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中的核心信息技術和集成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信息技術兩個方面,對信息技術在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并對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應用程度進行了評價,為信息技術在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中的集成應用指明了方向。
關鍵詞:核心信息技術;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集成應用
中圖分類號:G20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08)12-0060-04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c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grated militar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raises the application degre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dicates the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ilitar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co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litary container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0引言
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領域覆蓋并超過了單個運輸部門或管理層面的范疇,其范圍從集裝箱運輸裝備裝備部隊開始,橫跨全壽命過程中大量物資的全流域運輸過程,直至集裝箱運輸裝備報廢退出現役為止。因此,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信息既包括某一運輸單位或管理部門內的運輸信息,又包括部門間的運輸信息,這些運輸信息只有通過部門間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才能實現彼此間的快速傳遞和有效共享。信息技術特別是集成的信息技術的使用,將使得所有參與軍用集裝箱運輸的單位或部門能夠及時準確的獲得有關信息,實現信息的無縫共享,提高運輸決策效率,最大限度地發揮軍用集裝箱的運輸保障能力。
1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中的核心信息技術
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為了更好地開展軍用集裝箱運輸,對有關運輸信息進行快速、高效的收集、傳輸、處理、使用和管理等工作,必須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集裝箱運輸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有很多種,其中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條碼技術、射頻技術、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衛星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和互聯網技術等。
1.1條碼技術

條碼技術自從20世紀40年代末發明以來,對加速全球的物資流和信息流做出了很大貢獻。它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是實現快速、準確而可靠地采集數據的有效手段。條碼替代鍵盤輸入提高了數據采集的精確性,從而成為今天全球商業的關鍵因素。條碼技術將數據編碼成可以光學方式閱讀的符號,印制生成機讀的符號,掃描器和解碼器所采集符號的圖像被轉換成計算機處理的數據并進行校驗。
條碼技術是實現集裝箱箱號和車牌號自動識別、箱內物資可視化、電子數據交換等的基礎,借助條碼技術所支持的這些現代化的工具,運輸部門可以隨時了解有關物資在運輸流程中的位置,并及時做出反應,為集裝箱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目前,條碼技術已成為運輸管理中應用最有前途的技術之一。
1.2射頻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較新的自動識別技術。它最早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用于跟蹤業務。射頻識別系統是利用感應、無線電波或微波能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實現識別和交換數據。系統的基本組成是射頻標簽和讀寫器。由于射頻識別技術最突出的特點是可以非接觸識讀(識讀距離可以從幾厘米至幾十米)、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抗惡劣環境、保密性強、可同時識別多個識別對象等,因而被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
在2003年3月20日爆發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后勤人員將表示集裝箱有關信息的射頻標簽貼在集裝箱外部,當貨物到達或離開裝有射頻標簽識讀器的重要運輸中心時,識讀器就會自動判讀射頻標簽(見圖1)上的信息,并將所有數據傳給某一地區的服務器,貨物的接收單位可以從該服務器上獲取所需貨物的信息。到達戰場后勤地域后,美軍利用特定物品尋找系統尋找所需物資。特定物品尋找系統由射頻卡和手持式無線電詢問機(圖2)組成,當需要查找某種特定物品時,詢問機可根據該物品的名稱和編碼發出詢問信號,裝有該物品的集裝箱上的射頻卡會做出應答,利用詢問機激活射頻卡上的鳴叫器,作業人員即可尋聲找到集裝箱,如果聲音在聽覺范圍之外,可根據測距儀顯示跟蹤查找,整個查找過程只需幾分鐘[1]53。
1.3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在軍用集裝箱運輸領域,電子數據交換技術以電子化傳輸的單證取代紙質單證,使軍用集裝箱運輸的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電子數據交換,是指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準格式,將標準的運輸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在運輸部門的集裝箱信息管理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它的一個主要目標是以最少的人力介入,實現物資循環,尤其是重復交換中的文件的自動處理,從而節省管理時間,提高管理效率。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給軍用集裝箱運輸帶來了極大的軍事經濟效益。直接效益主要體現在加快單證傳遞速度,提高信息處理效率;減少單證錯誤,縮短單證的核收時間;降低文件處理成本等方面。間接效益主要體現在改進業務運作計劃,適應軍用集裝箱運輸的業務需求,縮短軍用集裝箱運載工具停留時間等。在伊拉克戰場上,美軍前線后勤軍官們可根據后勤供應狀況,在連隊與后勤基地的便攜式電腦上通過無線電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及時訂購補給品,有效地避免了重復訂購造成的重復運輸等弊端,基本實現了按照需要適時、適地、適量保障[1]53。
1.4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是20世紀產生的一項高技術,在21世紀將會被廣泛應用到許多領域,在軍用集裝箱運輸領域將會越來越普遍地得到應用。在各種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以GPS系統在全球應用最為廣泛,雙星定位系統對于我軍而言可用性最好。
1.4.1GPS系統
GPS是利用導航衛星進行測時和測距,使地球上的任何用戶都能確定自己所處的方位的系統。 GP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GPS是一項高科技,在運輸管理中衛星定位系統也會越來越普遍應用到各個環節,主要有以下方面應用:用于汽車定位導航、調度監控、陸地救援;用于內河及遠洋船隊最佳航程和安全航線的測定、航向的實時調度、監測及水上救援;用于空中交通管理、精密進場著陸、航路導航和監視;用于鐵路運輸管理等[2]。
美軍陸軍的移動跟蹤系統(MTS)就是以GPS系統為基礎技術平臺進行開發研制的。美軍可以利用該系統對集裝箱運輸車輛進行實時跟蹤和監控。MTS系統主要包括射頻卡、車載微機、射頻卡閱讀器、無線電收發機和全球定位接收器,射頻卡安裝在集裝件或整裝整卸車的集裝箱拖盤上,用以儲存車上物資信息,全球定位接收器可隨時確定車輛所在位置,相關人員可從與終端相聯的閱讀器上得到射頻卡上的信息,通過無線電收發機和通信衛星,車上物資和位置信息可傳送給美國本土的中心數據庫,如圖3和圖4所示。通過上述信息化設備與衛星通訊,美軍不僅可以確切知道什么補給品裝在什么集裝箱內,而且還能夠確切知道這些補給品在運往前線途中的具體位置[3]。
1.4.2雙星定位系統
雙星定位系統(又稱“北斗一號”導航定位系統),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區域性有源衛星導航定位通信系統,主要由空間部分、地面控制管理部分以及用戶終端三大部分組成。系統的空間部分主要由三顆導航定位衛星組成,其中一顆為備份星;地面控制管理部分主要由衛星定位總站和若干基站組成;用戶終端主要由系統終端指揮機和系統終端用戶機構成。應用該系統可對我國領土、領海及周邊地區的各種用戶進行定位、導航、精確授時,并可以實現各用戶之間、用戶與中心控制站之間的簡短報文通信。雙星定位系統具有保密級別高、可靠性好、通信方便等特點,特別適合軍方用戶使用。目前我軍有關單位正在積極研制基于雙星定位系統的軍用集裝箱運輸指揮監控系統。
1.5地理信息系統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的地理學研究新成果,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它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是一種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GIS的基本功能是將表格型數據轉換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后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其顯示范圍可以從洲際地圖到非常詳細的街區地圖,顯示對象包括人口、運輸環境、運輸線路以及其他內容。
GIS應用于軍用集裝箱運輸分析,主要是指利用GIS強大的地理數據功能完善軍用集裝箱運輸分析技術。完整的GIS運輸分析軟件集成了車輛路線模型、最短路徑模型、網絡運輸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和設施定位模型等。
1.6互聯網技術
互聯網是一種網絡的網絡,在軍用集裝箱運輸中,它可以使人們快速地訪問與軍用集裝箱運輸有關的部隊、人員、物資及信息資源,為軍用集裝箱運輸信息共享提供了一個基礎工具。互聯網不是以等級化的、干線和支線的方式聯接計算機,而是利用分散化的系統將計算機相聯,這一點類似于城市縱橫交錯的街道方格結構。例如,互聯網為發展軍用集裝箱運輸EDI系統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它同時能夠提供有關在運物資和運輸需求的信息資源。

美軍的在運途中可視性系統(見圖5),由美軍運輸司令部開發并管理,是其全球運輸網絡(見圖6)系統的子系統。對于軍用集裝箱運輸而言,在運途中可視性系統依靠全球運輸網絡系統結合特定物品尋找系統和運輸跟蹤系統,可在平時應急行動和戰時,對建制單位和非建制單位的軍用集裝箱、集裝箱物資及有關人員等從起點到終點進行跟蹤,對其信息進行實時或近實時的了解[3]。
2信息技術在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中的集成應用
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信息技術的所有組成部分集中在一起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隨著集裝箱運輸管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目前的集裝箱管理中既可采用單一ERP解決方案,也可以采取擇優錄取或開發專用軟件的方式進行集裝箱運輸管理。下面將分別討論不同的解決方案及可能存在的問題。
2.1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中不同的信息技術集成方案
2.1.1單一的ERP解決方案
ERP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方法,它通過加強集裝箱運輸單位或部門間的合作,強調對運輸需求的快速反應、高度柔軟性的戰略管理以及降低風險成本、實現高收益目標等優勢,從集成化的角度管理集裝箱運輸問題。
單一的ERP解決方案可以使運輸單位或部門在較短的時間內以較低的成本投入運行,但是由于這種方案并不是針對某一特定運輸單位或部門而設計的,所以并不是每個子系統都適合自己,因此采用這種方案的彈性和質量不高。
2.1.2擇優錄用的方案
目前在民用集裝箱運輸管理領域中已經有許多針對不同運輸環節所設計的運輸信息管理系統,如集裝箱箱號識別系統、集裝箱及車牌號碼自動識別系統等,這些管理軟件的成功應用對于加強企業管理、提高企事業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無論是對于民用集裝箱運輸管理還是我軍的集裝箱運輸管理而言,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運輸效益,全方位系統的運輸管理解決方案的效果通常會比單一各部分解決方案的算術相加總的效果要好的多。比如中遠總公司通過應用EMS這一集裝箱運輸信息綜合管理系統,對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和管理效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集裝箱運輸管理信息技術的解決方案可以由許多部分優化組合而成,主要途徑是從不同運輸環節的各種方案中選擇每一領域最適合的解決方案,并由此產生出比較合適自身每一功能的系統。這種方式與采用單一的ERP解決方案相比成本、安裝時間和復雜性都較高,但相應的方案質量、對運輸單位或部門的合適性和彈性也較高。
2.1.3開發專用軟件
另外,在民用集裝箱運輸領域和外軍的集裝箱運輸管理中,一些運輸企業和運輸部門還根據自身特點自己開發研制了大量專門的系統管理軟件。這種集成信息技術方案的質量、對運輸單位或部門的合適性和彈性都是最高的,但需要很高的成本和專業技術。
對于我軍而言,軍用物資集裝箱運輸和民用集裝箱運輸相比有許多自身的特點,不能照搬民用集裝箱運輸管理的解決方案和管理軟件,只能根據我軍的實際情況,在借鑒民用和外軍成果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集成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研制開發我軍自己的集裝箱運輸管理軟件。
2.2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中的問題
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最終目標是在集裝箱運輸領域內實現管理流程的標準化,只有這樣各運輸單位或部門間才能真正實現集裝箱運輸信息的共享與互動,提高集裝箱的運輸保障能力。所以,在集裝箱運輸管理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中的關鍵問題是集裝箱運輸信息的標準化問題。然而,目前就我軍而言在此領域還多為空白。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建立和完善集裝箱運輸信息標準化體系并盡快在整個軍用集裝箱運輸領域推廣使用。
3軍用集裝箱運輸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應用程度評價
為了對我軍集成的集裝箱運輸管理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做一個比較精確的評價,我們可以嘗試建立信息技術應用程度評價模型,如表1所示。該模型可以用來作為集裝箱運輸管理中信息技術應用程度的一個評價指標。通過應用該模型,它可以評價我軍集裝箱運輸管理部門在應用信息技術方面當前的發展階段,鑒別外軍或民用集裝箱運輸管理領域信息技術應用領先在哪些方面以及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由于信息技術在各個具體集裝箱運輸環節中的應用情況和要求也不完全一樣,所以,針對具體的集裝箱運輸管理環節我們也要綜合多方面因素慎重考慮,選擇適合我軍的信息技術。
4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在我軍集裝箱運輸管理中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是需要通過理論和運輸實踐相結合共同探索的集裝箱運輸管理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 佚名. 伊拉克戰爭快報1~14期[Z]. 北京:軍事交通學院圖書館,2003.
[2] 田潤良. 軍用集裝箱運輸[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事交通運輸部. 美軍后勤運輸[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