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勸業場里花25 元買的一雙皮鞋,一出門就賣45 元。那時人們還沒有聽過后來才出現的“短缺”詞匯。財政部知根知底,這反常的市場現象其實不光是個“缺商品”的問題,連續幾年財政出現大額赤字,并由銀行增發票子,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
這是顆“定時炸彈”,中央高度警覺。

春節前后,中共最高決策層數次專門研究財政問題,并決定如實將這一嚴重情況向各省( 區) 市的黨政一把手通報。十一屆五中全會結束后,中央又將各省( 區) 市的領導留了3 天,聽財政部作“政治經濟形勢前所未有的好,而財政為什么會如此困難”的匯報。有意思的是,一些“封疆大臣”竟會懷疑財政部赤字數的真實性,以至中央主席、副主席費口舌解釋才“如夢醒來”。中央告誡:財政赤字的具體數字和具體情況,只傳達到省、市、自治區黨委常委和中央各部黨組,絕對不允許捅到社會上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測和波動。李先念副主席在座談會上說:“我覺得這一次( 座談會) 有個好處,大家互相交一交,底盤清楚了。你再逼財政部( 多拿錢),財政部長也沒辦法了。”
為加強領導,政治局常委會決定,成立由接任華國鋒任總理的趙紫陽為組長的中央財政經濟領導小組,以取代原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
于是,一系列改革舉措先后推進。
2 月1 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實行劃分收支,分級包干財政管理體制的暫行規定》,要求各級“自求收支平衡”;6月20 日,財政部、國家經委發布《關于征收國營工業、交通企業固定資金占用費的暫行辦法》;
9 月10 日,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法》,505 人納稅16萬元,公民納稅年代開始;
11 月12 日, 國家經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聯合發出通知,決定自1981 年起,國家經委、財政部安排的部分挖潛、革新、改造資金由國家撥款改為銀行貸款;
11 月15 日至30 日,國務院召開全國省長、市長、自治區主席會議及全國計劃會議,調整了1981 年計劃,大大壓縮了基本建設投資額;
11 月18 日,國務院批轉國家計委、國家建委、財政部、中國人民建設銀行《關于基本建設撥款改貸款的報告》,決定從1981 年起,凡是實行獨立核算、有還款能力的企業,都實行基本建設投資撥款改貸款的制度。
年底,討論1980 年基本建設盤子時,鄧小平、陳云一言九鼎:經濟工作中基本上是“左”的東西沒有肅清。我們要解決經濟工作中幾十年沒有解決的問題,要徹底地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做不到的事不要勉強去做!
這一年,世界銀行恢復了我國的合法席位。此后,財政部一直與世界銀行進行了積極而有成效的合作。
這一年,8 月6 日,王丙乾被任命為黨組書記、財政部部長,他后來的“只剩下背心褲衩,誰再想剝奪也沒有多少東西了”的戲言一度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