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惹出事端
李秀美的家在上海市奉賢區一個較為偏僻的村莊。早年丈夫因病過世后,為了支撐這個家,她就外出打工,每天起早摸黑甚是辛苦。2000年初,在幫女兒成家立業后,經人介紹,李秀美認識了比她年長10歲的王志軍。
有過婚姻的女人再婚時,不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更講究實際,經濟條件往往擺在首位。
李秀美之所以相中了王志軍,除了他人好外,關鍵是他有錢有商品房。王志軍曾是一家公司的經理,退休后還在做生意,經濟條件較殷實。

對王志軍來說,李秀美的年輕美貌自然吸引了他,找一個年輕的女子相伴,老有照顧,正是王志軍所想的。就這樣,兩個有過婚史的中年男女很快就同居在一起。
2002年春節前夕,李秀美與王志軍喜氣洋洋地到民政部門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為了使兩人世界的生活安逸幸福,李秀美干脆辭掉了工作,承擔起家庭主婦的職責,一心一意照料著丈夫。
丈夫購置的商品房在城區鬧市中心,出門就是商業街,逛街購物買菜很方便。一個沒有經濟實力的農村婦女,一轉眼住進了城市商品房,對李秀娟來說,真是連做夢都不敢癡想的事。
她儼然成了一個城市家庭主婦,每天上街買菜做飯洗衣服。空閑時,與小姐妹們聊聊天逛逛街或在家看看電視。丈夫則在外做點生意。
兩人世界在相濡以沫生活了7年后,發生了突變。
2006年初夏,王志軍看病時,醫生告之,要多運動.跳舞是一種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娛樂運動,夫妻倆就開始在附近的廣場上學跳舞。
王志軍對跳舞很鐘情,在學會舞姿后,除了天天傍晚到廣場上跳舞外,有時還上舞廳。對此,李秀美毫不介意,她始終認為丈夫在鍛煉身體,盡管她自己對跳舞興趣不大。
2007年初夏的一天,當有人悄悄對李秀美說,你家老王外面有個舞伴,兩人關系曖昧時,她頓時呆住了:難道這種事也會發生在我身上!她不信。
第二天傍晚,當丈夫前腳離開家門,她就后腳悄悄尾隨在后。在人群涌動的文化廣場上,李秀美躲在一旁盯著正在盡情舞動的丈夫,舞伴是一個比她年輕而時髦的女子。就在一場舞曲即將完畢時,那舞伴突然一個重心偏移身體往后傾倒,只見王志軍動作敏捷地一把將她緊緊抱在懷中,隨后又護送她回家。
這一幕,讓李秀美看得好酸溜。
“你對這女人如此呵護呵愛,關系不一般嗎?”惱羞成怒的李秀美在等到丈夫回家后,憋不住地發問。
“你怎么在跟蹤我?真是多心多疑!”被問得摸不著頭腦的王志軍很生氣地質問了一句,就不再吭聲。李秀美又氣又傷心,當晚與丈夫大吵了一番。
好不容易組成的再婚家庭,不能就此散了!為了不失去丈夫,保住這個家,李秀美采取了跟蹤方法,每次只要丈夫換上跳舞穿的皮鞋,她就會悄悄跟在其后。好幾次被王志軍發現了,兩人就會發生爭執,而且一次比一次激烈,夫妻感情發生裂變。
離婚協議約定
李秀美原本想通過跟蹤的方法來阻止丈夫與舞伴的接觸,以達到使丈夫回心轉意的目的。然而,這一做法讓王志軍深感恥辱,無法忍受,一再提出要離婚。盡管李秀美的親朋好友都進行了勸和,但鐵了心要離婚的王志軍態度很堅決。眼看第二次婚姻已無法挽救,李秀美無可奈何,只得同意。
“老王這人很大度,考慮到我無住處,就將現住房及家具都留給了我。”說起他倆離婚時對財產的分割,李秀美依然懷著很感激的心情。
她說,當時她老母親為他倆離婚的事特意趕來,對王志軍講明,如果是李秀美做了對不起他的事,她就立即帶著女兒離開,財產一件都不要。現在女兒沒做錯事,他給的這些財產就一件不少留下。
2007年6月中旬,李秀美與王志軍心平氣和地在民政部門辦理了協議離婚手續。雙方在簽訂《自愿離婚協議書》時對婚后的財產處理約定是,現住的一套約50平方米的商品房,產權歸女方所有,屋內的家具包括一個紅木櫥及電器也歸女方所有。離婚后,男方協助女方辦妥房屋的產權過戶手續等。
在辦完離婚手續的當日,王志軍特意陪著李秀美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手續。在房地產部門將這套房屋的產權從王志軍名下過戶到李秀美名下后,他倆就此分手,王志軍回到了市區女兒家。
第二次婚姻遭到失敗后,盡管對李秀美的打擊較大,好在王志軍留下了一套房屋,讓她感到這個家還在,她還在期盼著王志軍哪一天醒悟了再回到這個家,回到她的身邊。
男方提出反悔
當李秀美還抱著幻想等待著王志軍的到來時,在離婚后的第六天,她突然收到了法院送達的出庭通知書,王志軍將她告上了法院,要討回房屋及紅木家具,法官還依法查封了紅木櫥。
“白紙黑字寫好了的,怎么說反悔就反悔?!”李秀美迷惑中不知所措,趕緊請了律師幫她打官司。
主審法官倪黎民在審理此案時,王志軍的第一任妻子及其女兒向法院請求以第三人身份參加訴訟,法院依法予以準許。
庭審中,原告王志軍訴稱,系爭房是其在1998年以個人名義購買的產權房,計款6.8萬元,其中女兒出資6.7萬元,本人僅出資1000元。當時原告與其女兒約定,先以原告名義對該房產進行登記,實際產權人為其女兒。
紅木櫥歸屬于原告前妻吳靈的。原告在與被告離婚時,將婚前房產及屬前妻的紅木櫥誤以為原、被告的婚后共同財產,并約定歸被告所有。原告這一行為非其真實意思的表示,屬重大誤解。原告對該財產并無處分權。
故請求法院依法撤銷原、被告《自愿離婚協議書》中關于雙方婚后財產處理的約定,并重新分配原、被告之間婚后共同財產;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原告婚前房產及紅木櫥。
吳靈作為第三人在法庭上述稱,1998年與原告離婚時約定,紅木櫥歸其所有。當時考慮到原告沒有家具,就將此紅木櫥借給他使用,并由原告出具了借條。現原告將屬于她的紅木家具作為原、被告的夫妻共有財產處分給被告,侵害了第三人的利益。故請求法院判令原、被告將紅木櫥返還給她。為證實這一事實,吳靈向法庭提供了其與原告達成的《自愿離婚協議書》及原告當年寫下的借條。
原告的女兒也以第三人的身份述稱,系爭房是由其出資了6.7萬元與父親共同購買的,并約定該房屋為她所有。在法庭上,她出示了原告出具的收條,內容是原告收到了女兒支付的購房款6.7萬元,原告同意該房為女兒所有。
針對原告及第三人的請求,被告李秀美的代理人辯稱,原、被告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簽署離婚協議純屬自愿且意思表示真實。被告行為屬善意取得,即便原告無權處分,相應的后果亦應由原告自己承擔。對原告女兒出示的收條,被告方持有異議,認為他倆系父女關系,所提供的相關證據的真實性不應予以確認。對此,被告方要求法庭駁回原告及第三人的請求。
梳理爭議焦點
此案雖屬一般的撤銷權糾紛案,但所涉及的法律正是新頒布實施的《物權法》有關條文。經三次開庭審理,倪黎民法官通過原、被告的訴辯及舉證質證,從紛亂的頭緒中梳理了四大爭議焦點:一是涉案紅木櫥、系爭房所有權的歸屬問題;二是原、被告分割系爭財產是否屬無權處分;三是被告對系爭財產是否善意取得;四是原、被告間的財產如何重新進行分配。
圍繞這四大爭議焦點,法院認為,涉案紅木櫥系原告王志軍與第三人吳靈婚姻期間所購買,兩人在離婚時對該家具的所有權歸屬已作出約定即歸吳靈所有。王志軍借用這套家具,只是取得了對該家具的占有、使用、收益之權利,但無處分權。根據《物權法》第三十九條之規定,法院對王志軍與李秀美處分紅木家具的行為予以撤銷。
根據《物權法》規定,法院認為,善意取得的前提必須是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動產時是善意的;以合理的價格轉讓;不動產或動產需登記的已登記,不需登記的已經交付給受讓人。本案的被告李秀美離婚時并不知曉紅木家具實為原告王志軍前妻所有,主觀上并無侵占他人財產的故意。盡管,紅木家具已交付李秀美使用,但她在受讓時沒有支付相應的價格,故其行為不符合《物權法》有關善意取得的法律條件,李秀美獲該紅木櫥不屬善意取得。
關于系爭房所有權的歸屬,法院認為該房系原告王志軍出面購之,產權證證明系爭房所有權人即為王志軍,表明他對該財產具有處分權。因此,王志軍與其女兒的約定及該房是否為婚前或婚后財產,并不影響王志軍作出的處分效力。王志軍的女兒主張該系爭房是其出資,應歸她或其父親所有,于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
就原、被告間財產重新分配問題,法院認為,雙方均為成年,在法律上屬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雙方對所鑒《自愿離婚協議書》的后果應有合理的判斷。雙方離婚時并無脅迫、欺詐等情形。現原告對財產分割提出反悔,認為自己的行為非其真實意思的表示,屬重大誤解,法院不予采信。
鑒于涉案紅木家具應返還財產所有人即第三人吳靈,致使原、被告原先對財產分配利益失衡。因作出無權處分的系原告,被告對此無過錯,其損失應由原告補償。對此,法院準許被告李秀美提出3萬元的補償請求。
對此,奉賢區人民法院于12月20日依法作出如下判決:
一、撤銷原告王志軍與被告李秀美于2007年6月19日簽訂的《自愿離婚協議書》第二條屋內家具紅木櫥歸李秀美所有的內容,維持該協議的其他條款,原告王志軍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補償被告李秀美人民幣3萬元。
二、被告李秀美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返還第三人吳靈紅木櫥家具。
近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此案作出判決:維持原判。■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