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教育、社保“多管齊下”,寧波的“政策套餐”為外來工權益構筑了實實在在的“安全網”。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使得寧波的外來人口呈幾何倍數上升,外來人員中有著“新寧波人”之稱的已達330萬,這個數字還在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遞增。
如何加強對外來人口的管理,讓其放心就業、安心工作、舒心生活,成為擺在寧波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大難題。這幾年他們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了方法,并形成了一套富有時代特色的外來人員服務與管理模式。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寧波的這套模式,對中國諸多城市的經濟發展應該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住房、教育“二重唱”
寧波是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城市,例如,在建筑行業,寧波80%以上的用工是外來務工人員,制造業和一般服務業中70%以上的用工都是外來務工人員,而城市環衛業中的外來務工人員比例更是高達90%……,外來務工人員已經越來越凸顯出其主力軍的地位。
“像我們在外打工的人群,租住房屋、子女上學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大難題,既要便宜又要安全,真讓我們傷透了腦筋。”7月14日,徐州籍來寧波務工的張明表示。
他告訴記者:近兩年,寧波出現了“廉價公寓”,價格很誘人,安全也有保障,還有乒乓球室、圖書室等設施,這樣大大減少了開支,也有了居住的安全感。另外,子女上學的問題也解決了。
這僅僅是寧波市對外來人口優惠政策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為改善外來人口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寧波市財政撥付專項資金來修建“廉租公寓”,把“廉租公寓”建設納入城鎮居住建設規劃和工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規劃中,鼓勵社會投資,政府在土地供給、城鎮建設配套費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減免,并提供財政支持。為了從心理上拉近本地人口與外來人口的距離,寧波市政府及時出臺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義務教育暫行規定,各區財政將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育的專項經費列入年初教育經費預算。市政府還要求公辦學校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2007年,寧波共接收21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并免費提供各種教育資源和設施,共計減免學雜費3500余萬元,還建立了外來工欠薪應急周轉金,籌集資金達1100余萬元。
以鎮海區為例,目前,全區共有9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3所公辦和6所民辦),16243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區內各中小學接受義務教育,其中公辦學校就讀率達到65%,而且完善了“免、助、獎、補、減”幫困助學體系,保障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在就業方面,寧波市提供免費的就業服務,實行城鄉平等的就業政策。先后清理和取消了一系列針對外來勞動力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消除政策壁壘,取消流動就業的戶籍限制和服務收費,取消了“先城鎮后農村,先本地后外地”的地域、身份和行業限制,工種限制也不復存在,從而為外來工創造了相對良好的務工環境。
“社保套餐”相呼應
“那一天,是我23歲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天”,貴州籍小伙子朱平軍說。2007年11月8日,朱平軍加入寧波一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入當天便與企業簽訂了勞動合同。
“我將免費享受工傷、大病醫療、養老、失業和生育等五項社會保險。”朱軍平告訴記者,如今這個合同已經實行了8個月之久,并將一直延續下去。
朱軍平作為寧波300多萬外來民工的一員,已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寧波的好政策為外來工帶來的福音。而這項“福音”政策就是寧波市在全國率先推出的門類齊全的外來工“社保套餐”制度,即外來務工人員不用繳費就可以享受工傷、大病醫療、養老、失業和生育五大保險,從而讓外來務工人員這個曾經游離于城市社保“安全網”之外的龐大群體,成為這項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并逐步與城市職工社會保險政策接軌。
此外,在權益保障方面,積極開展勞動用工年檢制度,特別是針對勞動工資水平低、工資拖欠的問題,政府把解決拖欠外來務工人員工資問題作為勞動監察、保障外來勞動力合法權益的重點來抓。2007年,寧波市共為3.2萬名外來工追回欠薪6173.4萬元,為外來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1600多人次,挽回經濟損失5500萬元。
安徽淮北籍外來工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拿到欠薪的人,他的老板在春節前突然失蹤,沒有給外來工留下分文。
鄞州區政府核實情況后,采取統一行動,盡快找到了這位老板,從法律、法規等各個方面提出嚴正交涉。經過一番努力,這位老板終于帶著現金連夜趕到區政府,王先生和他的同伴們含淚拿到了近萬元的辛苦錢。
近幾年來,外來工的權益維護逐漸取得新成效,大大減輕了外來人口的負擔。同時,市政府在外來工的維權、社會救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外來人口的權益,為寧波市外來人口管理體系的順利運行,提供了有力的經濟保障。
寧波市政府一位官員告訴記者:市里出臺的新優惠政策已經基本解決和完善了外來人員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外來人口權益提供了制度保障,也規范了包括用人單位和外來人口在內的行為主體,減少了外來人口管理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