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都這個湖北省縣域經濟綜合評價位居第一的縣級市,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和中部縣市不一樣的政府思維。
從宜昌城區驅車前往宜都,途中不時出現泥濘的鄉鎮公路,不時有公路拓寬施工人員,一些投產不久的廠房也隨之映入眼簾。這顯然是一片正在成長的熱土,似乎與所有的中部縣市一樣。
但是,很快,我們就領略到全省第一的不同。
政府特殊投資
“你看,這就是宜都市政府掏錢為企業建的廠房!”宜昌市財政局的一位隨行的朋友興奮地告訴記者。
車窗外,豐島股份宜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已經建成投產了近5年。
2003年,宜都市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無償出資近2000萬人民幣,歷經8個月的建設,豐島股份宜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一期廠房完工,一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直接就可以生產了。投資商不用自己投資建廠房,國資公司將前期工作都無償做好了,這樣便宜的事情挑戰著我們的思維。
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沒有這筆近2000萬人民幣的國資投入,豐島股份宜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很難在宜都市誕生。因為農業產業化企業,如果前期沒有扶持,其進入贏利周期相當漫長。
根據當地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公司在2005年至2006年產季中,實現銷售收入3669.07萬元,實現稅前利潤只有91.44萬元。
但宜都市政府更會算一本理財的大帳。以2005年至2006年產季計算,公司共收購中小果15000噸,均價達到0.65元/斤,收購價后期高達2.1元/公斤,支付桔子收購款2000余萬元,直接為柑農增加收入500余萬元,既提升了柑桔產業的效益,也解決了柑農賣果難的問題,較好的發揮了龍頭企業的示范帶頭作用。
同時,招收本地農民工1850余人,發放農民工工資380萬元,成為本地農民工一筆較大的季節性收入來源。
也就是說,僅產品和勞務收入,每生產年度就為當地農民增收約900萬人民幣。從投產到現在4年多來,已經為當地農民直接增收3000多萬人民幣。
這還不包括宜都市因這個企業而增加的財稅收入。據了解,該項目已經為宜都市增加了300多萬的稅收收入。
近2000萬人民幣的前期無償投入,并不是徹底的無償。宜都市國有資產經營投資公司介紹道,這些錢,豐島股份宜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要還的,他們會分年度還清,當地財政僅是為豐島股份宜都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無償支付這筆借款的利率。
截至現在,宜都市的這筆“投資”凈收益約4000萬人民幣,年收益率為40%!雖然政府的直接收益只有300多萬。
但就是由于政府的這種思維,才有了這個國家首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壯大,才有了宜都農民3000多萬人民幣的增收!
生源地貸款試驗
冉玉秀現在笑起來的聲音很甜美。
6年前,她拿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是五年期的醫學本科。但心里沒底,家里父母都是下崗工人,奶奶年邁,弟弟還在讀中學,上大學的學費只能去學校辦助學貸款了。但還是辦理下來了。
2年前,她的弟弟也拿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但弟弟心里很有底,因為在家鄉宜都,由于政府資金擔保,弟弟已經拿到了2萬多的生源地助學貸款。
她說,她很為自己的弟弟慶幸。
目前全國近400萬貧困大學生中還有178萬大學生助學貸款“該貸未貸”;另外,有近20%的貸款畢業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還款違約情況,銀行在發放助學貸款時更加謹慎。
“事實上,讓商業銀行來發放公益性質的貸款,本身就是制度設計的缺憾。”有專家表示。
而早在2005年7月,宜都生源地貸款試驗就開始了。
按照學生家長申請、部門審核、基金擔保、收益人承諾、信用社放款、財政貼息的程序,宜都市截至2006年9月底,由財政注入生源地助學擔保基金40萬元,按照5倍的放大效應,信用社共為99名貧困生家長放貸82.8萬元,協議貸款規模192萬元。財政已經現行墊付貼息2萬元。
我們注意到,宜都生源地貸款試驗在湖北省為第一家,并且,是政府主動進行,并全部承擔了貸款違約的風險,將原先國家、銀行和高校承擔的違約風險完全轉嫁到自己頭上。
“你們自己掏錢承擔貸款違約的風險,還要承擔突破政策的風險,政府當時是怎么想的?”記者向宜都市常務副市長蔣正雄探解。
蔣的回答再一次揭示了不一樣的宜都思維:“為老百姓做事,政府冒再大的風險,都值!”
宜都生源地貸款試驗兩年后,全國開始就此正式試點。
一種思維的變遷
宜都現在的公務員告訴記者,以前,書記和市長強調優化發展環境,但好象只是幾個主要領導個人的事情,不少官員依然我行我素。
特別是不歸宜都直接管理的條條上的部門,“我怎么辦我自己說了算,你地方能拿我怎么樣”。
宜都再次用一種嶄新的方式來推動政府思維的整體變遷。
《宜都市人民大會常務委員會評議工作辦法》登場。工作評議的測評由市人大代表對被評議單位工作情況按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檔次進行無記名投票。述職評議測評由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述職人員按照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檔次進行無記名投票。評議結果通過人大常委會公報和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對本行政區域內垂直管理部門的評議結果,函告其上級主管機關。
對于測評為不滿意(不稱職)等次的單位(述職人員),責令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滿意的,下年度繼續進行評議,也可以依法免去被評單位主要負責人(述職人員)的職務,或者建議其主管機關免去被評議單位主要負責人的職務。
于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已經成為宜都官員整體上的一種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宜都市財政局長裴學中深有感慨“市領導強調發展經濟,已不再是單個市領導強調的事情了!”
而推動這種變遷的方式,本身就是一種嶄新的政府思維。
當記者思索中離開宜都時,恰巧遇到了市長莊光明,他臉上泛著太陽長期照射形成的健康的淺黑色,頭發是未加打理的自然直立,一點看不出市長的“派頭”來。
宜都,讓我們找到了對大宜昌的一種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