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新聞晨報》以《員工接連自殺,華為回應稱是偶然》為題,報道華為公司在2月26日至3月6日短短十天內接連發(fā)生兩起員工跳樓自殺事件,以致兩年之間已發(fā)生6起員工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及華為管理層對事件的曖昧態(tài)度。與此同時,報道還披露了眾多網(wǎng)友對華為奉行的“狼性文化”提出尖銳批評,社會學家顧曉鳴認為華為推崇的“狼性文化”是企業(yè)文化的一種缺陷,應該引起反思。
“狼性”也“文化”?簡直是聞所未聞!憑著直覺,它有一種令人生畏、甚至毛骨悚然的感覺!
何為“狼性”?不錯,狼為人們留下了許多動聽的故事,比如它的團隊協(xié)作,比如它的知恩圖報,等等。客觀地說,這只是它們的生存法則使然,就它們的本性而言,其實只有四個字:貪、殘、野、暴。說這是狼性,大概不會有多少異議吧。
“文化”是一個很耀眼的詞匯。辭海的解釋有三:一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二是泛指一般知識;三是指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為維護其統(tǒng)治的所謂文治和教化。生活中,一個人被人說成是“有文化”或者“文化人”,當然是很得意的,因為“文化”意味著一個人知書而達理,意味著一個人的品位。便是到了當下,從都市文化、企業(yè)文化、商業(yè)文化,到酒文化、茶文化、豆腐文化、廁所文化……可謂是應有盡有。細細想來,這些“××文化”并無什么不妥,即便那個臭烘烘的廁所,也照例可以套上“文化”的美名,因為廁所的設計、選址以及建造,可以從多方面凸現(xiàn)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和人文關懷,這就蘊含了一種文化的成分、文化的意義。
那么,以兇野為特征的“狼性”怎么會與以文明為基質的“文化”捏到一起的呢?捏到了一起又會成為什么玩意呢?
筆者突然發(fā)現(xiàn),實在是自己過于寡陋了。在Google搜索“狼性文化”,居然提示有七萬多個相關網(wǎng)頁,可見這個“狼性文化”不僅早已有之,而且似有鋪天蓋地之狀。其中,不少網(wǎng)頁與華為相關。原來,多年前華為竭力強調“狼性文化”是企業(yè)文化的組成部分,盡管近些年為了避嫌不再叫喊“狼性文化”了,但“狼性”事實上已經浸潤、融化在他們的思維方式、經營模式、管理模式的每個細胞中。他們的骨子里依然“狼性”十足。
《新聞晨報》的報道證實了這一點:
——一位自稱華為離職員工的網(wǎng)友說:“回憶起在華為的日子,那的確不是什么快樂的記憶……因為我在華為的感覺就是窒息,就是感覺自己快活不下去了。這不是說工作量呀、加班呀這樣的問題,而是整個工作氛圍營造的。”
——不少網(wǎng)友都表示,華為員工的辦公桌下大多放著床墊被褥,因為加班太晚的話大多數(shù)人都選擇在辦公室過夜,這就是華為著名的“床墊文化”、“加班文化”。華為還奉行“狼性文化”,嚴厲的績效考核制度讓不少華為員工時刻都感覺到自己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
——曾放棄了華為工作機會的樊楓(化名)說,他拿到華為錄用通知后看了一半就決定放棄了。“我覺得我肯定受不了。上班時間外出,哪怕1分鐘都要打報告,通過內部網(wǎng)絡申請,要部門總監(jiān)批準;電腦與外網(wǎng)是隔絕的,沒有光驅、沒有USB口;完成不了任務就會猛扣錢。”
夠了,就這么幾個簡單的例子,便足以讓人知道“狼性”加“文化”是什么了——不就是一種在文化名義下的狼性,一種是帶著血腥的狼性,一種對內實行奴役、對外企圖吃掉所有競爭對手的狼性;而這里的所謂“文化”,到頭來不過是一塊骯臟的遮羞布而已。
據(jù)說,認同或奉行“狼性文化”作為企業(yè)追求的一種“文化”的遠非華為一家。這就非常耐人尋味了。在主張良性競爭、優(yōu)化管理的大趨勢下,在力倡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社會里,“狼性文化”是不是顯得很格格不入?既然這樣,那些奉行“狼性文化”的企業(yè),還有什么理由不猛醒、不拋棄“狼性”呢?
在人的社會里,還是多一點人性好!■
圖:陸華 編輯:盛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