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初,綏芬河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
30 年來,綏芬河走出了一條以開放促開發的口岸城市發展之路,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快速發展,財政收入實現大幅增長。為此,《新理財》專訪了綏芬河市長助理、財政局長張燦鎮。
《新理財》:作為改革開放30 年的示范城市之一,綏芬河市是入選的惟一一個沿邊開放城市,您有何評價?
張燦鎮:綏芬河能夠入選全國18 個典型地區,是對綏芬河改革開放成果的肯定,也對綏芬河的未來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綏芬河開展邊境貿易之初,幾乎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模式。貿易形式、結算方式、財務處理都在摸索中發展,綏芬河編寫的邊貿企業會計制度曾是指導各口岸邊境貿易財務處理的范本。綏芬河市正是靠這種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誠信經營的信念,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地走出一條特色的發展之路,奪得了沿邊開放的先機,在諸多口岸中脫穎而出。
如今,綏芬河市在“中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中小城市”和“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都榜上有名,可以說,綏芬河口岸正向“沿邊開放排頭兵”的目標邁進。
《新理財》:近些年,綏芬河市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具有口岸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逐步形成,請問在財源建設方面是如何規劃的,財政擔當了哪些重任呢?
張燦鎮:近些年,綏芬河經濟保持快速、持續、健康發展,與以“大經貿、大通道、大市場、大旅游、大加工”為財源建設突破口,合理確定城市定位的長遠戰略部署密不可分。財政部門不斷加大財源建設投入,協調落實財源建設項目,不斷調整財源建設的思路,為財政持續發展提供動力。
大經貿是財源建設的主旋律。我市通過舉辦“木博會”、“燈洽會”等形式,為企業搭建平臺,拓寬市場空間,采用財政貼息、扶持等經濟手段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森林采伐、農業生產、境外工業園區等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項目,增強企業發展后勁。2007 年口岸進出口貿易額實現46.3 億美元,對俄貿易約占全國貿易的10%,外經貿企業財政貢獻率達到70%,從俄羅斯每年進口700 多萬立方米的木材,成為財政增收的主打稅種。
建設口岸大通道,是綏芬河加快發展的根基命脈和財富之源。此外,綏芬河市培育完善大市場,通過以“誠信經營、完善市場配套、招引實力商家”等措施,加快對俄民貿大市場建設。
同時,綏芬河市注重改變產業結構布局,圍繞對俄經貿合作,通過招商引資和啟動民間資本,大力發展園區工業經濟,建成木材加工園區、出口產品加工園區、境外工業園區等園區等。
《新理財》:綏芬河市目前形成了集國家貿易、省區貿易和邊境貿易三位一體的新格局,其邊貿交易額占黑龍江省外貿總額的三分之一,財政是如何扶持邊境貿易做強、做大的?
張燦鎮:事實上,財政扶持企業發展,同公共財政并不矛盾。我市利用各項財政、金融政策,發揮擔保公司的作用,引導金融資金,支持企業發展,扶持邊境貿易蓬勃發展。
我市制定了出臺《綏芬河百強企業評定及管理暫行辦法》、《綏芬河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對納稅外貿大戶的法定代表人予以獎勵,并對企業進口的大宗商品每萬噸獎勵2萬元;對入選百強的企業在用地征用上享有的優先權,在銀行授信、貼息、推稅和資金扶持方面享有優先待遇等其他優惠措施。我市還積極爭取國家、省的大力支持,結合自身財力,為境外森林采伐企業提供貸款貼息、為對俄經貿合作企業提供前期費用、為中小企業開拓國外市場提供資金支持,僅2007 年撥付支持企業發展的資金超過2億元。
此外,圍繞發展總部經濟,由政府組建的海融投資擔保公司與金融部門簽訂協議,保證金放大規模最高可達5 倍。開展重點稅源企業信用證授信擔保項目,提高企業在對外貿易結算中銀行的授信額度,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經營資金周轉緊張的局面,從而拉動稅收增長。
《新理財》:綏芬河改革開放大潮涌起,成為經商、投資、發展的熱土,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在城市的開發建設上有哪些可以借鑒的經驗?
張燦鎮:我市堅持把城市建設作為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引擎,走了“以城建城、以業興城”的經營城市之路,實現了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的互促聯動。
財政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放射效應,找準開放、開發的結合點,搭建投資、融資平臺,“內引外聯”籌集建設資金,完善口岸城市功能,提高口岸的過貨、過客能力。將國有資產評估后投資組建了土地儲備中心和城建投資公司,建立了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經營性開發的土地運營機制,實現投入、收益的良性發展軌道。政府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橋梁、管網、排水等有影響力、示范性的純公益性項目建設上,吸引其他各類資金投入周邊房地產開發建設和城市建設。
《新理財》:綏芬河市今后有怎樣的發展設想或目標?
張燦鎮:目前,中俄貿易的互補性仍然存在,兩國確定的800 億美元貿易額的目標,為邊境對俄貿易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的目標是:到2011 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 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0 億元,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00億美元,口岸過貨量達到1500 萬噸。在全省實現主要指標最優、特色產業最強、生態環境最好、城市特色最鮮明、和諧文明程度最高,努力把綏芬河建成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和旅游勝地,沿邊開放的排頭兵。
但是,與沿海開放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相比,綏芬河市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同時還面臨著空間不足、資源匱乏、人才緊缺等制約發展的不利因素。面對全國百舸爭流的發展形勢,我們將會為推動全省沿邊開放戰略升級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