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改革走到了第10 個年頭,改革處在十字路口上。
價格改革處于進退維谷的境地。不改,價格扭曲嚴重,很多單位( 公司)利用“雙軌制”倒買倒賣;改,由于我國總需求遠大于總供給,就可能引發惡性通貨膨脹。1988 年5 月17 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提出加快物價改革,并提醒對現有嚴峻形勢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8 月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并原則通過了《關于價格、工資改革的初步方案》,提出“闖價格改革關”的口號。由于對此宣傳大大超出了人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部分日用商品在年初就已開始限價,結果引發了三次全國性的搶購和存款擠兌風潮:由搶購肥皂、衛生紙、皮鞋、洗衣機、電視機等,發展到搶購米面、食油、肉、蛋、煤等,爾后發展到搶購金銀首飾等名貴商品。后來,凡是覺得有用的東西,都被搶購。銀行門前也排起了提款長龍。8月30 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宣布下半年不再出臺新的價格改革措施,搶購風潮才逐步得到遏止。
除價格改革外,其他各項改革也在向縱深推進。1 月14 日,體改委、經委聯合提出《關于組建和發展企業集團的幾點意見》;2 月15 日,國務院房改辦發出《關于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2 月27 日,國務院發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
改革需要財政繼續“支持”,僅價格改革中提高4 種主要副食品價格給職工發放副食品價格補貼一項,財政一年就要增加支出100 億元以上。
同時,國家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緩解財政壓力:一是適應新形勢開征私營企業所得稅、私營企業投資者個人收入調節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筵席稅以及試行個人收入調節稅;二是加大稅收執法力度,整頓分配秩序,嚴控集團消費。10 月3 日,中央作出《關于清理整頓公司的決定》,相應取消對公司特批的減免稅優惠;三是改革支出體制,對文教科衛事業單位、行政機關全面實行“預算包干”;四為解決少數地區組織收入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對收入上交比較多的江蘇、遼寧、北京、重慶等13 個省、市實行財政包干、一定三年不變的辦法;五是將國債發行數額由上年60 億元提高到90 億元,為保證國債順利發行先后在廣州、武漢、天津等七城市進行開放國庫券轉讓市場試點。
這樣,財政收入增長l0.9%,支出增長10.5%,收支相抵,財政赤字78.6億元。不過,財政收入占GDP 比重卻從上年的18.4%下降到15.8%,中央財力占財政收入比重從上年的48.3%下降到44.3%。
以讓利為特征的整體改革,在這第10 個年頭,也令財政改革處于十字路口。
早在這一年的1 月1 日,王丙乾在《紅旗》雜志發表了《財政工作和財政改革》一文,就提出了財政改革目標。2 月10 日,國務院任命劉仲藜為財政部副部長,劉仲藜后來接替王丙乾出任財政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