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輿論曝光批評,是各地政府和單位常遇到的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后,多數回應都做到了實事求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是誤解就解釋清楚,是過失就承認錯誤,獲得公眾好評。但也有的生怕影響政府和單位形象,于是,在回應輿論曝光批評時,絞盡腦汁,耍盡花招,巧舌如簧,極其“藝術”,頗耐尋味。不妨總結一二,看看其中有哪些花花腸子。
堅決否定,死不認賬。盡管曝光準確,人事俱在,但如果他覺得你沒有拿到過硬證據,空口無憑,就一方面高調回應說,查無此事,純屬謠言,要警惕“別有用心者”煽動“不明真相”群眾鬧事云云;一方面趕快銷毀證據,統一口徑,訂立攻守同盟,提防上級和媒體來人調查。這種“硬扛型”回應雖不多,影響卻相當惡劣。
丟卒保車,避重就輕。如果人證物證俱在,實在捂不住了,那就舍小保大,正職犯的事推給副職,領導捅的婁子推給普通職工,正式職工的責任推給臨時工。特別是后一條,許多地方、單位丑聞曝光后,譬如城管打人、新聞造假、交警亂收費之類的,往往都推諉說這些壞事都是臨時工、協警、協管所為,是他們背著領導私下干的,臨時工們成為推卸責任的萬惡之源、萬能借口。如此這般,最后達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遮遮掩掩,云山霧罩。審計署首次公布的汶川地震救災資金、物資審計中涉及的工行涪城支行用“抗震救災款”為職工購買耐克鞋一事。工行網站迅速“回應”稱,這款不是救災款,而是用于“維護災區員工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保全資產和維持營業網點基本運行”的“抗震救災財務經費”,且買耐克鞋是“本著安全第一、力避傷亡”的原則作出的決定。本來簡簡單單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事,讓他這么一繞,變得非常復雜,“抗震救災款”到底與他說的那筆包括好幾層意思的“抗震救災財務經費”有什么區別,恐怕沒幾個人能鬧清楚,這就有了蒙混過關之機。
答非所問,以守為攻。媒體曝光了湖南耒陽今年高考期間有兩所學校的老師在用無線電發射器向考點發送答案一事后,有關部門負責人對此回應說,“只是個案”、“不要小題大做,當心被人利用”等等。完全是答非所問,顧左右而言他。公眾并不關注這是不是“個案”,而是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如何處理,怎樣防范,有何教訓,他們卻只字不提。不僅如此,還盛氣凌人地教訓媒體,作誅心之論:你們想干什么?不僅掩飾真相,且倒打一耙,這也是回應中十分拙劣的常用招數。
莫須有,可能是。近日,河南駐馬店有輛為領導開道的寶馬警車被報紙曝光,人稱“史上最牛的警車”,不僅因為它是一輛價值80多萬元的寶馬X5,不僅因為它牛氣的車牌號“豫Q0001警”,最牛之處在于它竟然是一輛假牌警車(7月9日《東方今報》)。駐馬店交警部門回應倒很快,說了一堆似是而非、難以服人、無法自圓其說的理由后,才羞羞答答地承認我們“確實少走了向交警總隊登記等程序”,可能、或者有不足之處。網民極不滿意,噓聲一片。試想,如果是一個普通人開了一輛假警車,被查到后持這種態度,能蒙混過關嗎?
回應輿論曝光批評,可能還有其他“藝術”和花招,結果多是弄巧成拙,適得其反,因為他們忘記了一句最基本的真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們應該形成基本共識:不論哪級政府,哪個單位,回應輿論曝光批評時,不需要“藝術”和工于心計;需要原原本本和實事求是;需要竹筒倒豆子干干凈凈,巷子里趕豬直來直去。在這個問題上,一誠勝百巧,無術勝有術。■
圖:馬方路 編輯:盧勁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