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刊譯文
米歇爾案例
兩個人之間累積起來的緊張關系突然爆發了。加米對著米歇爾大聲吼叫,并用手抓起一瓶番茄醬砸在餐桌上,大量的醬汁飛濺到米歇爾和兒子約西的臉上。
“我的生活不應該變成這種狀況。”米歇爾對于發生在1993年那天的情景感到恐懼。這位23歲的單身母親在加拿大卡爾加里市的一家美容廳工作,并在一個親戚的介紹下與一位機械工加米開始約會。加米是一個長相吸引人,對她的小約西很熱情的小伙子。他每次來米歇爾家總是幫忙干這干那,十分勤勞。三個月后,這對戀人就同居了,并開始策劃婚禮,他們倆不久將家搬到埃德蒙頓市,因為加米認為自己在那里能找到穩定的工作。可是當米歇爾懷孕后,加米的暴力傾向就漸漸顯露了出來。
據加拿大聯邦司法部的有關定義,所謂配偶的虐待行為,是指“男性或女性,或同性戀伴侶,在婚姻、同居期間,向對方施行暴力和不當對待。虐待行為可以是身體、性生活和情感方面的,也可以是經濟、精神方面的。”雖然最新的統計顯示,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身體方面的相互虐待行為的人數比例相差不大,但女性被虐待時可能受到的肉體傷害更嚴重,時間更長,因虐待而威脅到生計的程度更大。
“夫妻和同居男女之間的虐待在加拿大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社會衛生問題。”加拿大公共衛生事務處暨家庭暴力信息中心的負責人塞西蓮·凡·艾格蒙德指出。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在到2004年為止的5年期間,大約有7%的15歲以上加拿大女性(約65.3萬)在現時和過去的夫妻和同居關系中遭受過對方的暴力虐待。“由于有些女性從未報告過被虐待事件,”艾格蒙德指出,“或者在受到長期虐待之后才報告,實際案發率可能更高。”
對于加米的毆打,米歇爾感到極其震驚。她幼年時先后在安大略和阿爾貝塔生活,從未目睹父母之間有暴力行為。米歇爾試圖說服加米改正自己的行為,可加米指責說事情的發生是米歇爾的錯,因為她懷孕了,脾氣古怪,而他以前在正常生活中并沒有暴力傾向。米歇爾不久在埃德蒙頓找到了一份美容師工作,然而加米卻對米歇爾的同事給予了頗為貶低的看法,打擊她去工作的信心。過了不多久,加米染上了使用毒品可卡因的惡習。米歇爾很擔心兒子會受到影響,但仍對她的選擇懷有“以后會幸福”的幻想。
專家們的觀點
夫妻和同居男女之間的施暴行為可發生在任何人群中,而不論其年齡、種族、職業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別,但年輕、同居關系、有定期酗酒史、情緒不穩定和夫妻新近分居(婦女在分居后被害的危險性有增加的趨勢)等這類人中發生的幾率較高。
施暴行為也發生在社會的各界人士中。“一個擁有專業生涯的男性,可能也是社區中的一位正派人士,然而當遇到情緒過分激動時,仍會做出欠考慮的舉動。”溫哥華的一位專門從事暴力行為輔導工作的心理醫師蘭德爾·克洛普說,“恐懼、羞愧和沮喪的心理可能通過憤怒發泄出來,而憤怒則可能直接導致暴力行為。一些男性在處理兩性關系時不知道如何把握。”他又指出,其中許多人在童年時代就遭受過和目睹過虐待行為。
專業人士分析說,米歇爾的經歷——兩人的關系開始緊張,逐漸積累,加米出手打人,然后賠罪,兩人重溫“蜜月”,然后重復新的周期——這是一種典型的家庭虐待三部曲。克洛普認為,它并不是唯一的事態發展,在許多案件中,家庭內的虐待是持續的;而有些時候,虐待行為又表現為間斷性的。
對女性來說,不愿離開施虐的男性,或有時候是在施虐行為經過相當一段時間之后才離開,是較為常見的。她們可能是由于害怕報復,害怕失去經濟來源或失去孩子。她們還經常對正在發生的事感到無地自容或感到是自己的錯。有些女性,如米歇爾,仍愛著自己的男友。她們只是希望男方的暴力能夠停止。“受虐待的某個婦女往往被暴打多次才向警方報案。”克洛普說,“即使那樣,在最后離開男方之前,躲避也是短暫的。警方常常因為受虐婦女又回到施暴者身邊而感到失望。”
配偶之間的施虐行為向來被視為是一種犯罪。據加拿大司法部資深顧問卡洛勒·莫倫西披露,早期的司法系統對這類犯罪并不總是采取行動。直到上世紀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前期,由于婦女組織的壓力,配偶之間的虐待才在法律和實踐中作為犯罪行為開始得到處置。莫倫西指出:“加拿大目前對待家庭暴力的政策在國際上有頗高的知名度。”加拿大各地都視配偶之間的暴力行為為犯法。所有的省份對這類案件都有先行指控和起訴條例——它意味著警方甚至可以在沒有受害者配合的情況下,對施虐者提出刑事犯罪指控。有一些省份還設立了家庭暴力法庭及受害者援助計劃,并對施暴者強制進行心理輔導。“在過去的約10年中,公眾和專業人士對家庭配偶之間施暴行為的關注已大大提高。”凡·艾格蒙德指出,“醫生和警察已獲得過面對這種形勢的培訓,此外還有更多針對家庭暴力受害者和施暴者的措施。”
開創自己的人生
今天,38歲的米歇爾盡管因為遭受加米的毆打而留下了永久性臀部和肩膀疾患,卻已從人生的磨難中走向事業的開端,創辦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她以母親的祖輩——加拿大奧吉布瓦人的傳統為榮,服務于加拿大土著居民權利方面的事務,并且是一個反家庭暴力的積極活動人士。
據加拿大司法統計中心的資料,現實社會中婦女的狀況仍然十分嚴峻:在兩性關系的生活中,女性被現任丈夫、男友或前夫、前男友殘殺的比例是男性被前妻、前女友殘殺的4至5倍。雖然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女性死于男性手中的人數已下降了近50%,但是以目前所能獲得的2003年的最新數據披露,該年加拿大女性被她們的丈夫或男友殺害的人數為64人。
(加拿大《RD》雜志2008年第6期,作者:鮑拉·威爾德 宇捷譯)
新華社海外專線
法市民挑戰“侮辱公職人員”罪
法國巴黎市民讓-雅克·勒布要求撤銷判定其“侮辱公職人員”罪名的案件定于7月27日開庭審理。勒布認為,法律將侮辱公職人員列為“犯罪”是對平民的歧視,可能導致權力的濫用。
勒布當年曾為此致信時任內政部長的現總統尼古拉·薩科齊,并將相關信件出版發行。法國媒體評論說,這是法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被告懷揣要求撤銷對其裁定的書籍上法庭討清白”。
不滿被訴
法國《解放報》報道,2006年7月26日,時年47歲的出版商讓-雅克·勒布開車行駛在巴黎的一條大街上時,被一輛停得不是地方的消防車堵在路中間。正當勒布打算重新啟動汽車繞開消防車時,一名警察跑來說他“妨礙交通”,要求他接受處罰。
勒布向警察反復解釋卻未獲諒解,禁不住口吐粗言。結果勒布被警察扣上手銬,撲倒在地,之后被帶到警局接受3小時審訊后方才獲釋。最終,勒布被控侮辱公職人員。本月早些時候,一家法庭裁定勒布需繳納150歐元(約合235美元)罰款。
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在法國,攻擊公職人員被認定為犯罪的傳統始于拿破侖時代,旨在捍衛“身負公共使命者的尊嚴”。按照規定,侮辱公職人員可被判處最高6個月監禁和最多7500歐元罰款。
但勒布有不同意見:“如果你說附近咖啡館的老板或銀行職員是傻瓜,你可能會被痛罵一頓,但是你不會被起訴。可是如果你跟警察說點什么話,就要上法庭。公職人員為什么享有特權呢?這簡直像古代的體制。”
質疑制度
法國犯罪記錄部門統計顯示,1996年,法國有1.77萬人次因侮辱公職人員被起訴。這一數字去年上升至31731人次,其中最終被判定有罪的占被起訴人數的99.42%。
“奇怪的是,法律總是向著處于強勢地位的警方傾斜,而能自證清白的被告僅有0.58%。”勒布說。
法國全國科研中心研究人員法比安·喬巴爾德曾在2003年的一份報告中分析說,一旦被告侮辱公職人員罪名成立,作為原告的警察往往可以獲得經濟上的補償,這也成為警察控告平民侮辱公職人員案件上升的一個動因。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郵局職員、稅務人員、鐵路職工和教師也開始利用這一條款索要賠償。
喬巴爾德認為這一制度模式顯然不夠合理:“警察作為權力執行者,又是經濟利益獲得者,同時還是決定是否存在侮辱情節的人。”
高調抗爭
基于對這一制度的不滿,勒布此后投入了一場高調的抗爭。
勒布先是對兩名涉案警察提出控訴,稱他們濫用職權,但未被受理。
勒布又與曾有類似經歷的羅曼·杜朗合作,給當時任內政部長的薩科齊寫了一封長信,控訴警方濫用職權。后來這封信也被呈送議會、相關政府部門和媒體,并出版成書,題為《給“自由警察”部長尼古拉·薩科齊的公開信》。
杜朗2006年致信薩科齊,抨擊法國現行移民政策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與納粹狼狽為奸的維希政府,結果被罰款800歐元(約1260美元)。
巴黎一警察工會組織負責人尼古拉·孔泰說,侮辱警員案件上升確為事實。“如果我們無視于無禮行為,那無疑為有意冒犯警察者敞開大門。真正問題在于,現在警民關系愈發緊張。”
(彭夢瑤)
新華社海外專線
美報告析國內志愿者活動
美國國家和社區服務社團7月27日公布《美國志愿者活動》報告。報告通過對美國志愿者的地區分布特點以及志愿者人數從2002年到2007年間發展變化的統計分析,總結出變化趨勢和活動特點等。
人數眾多
報告顯示,在2007年,美國約6080萬16歲以上的人在社區參與有組織的志愿者活動,總計義務工作約81億小時,創造價值超過1580億美元。
報告指出,自從2002年美國總統喬治·布什號召大力開展志愿者活動以來的6年間,志愿者人數增加100萬。6080萬16歲以上志愿者人數,約占這個群體總數的26.2%。
統計顯示,2005年到2006年間,全美志愿者人數下降6%,而到了2007年,志愿者人數基本保持穩定。
國家和社區服務社團主席斯蒂芬·戈德史密斯說:“當各級政府機構與志愿者合作解決問題時,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我們希望通過這項報告的發布,公眾能夠對美國志愿者有一個更好的理解,同時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志愿者隊伍。”
特點鮮明
《美國志愿者活動》報告不僅詳細統計了志愿者人數和發展變化,還總結了美國志愿者活動的顯著特點。
首先,從2002年到2007年,每年累計服務時間超過100小時的志愿者人數呈上升趨勢。2007年,35.6%的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間超過100小時。
其次,由于在大學城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人多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成年人和具有很強志愿者精神的學生,大學城成為大批志愿者的聚集地。
第三,女性志愿者人數比男性多。在女性志愿者中,已為人母的志愿者和職業女性志愿者最多。在2007年,美國女性中有29.3%參與志愿者活動,22.9%的美國男性參與志愿者活動。
第四,志愿者分布呈現明顯地區差異。中西部地區的志愿者參與率最高,占本地區人口總數的31.1%,然后依次是西部地區占26.1%,南部地區占24.7%,東北部地區占23.4%。
蓬勃發展
報告指出,隨著美國“嬰兒潮”時出生的大批人口在未來幾十年里步入老齡,他們將使大齡志愿者人數增加一倍。與此同時,年青一代參與志愿者活動的比例遠遠高于上一代,因此志愿者活動將會有蓬勃的發展。
國家和社區服務社團首席執行官戴維·艾斯納說:“現在,志愿者活動的發展態勢和機遇前所未有,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把志愿者活動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關于志愿者活動未來的發展,報告指出,相關的志愿者團體在招募更多志愿者的同時,還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防止志愿者流失。
(佟宏玲)
編輯:陳暢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