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權讓利的改革在這一年提速。7 月13 日,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擴大國營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自主權的若干規(guī)定》、《關于國營企業(yè)實行利潤留成的規(guī)定》等5 個文件。
還是這一天,國務院發(fā)布《關于試行“收支掛鉤、全額分成、比例包干、三年不變”財政管理辦法的若干規(guī)定》。同時,在四川省進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干”辦法的試點。
讓利政策令工人農民開懷地笑了。7月26 日至8 月9 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物價工資會議,決定提高豬肉、牛羊肉、蛋等8 種副食品和以這些副食品為主要原料的消費品銷售價格。同時,職工每人每月給予價格補貼,并決定給40%的職工提升工資級別。8 億農民每人每年為此平均增加了11 元收入。
吳波從“五七干校”回到財政部后,接任張勁夫當了財政部部長。像吳波這樣政治上平反的干部成千上萬,經(jīng)濟上理應補償。1979 年,有一種說法叫“萬事齊備,只欠東風”,就等財政拿錢了。一個至今讓我們感慨的細節(jié)是,吳波將十年文革補發(fā)的工資作為黨費上交了。

該花的錢都在這一年里“聚會”了。可也有許多不該花的錢也在搭車走。比如,黑龍江省就以冬天寒冷為由,給公社干部每人每月發(fā)6 塊錢的補助費。
年底,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額170.6 億元,成為建國以來財政出現(xiàn)赤字最大的一年。當年,政府恢復了中斷長達20 年之久的外債舉借。
“增加支出像關不住的水龍頭,嘩嘩地流”,而“增加收入像斷了絲的燈泡,忽明忽暗”。一些人以改革為名,把財政部門正常的收支工作攻擊為“絆腳石”,甚至給套上了“兩個凡是”。
中央領導站出來說話了。華國鋒主席表態(tài):“今年要認真開展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要一支筆審批。”李先念副主席很不客氣地表示:“這是亂套。把這也套成‘兩個凡是’,……我當財政部長時,就有人說財政部屁股后面掛著一把刀,不是砍就是削。我看,財政部就得有把刀,省市財政局也得有把刀,對不合理的開支,就是要砍要削,不要亂砍就是了。”在中央領導的支持下,財政部迅速出臺了增收、節(jié)支、堵口等十條措施。
至此,改革激情化為理性行動。
12 月12 日下午,京西賓館第九會議室。華國鋒、李先念、余秋里、谷牧、康世恩、薄一波、姚依林、張勁夫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財經(jīng)委領導聚集在一起,聽取財政部部長吳波匯報明年財政收支指標和試行財政體制情況。連續(xù)三個下午的專題討論,形成了較為一致的意見:一背,是要求各地把明年的財政收入任務背回去,不要再強調自己的缺口和困難;二定,是確定1980 年起重搞“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三抓,是要集中精力抓生產(chǎn),抓增產(chǎn)節(jié)約。李先念副主席再三強調:“……抓得不緊,等于不抓,一個大省,登高一呼就有幾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