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和我國特大水災是這一年留給人們的關鍵詞。
3 月,朱基當選國務院總理。一句“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將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鞠躬盡瘁,死而后巳”,令聞者莫不熱血沸騰。
同樣,在財稅系統工作了36 年的財政部新部長項懷誠形容自己的心情是“老兵歸隊,感觸良多,誠惶誠恐,如履薄冰”。

“當時的形勢相當嚴峻,貨幣政策已經很難發揮作用,因為什么東西都很難賣出去了,市場上到處都是大減價、跳樓價。沒有人貸款,東西都賣不出去,誰貸給他們呢?”親歷過的人們這樣說。
接下來就是提出啟動財政政策了,但選擇這樣做并不容易。中共十五大會議對財政政策有一個表述及確定,就是在今后的五年要實行相對緊縮的財政策。劉仲黎在與項懷誠交接工作時交待說:“1997 年的財政赤字是580 億元,今年編制預算的財政赤字是480 億元,希望你在五年的時間里實行相對緊縮的財政政策,到你交班時,赤字基本消除?!?/p>
現實逼迫著財政部進行抉擇,財政政策轉向積極,并提出來適度發債。
于是,“我們當時提出來是適度的發債,沒有很具體的金額,頭腦中認為500 億已經不少了,后來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發行1000 億元。我就給當時的朱基總理匯報說,1000 億元國債做賬不太好做,不行就變通一下,因為地方政府也是可以發行國債的,說中央發行500 億元,再代地方發行500 億元。最后實際發行了920 億元?!表棏颜\后來回憶道。
現在看來,中國經濟隨后迎來的黃金10 年與此密切相關。
積極的財政政策,當時還包括向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2700 億元的特別國債以補充其資本金;提高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以支持出口;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降低關稅以吸引外資;取消不合法、不合理基金、收費727 項以減輕企業負擔。
啟動經濟之外,保穩定成為財政部門的頭等大事。在水災吃緊的關頭,財政部曾在3 個小時內撥下去l0 億多元的救災款。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是又一個熱點。在負擔“三三制”的落實里面,財政負擔的1/3 無疑是落實得最好的。
支持各項改革不容懈怠。這一年朱基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知跑了多少地方、開了多少會、發了多少火。到10 月底,各級財政共撥付糧食風險基金100 多億元,各種政策性補貼就達363億元。
積極的財政政策意味著收入一定要跟上,國務院提出要確保當年工商稅收增收1000 億元。財稅部門為此“拼了命”地干,一方面強化征管,另一方面查處了金華、南宮、恩威三大稅案,轟動全國。
這一年底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項懷誠提出初步構建公共財政的基本框架。而“公共財政”這一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關注的詞語,開辟了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又一種“積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