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保守穩健的經營策略不可避免地打擊出版社投放在數字出版的資源,障礙出版行業的轉型和革新的速度,甚至摧毀企業轉型發展的信心和能力。
踏入二十一世紀,由于資訊科技的快速成長和互聯網的普及,數字出版漸漸成為嶄新的媒體出版領域,也是兵家們競相占據的新大陸。但是,數字出版的商業模式在香港仍未達到成熟的階段,業界還在摸索數字出版的版權管理、渠道、技術標準、分賬比例等等問題。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陰影下,尚在萌芽發展的香港數字出版業會何去何從呢?
前方有危險,請注意!
香港的傳統出版社在數字出版新領域上,從最初采取被動、拖延的態度,到最近,開始采取更積極的策略,企圖從傳統產業轉化到新產業上。在轉化的過程中,傳統出版社必須投放大量資源,吸引新人才,建立團隊,發展和編制電子化內容。在金融風暴下,面對全球資金緊拙,消費萎縮,投資呆滯的局面,加上前述數字出版還處于摸索的階段,在種種不明朗因素籠罩底下,采取較保守穩健的經營策略 ——壓縮研發、停止擴張、保持現金、減少開支、提高內部效率,似乎是大部分出版社的選擇。這種保守穩健的經營策略不可避免地打擊出版社投放在數字出版的資源,障礙出版行業的轉型和革新的速度,甚至摧毀企業轉型發展的信心和能力。
以香港教科書出版業為例,過去十年,不少教科書出版商投放了大量金錢與時間,培養人才,建立自身管理的數字部門或分公司,發展數字化教學材料,讓教材走上網絡化及多媒體化。經過十年的耕耘,當今香港大部分中小學教材均配有數字資源網及光盤,促使學生更靈活地學習。在教科書電子化上,相較鄰近地區,香港目前擁有明顯的優勢。香港政府于近期更提出探討電子教科書的可行性研究,為業界帶來一陣子的興奮。
電子教科書是一項革命性的措施,它的推廣與實施,有賴多方面的條件配合,包括軟硬件的投放,教師培訓、學校設備配套、電子多媒體教材的全面編制,以及改變現有行之已久的教材批發和零售的模式等等,因此,電子教科書絕非一朝一夕能全面執行,政府的長期投放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面對著香港的企業相繼倒閉、失業率增加、股票與房地產市場下滑、整體經濟與稅收收縮等迫切問題,電子教科書的推動似乎將無可避免地延后。在缺乏政府的支援下,香港的教科書出版社要持續發展在電子教科書領域上已有的優勢確實不容易。我個人認為,如果香港政府認同資訊科技在教育發展上的重要地位,可考慮調撥現有資源,鼓勵學校及公共圖書館采購電子圖書,并立法管理網絡出版的版權事宜,從而激活數字出版業的發展空間。
有“?!钡臅r候,是不是也有“機”呢?所謂“山窮水盡而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衰退也可能帶來一些隱性的機會,讓有決心的企業乘機殺出一條血路,完成革新的使命。
機遇,請抓??!
第一種機會正是在衰退的危機感的驅使下,不管是作者、出版人、中盤、技術提供者、硬件提供者、讀者都可能出現求變的心態,讓各方衷心協力疏解一些長期未能得到解決的問題,如:
-作者與數字出版商就版權及版稅分賬形式能得到合理的協調;
-數字出版平臺的多元化技術標準得到確認;
-彈性銷售模式(如按章節收費或訂購模式)得到建立;
-是否采用數字版權管理系統的爭論能得到平息;
-互聯網上防止侵權行為的行業守則得到厘定。
第二種機會自然是汰弱留強,有人選擇退縮離場或暫做旁觀者的時候,有人會選擇留守戰場,積極迎戰,最終可能變成未來的大贏家。最為人熟悉的例子是二十一世紀初,大陸網絡游戲領域中的盛大和網上商業中介平臺的阿里巴巴。
以目前的發展而言,科技的變革不但不會停下來,反而會加快腳步,殺旁觀者一個措手不及。市場上的流動電話、膝上計算機和無線寬頻上網的收費愈來愈便宜,記憶硬體容量的不斷擴大,都為數字出版墊好發展的基礎。傳統出版人如果在金融風暴的陰影下,身處十字路口上,不能咬緊牙關撐下去的話,恐怕我們會在下一輪復蘇中出局,讓堅持戰斗的企業從此控制大局。
在開拓數字出版領域上,我個人期望香港的傳統出版界在未來幾年能做出以下的行動:
1.努力活著,以“活著”為首要原則,同時,提升企業本身的學習能力,開懷地與同業和行外企業進行交流和合作,以增強生存能力;
2.把握資訊科技的新技術,軟硬件價錢下調的趨勢,努力開拓下載內容業務及建立完整的價值鏈,大力度開發新渠道,培育新人才及創作團隊,創作新內容;
3.推動及配合政府倡議數字內容的政策,包括電子教參書的應用,電子圖書館的建立;
4.抱著屢敗屢戰,不怕艱苦的精神,在有限的資源下,嘗試不同形式的商業模式,創造數字出版穩定的收入方式,包括廣告收益、訂購、網上銷售等。乘消費者在衰退中尋求改變的心態,建立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5.學習海外出版社(如Random House, Harper Collins)的方式,在現有的基礎上,作出漸進的改革轉型。
“?!迸c“機”總是并存的。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傳統出版業務急轉直下,面目全非,就是我們出版人當前的“?!薄M瑫r,在不確定的日子里,人心求變,能把握“變”,就能把握“機”。假如傳統出版人能以數字移民(digital immigrant)的身份與數字原居民(digital native)的新生代讀者,通過資訊科技帶來的嶄新溝通渠道,建立起直接而融合的關系,全新的數字內容出版產業將會為業界帶來無限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