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溫州模式”聞名遐邇。改革開放30 年,在實現民營經濟飛躍發展之時,溫州鑄就了財政事業的輝煌。
源于藏富于民、財源于民的民本經濟特性,溫州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轉軌變型的過程中,公眾監督意識越來越強,對財政支出的知情權訴求、民主法制訴求也增多。為此,溫州市財政部門提出“一保吃飯、二保民生、三保建設”的理財思路,全面提高理財能力,為服務溫州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為民理財
秉承為民理財理念,我市精心編制部門預算、專項資金計劃和市政府投資項目計劃,做到有保有壓有控,集中財力辦大事。
一是保民生。根據新增財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的要求,圍繞十七大提出的“五有”目標,我市重點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及“菜籃子”、“米袋子”等民生領域投入。

二是壓一般。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突出加強“三公”(公務接待、公務外出學習考察、公務用車)、會議等管理,逐步推行公務卡制度,著力降低公共行政成本,打造“節約型政府”。為應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認真貫徹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溫州市提出2009 年公用經費、項目經費及其它一般性消費性經費預算要“零”增長。
三是重調控。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加大專項資金整合力度,優化專項資金投向。例如,圍繞溫州沿海產業帶布局,積極籌措資金,加大對機場、鐵路、高速公路、港口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拓寬產業發展空間。
依法理財
溫州市依法編制預算、依法執行預算、依法進行監督,強化預算嚴肅性和約束力,努力使公共財政支出的每個流程和環節都在法律框架內進行。
一是嚴追加。通過細編精編預算,將預留經費全部細化到具體的項目,并逐步擴大預算的涵蓋面,盡力將能夠預計到的必要的工作經費列入當年部門預算,減少臨時追加,加強對追加預算的規范管理。
二是消結余。近年來,我們與有關部門一起加強對結余資金的統籌安排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預算執行中,一些部門優先動用結余資金解決臨時性、突發性經費需求;在預算編制中,一些部門加大了消化使用結余資金力度,主動統籌使用凈結余資金。
三是迎監督。根據《預算法》等法律,將預決算報告、部分市級部門預算以及非稅收入、績效評價等社會熱點問題專題向人大匯報,自覺接受監督,今年還首次向各縣(市、區)征求人大預算報告的意見。
科學理財
我市堅持科學理財,深化財政管理制度改革。一系列財政管理創新改革,是實現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必由之路。
一是穩步推進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根據財政部、省廳有關文件要求,去年我們制定了《溫州市級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出臺了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管理、集中支付會計核算等方面制度,并于12 月份選擇建設局等10 家行政事業單位進行試點;今年11 月又選擇7 家單位進行國庫集中支付擴面試點工作。計劃2010 年1 月所有財政資金都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
二是積極推行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在去年成立績效評價處和部分支出項目績效評價試點取得成功的基礎上,今年我們繼續擴大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范圍、規模,對100 萬元以上項目都要求申報預期績效目標,實現了“事先、事中、事后”全過程資金監管。
三是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我市不斷拓寬政府采購的規模和范圍,并通過開發市級政府采購信息管理系統,推行網上政府采購,切實方便了采購人,規范了財政監管,提高了政府采購效率。
四是創新資金、資產和負債管理模式。我市研究制訂了財政資金審批程序、專項資金管理、政府債務管理、行事資產管理等多項制度。特別是于今年四月份組建成立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處,并通過建制立制,逐步完善對資產配置、使用、處置、評估及產權糾紛調處等全方位的管理。
民主理財
我市堅持民主理財,加快推進“陽光理財”。《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后,社會對實現財政支出公開、透明、民主的呼聲很高。
一是開展“樹陽光財稅,創滿意單位”活動。局班子成員各負其責,分別與“兩代表一委員”、民主黨派專家學者、社區、老干部、企業等7 個層面建立了定期聯系與溝通制度,以“陽光財稅社區行”、“登門納諫”、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予以實施。同時,建立重大事項通報制度,例如,將收入情況等作為財稅重大事項,向社會各界人士進行通報;積極參加我市“陽光行動”集中受理投訴、“走進矛盾、破解難題”、蹲點調研、“行風熱線”廣播直播等活動,充分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切實增強了財稅工作的透明度。
二是推行專家評審制度。為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準確性和透明度,在完善綜合預算管理和公用經費定員定額管理的基礎上,改進預算審核的方式和程序。在安排預算時,逐步拓寬預算決策參與者的范圍,充分聽取人大、審計和相關部門的意見。同時,制定部門預算專家評審辦法,邀請本市一些知名專家及有關部門人員參與評審,并隨機抽部分部門進行重點審查試點,取得了較好效果。
最后,在整個預算編制過程中,始終貫徹各部門與財政密切配合、共同理財的理念,按照“兩上兩下”的預算編制程序,反復溝通,切實把好預算資金、項目的論證關、審核關。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合理地編制預算,最大程度地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作者系浙江省溫州市財政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