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銷售是一個很奇怪的行業,經濟波動對它的影響并不大。年景好的時候,不見得大家會多買幾本書;景況差了,也不會少買幾本。
金融風暴對世界進出口業務影響顯著,而就圖書進出口而言,在此次經濟危機中又受到怎樣的沖擊?華文出版產業又是如何出招應對?
大陸: 出口量不大影響有限
金融風暴的情況下,帳期、帳款的風險,還有匯率差等問題對出口業務會有直接的影響。其中遇到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因為匯率變動導致圖書出口損失。不過,對于大多數地方級的圖書進出口公司來說,由于本身所做的圖書進出口業務量十分有限,華文圖書到歐美出口市場,大多銷往歐美大學、圖書館,并不是以零售為主,所以雖在金融風暴中不能獨善其身,但所受到的影響也有限。
新華書店協會某負責人告訴筆者,像中圖、國圖等比較大的、做海外圖書進出口比較多的公司,在此次金融風暴中受到的影響會比地方的圖書進出口公司更大些。但是,由于大陸圖書出口量本身不大,這種影響也不會特別明顯。
有人則認為此次危機對華文圖書出口來說,反倒可能成為一種契機。四川新華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中盤事業部江華榮總經理就持此種觀點。他認為,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受金融風暴的影響是不能類比的。大陸大部分外向型企業都是代工為主,金融風暴下由于需求減少,較容易面臨倒閉。但精神產品不一樣,在失業和就業困難的背景下,人們傾向于繼續深造、充電,因此,他預測圖書進出口額不會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
臺灣: 出口大陸受奧運影響銷售香港有新增長
聯經出版公司林載爵發行人兼總編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就聯經而言,到目前為止他并不是很清楚地感覺到危機對圖書進出口的影響。從聯經今年與大陸的圖書進出口情況來看,受奧運會運輸限制的影響比較大。不過奧運后,這種情況消失了。
東南亞市場這二十年來一直是臺灣圖書輸出的另一陣地。雖然金融風暴對東南亞經濟也產生不小的影響,但是林載爵發行人表示臺版書出口東南亞,并沒有受到怎樣的影響,一切仍在有序地進行中。此外今年臺版書輸入香港的情況反而有一個不錯的增長,“出口香港的銷售今年反倒增長20%,這是比較不錯的現象,但是要具體說是什么原因我們自己也在思考。” 林載爵發行人說。
香港聯合集團采購的圖書分兩大類,臺版和港版繁體書主要在香港地區和聯合集團北美門市銷售,而大陸出版的簡體字書多在香港和東南亞地區銷售。書刊出口臺灣在聯合物流的出口份額比重很少。聯合書刊物流有限公司陳金造總經理表示:“如果臺灣市場發生變化,肯定也會對他們對臺的出口業務產業影響,但是因為本身所占比例較少,所以對整體業務來說影響并不大。”

香港: 謹慎供貨減少風險
陳金造總經理告訴筆者,對聯合物流的進出口業務來說,金融風暴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出口業務。在金融風暴下,帳期、帳款和匯率風險,無疑會加重圖書出口業務。他舉例說,“譬如:現在我發一批書到澳大利亞以港幣結算,但是澳幣正在貶值,那么他該怎么回款給你呢?這樣情況就會加重出口的風險。”香港貨幣與美金掛鉤,故出口美國市場相對風險會低一些。然而出口其他地區,風險就非常大。除了因金融海嘯影響企業倒帳風險外,對于出口企業來說,還需擔心貨幣貶值帶來的風險,對于出口企業并沒有辦法準確評估韓國、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國家的貨幣會不會貶值,貶值幅度有多大。陳金造總經理預測,明年的出口量肯定會減少。因為華文出版物出口的對象其中圖書館和海外的漢學研究機構占掉一定份額。受到經濟危機的沖擊,這些機構得到的政府和相關機構的撥款就會減少。此外,陳金造總經理還表示:“就集團來說,在做出口圖書的批發時,會更加謹慎,甚至在客戶超出信貸額未能如期還款時,有可能會停止對他們的供貨,主要是考慮還款期拖得太長,無法評估供貨幣值變化,所以會不敢供貨給他們。其實對歐美市場也是這樣,不想冒風險。”
雖然經濟危機對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導致有些圖書進出口商持謹慎觀望態度。但是最近仍有不少中文書展在東南亞國家舉辦。如以“十年不輟,書香悠遠”為主題的馬來西亞舉辦第十屆國際中文書展于11月14至23日在吉隆坡綠野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書展參展攤位多達780個,參展商來自大馬、大陸、臺灣、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展覽總面積達23萬平方尺。而大陸首次正式在越南、柬埔寨舉辦的“2008年越南、柬埔寨中國圖書展銷會”也于11月19日至28日分別在越南首都河內市和柬埔寨首都金邊市舉行。此次展銷會目的是為了了解越南、柬埔寨的出版現狀,開拓越、柬兩國的中文出版物市場,推動圖書出口及版權貿易交流。
北美: 謹守過日
盼來日作為
海外華文書店在此次危機中遭遇的境況或許可讓我們管中窺豹,從另一側面,感受經濟危機對圖書進出口業務的影響。
聯合出版(美國)有限公司在北美開設門市有20多年歷史,在北美5個主要城市(溫哥華、多倫多、洛杉磯、舊金山和紐約)都有門市店。在他們銷售的華文出版品中,以港、臺版繁體字書為主,大陸簡體字版圖書銷售總額所占比重不超過總額的20%。雜志占的比例更低,主要是從當地中盤商進貨的港版雜志。聯合出版(美國)有限公司關永圻總經理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圖書銷售是一個很奇怪的行業,經濟波動對它的影響并不大。年景好的時候,不見得大家會多買幾本書;景況差了,也不會少買幾本。“反正看書閱讀還算是比較低消費的消遣。這次‘金融風暴’是世界級的,對圖書進出口的影響當然免不了。但是不如其他行業那么大。圖書零售業不會一下子便塌下來。據我們了解,在北美的同業,會因‘金融風暴’而結束的只是少數。大家謹守崗位,度幾年苦日子,捱得過去還是可有作為的。”
美國華文出版協會劉冰會長對北美華文圖書零售市場目前狀況的看法要比關永圻總經理悲觀得多。他認為,此次危機和上一次的經濟危機(1990年左右)有很大的不同,情況很嚴重,尤其是對美國來說。上一次危機對華文出版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這一次就不同了。“這一次的失業人口多了很多。像加州政府都開始減薪了。因為書不是民生必需品,對購買書的讀者來說,有多余出來的錢才會來買書,否則在網上看看就好了。所以一般的書店經濟情況會下滑,也有已經關閉了。那些還開的書店,我知道的有幾家,已經開始減少進口的存貨。譬如:有些書賣完了,它暫時就不進貨了,或是減少進貨的數量。有一些比較不好賣的書他們根本就不進貨了。因為進貨的話,要付現金。如果沒有人買的話,等于會增加庫存減少手頭的現金。”
但是就美國的華文圖書零售情況來說,即使經濟不景氣,有一類書的銷售情況并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教育方面的書會比較好賣,現在美國的小學都可以學漢語了。對家長來說,給孩子購買學習漢語的書,他們還是愿意也會去花這個錢的。” 劉冰會長如是說。無獨有偶,在歐美出版社多受經濟影響的情況下,劍橋大學出版社至2008年4月截止的財報顯示,該社有9%的業績增長,主要是包括英語教學系列圖書在內的學習類圖書銷量提高所致,由此也可見,在金融風暴旋渦里語言學習類的書是不受影響的。
共應經濟危機
共傳中華文化
兩岸圖書出口在數量和種類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在金融風暴侵襲時,兩岸三地的圖書外貿公司也趁這個機會對自身的管理和組織結構進行調整,以應變危機的考驗。謹慎選擇出口對象、減少成本、以書展帶動賣書、積極開拓相關文化產品出口都不失為應對危機中的良策。
全球興起的“漢語熱”,或許可以實實在在地為圖書輸出找到切實可行的方向。兩岸業者應不再僅僅局限于本土視野,要結合海外中文圖書市場的需要,有組織地、共同選擇能代表中國文化的年度優秀圖書,鼓勵出版業者多出好書,向海外推薦。
明年法蘭克福書展主題是中國,大陸已提供資金及會場場所費用,幫助大陸、香港等地出版社參加,對臺灣業者也發出邀請。希望兩岸三地業者彼此能攜手,共同為中華文化傳播各盡其職,共謀發展,以思淵源流長,千載共逢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