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1992 年初似乎陷入困頓的中國經濟,已經是平民百姓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南巡講話,“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些”,“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發展才是硬道理”等論斷引領了新一次思想解放,同時,鄧的樸實話語引領了中國多年的“流行語”潮流!
緊跟著,3 月中央政治局開會,提出判斷姓“社”姓“資”,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此,姓“資”姓“社”的論戰劃上了句號。
調子定了就放開手腳干。人才熱,珠海用住房、20 萬元和奧迪轎車獎勵科學家,轟動一時。下海熱,機關干部和知識分子爭先恐后“下?!保瑖也坏貌灰幎ㄔ诼汓h政機關干部不準經商。房地產熱,一年之間成立了4000 多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和5000 多家房地產經營公司。開發區熱,全國開發區總數超過8700 個。打假熱,新聞記者發起的“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聲勢浩大……
1992 年的經濟發展像插上了翅膀。國內生產總值12.8% 的增幅讓全世界刮目相看;工業增加值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均首次突破l 萬億元大關;批準注冊三資企業4.7 萬個,超過前十幾年的總和;發電量、水泥產量、汽車產量、鋼產量等等均“首次突破”多少多少大關……全國上下斗志昂揚,經濟列車呼嘯飛奔。
財政方面,經濟快速增長,財政增收加快;但赤字仍然超出預算20 個億。
這一年,劉仲藜出任財政部長。各項財政改革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11 月,《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橫空出世,中國會計語言開始和國際接軌,老外開始看得懂中國企業的財務報表了。對于國有企業改革、證券業發展和吸引外資來說,這項改革至關重要。
中央和部分省市開始采取復式預算編制法。預算劃分為經常性預算和建設性預算,吃飯辦事的錢和搞經濟建設的錢分開了。
財政部大張旗鼓地宣傳國債改革。這一年取消了向單位派購的特種國債,發行對象從面向個人擴大到面向全社會,推出五年期國庫券,一年發行兩次。
財政一如既往地支持國有企業改革,重點變為股份制企業試點和企業轉換經營機制。
《稅收征管法》頒布,大家明白了偷稅抗稅原來是犯罪,忍氣吞聲的稅務干部終于揚眉吐氣了。
這一年,文物保護經費達到2.5 億元,是預算安排的2.5 倍, 實屬建國以來首次。世界銀行向中國提供貸款25.54 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記錄。全年預算外資金總規模達到3854.92億元,占同期預算收入的97.7%,形成事實上的“第二預算”。
與2 月的鄧小平南巡呼應,l0 月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會議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退出歷史舞臺。
分稅制改革也從這年開始醞釀,新的一頁翻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