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錢拉動大錢,財政專項資金的放大作用超過了1:16。
通過發揮市財政的杠桿作用,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江蘇無錫市財政局的探索可謂“四兩撥千斤”。
讓小錢拉動大錢,放大財政資金作用。無錫市財政局調整支出結構,存量調優,增量集中,設立了產業導向、服務外包、財源建設和風險投資等專項資金。
其中,進一步擴大市科技風險投資規模,2006年,財政投入4000萬元增加市級科技風險投資資金;安排產業導向資金3290萬元,引導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文化創意、服務外包產業等發展。2007年投入資金4000萬元,專項用于領軍型海外歸國創業人才計劃的政策兌現;安排城區財源建設專項資金3000萬元,支持城區特色產業發展。
2007年,市本級安排用于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的預算內專項資金超過4億元,財政資金帶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的放大作用超過1:16,促進了產業升級。
變革多項制度,實現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2006開始,嘗試建立專項資金的小組編制和部門編制模式,小組編制模式由分管副市長牽頭編制,由市長統一簽批,集中財力辦大事。
此外,對經濟發展類專項資金,統一歸并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導向”和“服務業發展”兩大類。
財政局制訂了66個專項資金績效管理辦法,涵蓋市級專項資金134項,作為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和安排撥付的依據。
繼續創新整合,解決專項資金缺口。用于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資金需求量到20IO年將超過40億元,其中1008年需求超過10億元。無錫市財政局設想通過繼續創新整合,保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資金需求。
不符合經濟結構調整方向的專項資金逐步取消,統一整合為經濟結構調整專項資金,由市主要領導確定投向。從2008年起,每年市級新增財力安排不少于5000萬元,由市主要領導直接掌握使用,并隨著可用財力的增長逐年增加。
另外,建立共擔機制,各市(縣)、區、園區承擔發展經濟、促進產業升級的責任,市級專項資金主要起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