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分析當前我軍軍事物流網的特點,針對現有物流系統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系統缺乏整體規劃,功能單一的問題,利用基于網絡環境的無線射頻技術、二維條形碼、GPS等新技術提出了具有對在途物資進行實時、透明跟蹤能力,以戰場需求為導向,以供應鏈系統為設計依據的軍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方案,并對該系統的信息采集,網絡傳輸和信息處理分系統給出了設計實現。
關鍵詞:軍事物流;無線射頻技術;二維條形碼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100(2008)12-0038-03
Abstract: By analy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military drift-net, basing on the RIDF、Two-dimensional bar codes、GPS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the article give out a desiqn which have in-transit goods tracking capability. The design is demand-drven battlefield, dbased on the supply chain system, and overcome the low level of information, lack of overall planning and other defects of the old military drift-net.
Key words: Military logistics; RFID; two-dimensional bar code
0引言
未來信息化戰爭空前劇烈,戰場物資消耗激增,軍事物流保障的任務更加繁重、責任更加重大,軍事物流活動的結果直接影響著戰爭的勝負。信息化的戰場環境要求軍事物流必須適時、適地、適量地為作戰部隊提供物資保障,即在準確的時間與地點向作戰部隊提供數量適當的軍用物資。以速度型后勤系統代替數量型后勤系統是軍事后勤發展的趨勢,即要把后勤從以供應為基礎的、依賴于大量庫存的系統轉變成為依靠計算機網絡、以配送為基礎的系統。以配送為基礎的后勤保障,要求后勤人員及時掌握戰場信息。若能駕馭信息,就可縮短后勤反應時間,使后勤保障從被動地做出反映轉變為有預見地使用資源。這給軍事物流保障的快速性、機動性和準確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軍事物流信息準確、可靠、快速、高效的傳輸、采集、處理和交換,對物資保障的全過程實施指揮控制。
1當前我軍軍事物流網特點分析
與建立“精確型”戰場物資保障系統,實現物資保障決策的科學化和快速化要求不相適應的是當前我軍軍事物流網雖然具有發達的物理網絡體系但信息化程度較低,還不具有經統一設計的完整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我軍在數量型后勤發展思路指導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強大的物資裝備的存儲、轉運能力,而且物資儲運網絡非常發達。遍布全國各地的軍內外軍事物資裝備生產、儲運部門構成了聯合海、陸、空三維,遍布全國各地甚至可以延伸至地圖上未標注地區的物流網絡體系。因此軍事物流網具有覆蓋面廣,儲運能力強,機動靈活等特點,并且網絡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這為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物理基礎。

但與現有的覆蓋面廣、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特點的軍事物流網絡形成對比的是軍事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信息系統分散,缺少完整的整體規劃。二是信息系統功能較單一。比如由于我們的建制體制等原因,各單位都自行開發了相應的管理系統,這些管理系統包括各種倉儲管理系統、物資調配系統等。這些系統由于缺乏整體的網絡基礎和統一的設計,缺少統一調度、在途物資跟蹤等功能。由于軍事物流網組織松散不成體系,聯動能力較弱,因此嚴重影響了軍事物流的快速反應及精確配送能力。嚴格來說,現有的軍事物流系統還不能稱為以戰場或需求為導向的“配送”體系,只能是過去倉儲/運輸模式的一種延伸。
2軍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結構設計
要實現軍事物流網真正的“配送”能力、定制能力,實現在途物資跟蹤能力、物資數據綜合處理、統一調配功能,就要建立以戰場需求為導向,以供應鏈系統為設計依據的軍事物流信息系統,構建集所有后勤保障單位、甚至是裝備物資提供機構在內的物聯網,從根本上解決軍事物流網存在的分散性、信息化程度低的問題。人們熟悉的互聯網是將人與人通過信息流的方式聯系起來,“物聯網”則是結合通信及計算機技術,利用基于網絡環境的無線射頻技術、二維條形碼、GPS等新技術,在物品之間、物品和人之間建立起集信息流和物品流為一體的互聯網。對物品的實時、透明跟蹤是物聯網的主要功能。
軍事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由信息采集系統、網絡傳輸系統和信息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
2.1信息采集系統
信息采集系統主要完成對物資位置信息和物資內容信息的采集和跟蹤,從而實現對在途物質的實時、透明跟蹤。位置信息的跟蹤可以通過使用GPS定位技術來實現。物資內容信息的采集則可以借助無線電射頻技術及條形碼技術來實現。
無線射頻身份識別系統的英文名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RFID。RFID技術無需直接接觸、無需光學可視、無需人工干預即可完成信息輸入和處理。RFID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讀寫器、標簽和其他外圍設備。它在物流行業的應用流程是:每個產品出廠時都被附上電子標簽,然后通過讀寫器寫入唯一的識別代碼,并將物品的信息錄入到數據庫中。此后裝箱運輸、出口驗證、到港分發、基層配發等各個環節都可以通過讀寫器反復讀寫標簽。標簽就是物品的“身份證”,借助電子標簽,可以實現軍用物資對原料、半成品、成品、運輸、倉儲、配送,甚至退貨處理等環節進行實時監控。RFID技術提高了物品分揀的自動化程度,降低了差錯率,使整個供應鏈管理顯得透明而高效。圖1顯示了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

雖然和傳統條形碼識別技術相比,RFID具有可一次性讀取多個標簽、穿透性強、可多次讀寫、耐環境性等特點,但由于電子標簽的讀取需要架設專門的固定讀寫器,在不方便設置電子標簽讀寫器的地方,二維條形碼的使用就起到了有效的補充。因此在軍用物資外包裝物上需要同時加貼無線電射頻標簽及二維條形碼,同時在食宿站、倉庫、高速公路收費站以及各種物資裝卸轉運口站等適宜安裝無線電射頻閱讀裝置的地方安裝射頻閱讀器及條碼掃描裝置,用以實現對大宗物資的快速采集。對于不方便架設讀寫器的沿途位置可以給運輸車輛配置手持式條碼閱讀器完成物品內容信息的采集。
RFID和條形碼技術實現了信息識別和采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的支撐下,就實現了物流全程信息化的要求,使得合理的物資庫存控制和智能物流技術成為可能。
2.2網絡傳輸系統
2.2.1硬件平臺
硬件網絡平臺可以以全軍軍事訓練網或者軍事通信網為依托。我軍經過多年的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建設已經初具規模,該網路平臺覆蓋全軍各大單位、直屬機關及基層團站,完全符合建立軍事物流信息網的需求。但目前網絡功能單一,甚至還處在“有路無車”的狀態,軍事物流信息系統則可以作為我軍信息化建設的內容擴充軍事訓練網等網絡的邏輯功能。
2.2.2網絡結構設計
在軍事物聯網中,隸屬于總后勤部的數據處理中心屬于該網絡的一級數據中心。總裝、總參等總部單位作為二級數據采集中心,軍事物流供應鏈上的所有物資、設備保障,儲運單位無論涉及到哪個部門都被視作數據采集節點。GPS定位信息可由二級數據采集中心收集之后傳遞到一級數據中心,也可以直接傳遞到一級中心。網絡完整的結構如圖2所示。
各數據采集節點僅實現數據采集、暫存和傳輸功能,不需具有數據處理能力。二級中心可以實現數據分類、保存、傳輸和處理功能。分系統的物資調配可在二級中心完成。
2.3信息處理系統
信息系統的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
管理信息系統采用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如大型關系數據庫、客戶/服務器、瀏覽器
/服務器等,將物流的經營管理工作整合在一起,解決了供應鏈各環節信息“來源唯一”、“實時共享”、“多路徑查詢”的問題。
一級數據處理中心包括三種數據服務器。前置服務器用于數據的分類和匯總。后臺數據服務器運行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WEB服務器提供用戶的B/S瀏覽服務。用戶可通過全軍訓練網等網絡端口,登錄上述兩類服務器,啟動監控界面,實時掌握戰場需求完成物資調配。由于GPS系統較為獨立而且數據處理量較大,所以可以考慮由地方現有的GPS網絡提供接口,本系統中的GPS數據服務器負責位置信息的接收和處理,并實時監控系統顯示輸出,構成相對獨立的GPS分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登錄GPS服務器也可以通過登錄各級數據中心的WDB服務器實現對運輸車輛的動態監控。
二級數據處理中心具有與一級中心基本相同的功能結構,用于滿足不同級別用戶的需要。
與上述層次結構相適應,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也必須具有三級結構,即采集級、二級處理和中心處理。
3結束語
展望未來,我軍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要想得以真正推廣應用,必須走統一設計,系統完成的道路。即通過由總后勤部牽頭統一組織規劃、統一技術體制、統一信息標準、統一軟件開發,并與作戰指揮系統兼容,從研究開始就杜絕信息化建設中各自為政、互不統一、缺乏系統集成等問題的出現;確定詳細開發目錄,分級、分專業組織開發;成立全軍物流系統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在全軍進行面向物流供應鏈的推廣應用,實現我軍后勤保障革命性的突破,從而大大增強我軍信息化戰場的綜合保障能力。
參考文獻:
[1] 高津. 物流網絡技術[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2] 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 中外物流運作案例集[M]. 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6.
[3] 慧聰網. 條碼射頻技術在美軍包裝領域的應用[EB/OL].(2003-09-09)[2008-08-25]. http://www.hc360.com.cn/20030909/hypd10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