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長期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人民幣匯率問題在國內外受到特別關注。人民幣升值最早在2003年由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在七國集團會議提出,指出中國人民幣幣值嚴重低估。接著美國借口美中貿易逆差,附和日本,給中國政府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繼續增加,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進一步增加。從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政府宣布對外匯形成機制進行重大改革,即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中間價一直下跌。從2005年7月21日的100美元:826.75元人民幣跌到2008年3月14日100美元:708.82元人民幣。本文將對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嚴重低估,是否需要大幅度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面對人民幣匯率升值進行分析與思考。
一、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嚴重低估,是否需要大幅度升值?
現在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嚴重低估,在國內外經濟學界存在著爭論和分歧。認為人民幣匯率存在嚴重低估主要觀點有:1、我國外匯儲備持續增加,規模較大,以及長期的貿易順差(而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是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的具體體現和結果。2、根據“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理論模型,考察我國,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可貿易部門和以服務業為代表的不可貿易部門改革開放以來勞動生產率變化比與發達國家的變化比進行比較,認為我國現在人民幣名義匯率嚴重低估,并應該由名義匯率的大幅度升值來實現真實匯率的升值(盧鋒,2006)。認為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嚴重低估主要觀點有:1、貿易順差主要是因為一國儲蓄率高于投資率,而不是因為該國貿易品的價格低。2、從現在我國經常賬戶盈余的絕對量的大小和經常賬戶盈余相對與貿易總量及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大小的縱向比較(對我國1995—2005年的比較)及橫向比較(1995—2004年的國際比較)中得出推論認為,我國現在的人民幣匯率并沒有嚴重低估(林毅夫,2007)。拋開人民幣匯率是否存在嚴重低估,是否需要大幅度升值的爭論和分歧以及美國和日本政府的壓力不說,從國際貿易基本理論來說,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在貿易順差持續和外匯儲備漸增趨勢的現階段,升值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升值的空間和幅度的問題而已。但要特別說明的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并不一定會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減少。目前中美貿易結構基本上屬于互補型,再加上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的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的價格彈性較低。人民幣匯率升值還可能會擴大美國的貿易逆差,或者美國以較高的價格從其他國家進口這些產品,也同樣會擴大美國的貿易逆差。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分析
人民幣匯率升值可能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一些積極的影響。
首先,人民幣匯率升值將會改善中國出口的貿易條件。到目前為止,我國出口商品越來越頻繁遭到國外進口國家的反傾銷的調查。引發較多的國際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帶來出口價格的升高,從而改善貿易條件,可以較好地緩解反傾銷調查所引起的國際貿易摩擦增加的趨勢。
其次,人民幣匯率升值,可以改善我國資源跨國配置不合理的現狀。從總體上來看。人民幣匯率升值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給出口企業或產業帶來沖擊,出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國外進口需求量減少,一些出口企業將倒閉。特別是那些耗能大,污染大,附加值低,利潤薄的出口企業,這樣使這些資源向好的企業集中,同時也為我國的經濟結構的優化起促進作用。
最后,人民幣匯率升值將對促進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起積極作用。我國目前所持有高額外匯儲備以及長期的貿易順差,已經偏離了我國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宏觀經濟目標,況且我國所持的高額外匯儲備額的機會成本也相當大。而且,在目前國家統一結售外匯體制下,人民幣面臨通脹的壓力,且中央銀行為對沖迅速增長的基礎貨幣的代價也相當高。
針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特別是大幅度的升值,不少學者表示擔憂。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有:
(一)人民幣匯率升值有可能使得我國經常項目的順差進一步擴大。在我國出口貿易的結構中,加工貿易占了相當的比例,而且加工貿易的順差是我國外貿順差來源的主要部分。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加工所需要的進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價格會降低,將會刺激和鼓勵加工貿易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擴大我國經常項目的順差。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形成,將導致國際投機資本的大膽和放心地進入,使資本賬戶出現更多的剩余,且對我國金融穩定造成沖擊。由于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預期形成,就消除了投資人民幣升值的風險,國際投機資本就可放心地進入房地產行業和資本市場,獲得在資產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上的雙重回報。一旦有風吹草動,國際投資將帶著增值迅速流出,對我國的金融穩定造成沖擊,這就是所謂升值的預期要比升值本身更為可怕。
(三)人民幣匯率升值,特別是大幅度升值,將削弱我國出口競爭能力,導致出口減少,進口增加。這樣將導致我國出口部門、進口替代部門的產能過剩,增大已有的國內就業壓力。
(四)人民幣匯率升值,產能過剩,通貨緊縮,將導致企業利潤大幅下降,銀行呆壞賬將會迅速反彈,國民經濟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三、如何面對人民幣匯率升值
在我國長期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面對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問題呢?
第一,控制好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把握好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時間選擇和升值幅度,嚴格管制好國際投機資本利用人民幣匯率升值機會的流入。我國目前應繼續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在資本賬戶尚未開放的情況下。通過貨幣政策以每年3%-5%的幅度小幅升值。只有這樣,才能在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情況下把國際投機資本的流動變得無利或微利可圖,減少其對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使其自討沒趣,失去對人民幣匯率升值進行投機的動機。從而防范其對我國金融穩定造成沖擊。
第二,改革我國現行外貿體制,降低或逐步取消對資源密集、能源密集且高污染產品的出口退稅,同時取消一些外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引導外資向高新技術產業、環保產業和高效農業等行業發展。我國已經擁有世界最大的外匯儲備,從數量上講已經吸引了足夠多的外資,現在應該注重提升外資的質量。必須注意,由于內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稅率統一為25%,這本身會對外國直接投資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人民幣匯率調整政策應該和稅收政策相互匹配。
第三,利用人民幣升值機遇,推動我國企業對外投資。為了緩解雙順差問題,減緩外匯儲備增長,應該大力促進對外投資。由于中國對外金融投資的嚴格管制,對外直接投資因此成為國內資本輸出的主要形式。目前,中國大陸是亞洲第三大對外投資流量國,僅次于日本和香港特區。但是投資的主體仍是中央企業,民營企業投資太少,而且效果不甚理想。建議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國內民營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同時在條件成熟時放開國內居民購買國外金融資產的渠道,
第四,促使企業優化產品結構,加快技術升級,增強海外競爭力。由于人民幣升值,不可避免地對那些依賴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初級產品造成沖擊。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就必須致力于技術革新,提升產品檔次,逐步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轉移,總體上看,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比重只有三分之一左右,離世界平均40%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企業應該利用人民幣升值機遇,加快自主創新,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品質。
(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