛憎分明感等領域的表現狀況,如有的教師在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中收集的“我之最”、“同學的建議”、“家長的希望”、“老師說”等評價信息,為教師提供了許多有關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體驗成功、向預定的目標邁進。在使用檔案袋時,要與傳統的作業、測驗、觀察、談話結合起來,綜合考慮評價的目的和內容,考慮多種因素,選擇恰當的評價方法,以保證評價的科學性。
(三)數學日記評價
數學日記不僅可以用于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評價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日記的方式,學生可以對他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總結,可以像和自己談心一樣寫出他們的情感態度。數學日記還可以發展成為一個自我報告,即評價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問題解決的策略。從這個意義上說,數學日記有助于數學教師培養和評價學生的反省能力。
春風化雨般的評價,需要老師博大的胸懷、崇高的責任感和對學生無私的愛。只有這樣才能寓嚴于寬松,寓理解于關心,寓愛和新生于熱情的鼓勵中,誘發學生內省。在自我反思評價中成長,從而完成自我教育。
(責編 韋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