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有太多的第一。
1 月12 日,中國歷史上首次召開鐵路價格聽證會。2 月10 日,中國第一份專業雜志《人權》創刊。
3 月14 日,我國首次利用世貿條款應對美國的“201 條款”。4 月9 日,財政部部長助理、原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秘書長李勇當選為亞太會計師聯合會主席,中國人在國際性會計機構中擔任第一領導人職務的空白終于實現了零的突破。4 月12 日,博鰲亞洲論壇首屆年會在海南召開。4 月18 日,第一家以民營資本為投資主體的保險公司——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創立。4 月27 日下午,首次拍賣破產外資企業。5 月22 日,中國發現首個世界級大氣田。6 月1 日,中國法官敲響法槌。6 月12 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居民儲蓄突破8 萬億元。12 月3 日,上海贏得2010 年世界博覽會主辦權,世博會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行。12 月29 日,民法首次明確私有權。
這一年,老百姓更加充滿對小康生活的向往。有人說“數錢數到手抽筋”是2002 年的一句流行語,外語、保險、信用卡、零儲蓄、汽車成為成功人士的代名詞。
而政府對于錢卻是一緊一松。
對于收入特緊。1月17 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出通知,決定自2002 年1 月1 日起,將公安等部門的各項收費( 不含所屬高校、中專的院校收費)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上繳國庫。6 月25 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出通知,決定自2002 年7 月1 日起,將公路客運附加費、農業發展基金、燃油附加費等26 項公布保留的政府性基金納入預算管理。自此,公布保留的所有政府性基金已全部納入預算管理。6 月28 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預算外資金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方案》。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財政部門設立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取消主管部門和執收單位設立的收入過渡性帳戶;規范收入收繳程序;健全票據管理體系;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對預算外資金收入收繳的監督管理。
對民生的支出特大方。10 月,中央決定在全國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 年開始在全國試點推廣。中央明確要求到2010 年基本覆蓋農村居民。
2002 年,“省管縣”財政體制進行試點。“省管縣”體制對縣的管理由現在的“省管市—市管縣”的三級模式變為由省替代市,實行“省管縣”模式,其內容包括人事、財政、計劃、項目審批等多方面。
這一年的很多第一,其實更屬于1998 年至2002 年,基本是一屆政府的任期。這5 年,正是改革30 年的過關期。當時,老百姓一同承受改革,現在,老百姓分享改革成果。
回首過去,我們衷心地對那幾個熟悉的人名說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