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1日上午,河南溫縣趙堡村委大院的燈光球場內,人聲鼎沸,笑語滿堂。來自全國17個省市和地區的700多名太極拳愛好者歡聚在這里,參加由河南省焦作市體育局、焦作市太極拳研究會、溫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為期3天的“第二屆趙堡和式太極拳觀摩交流大會”。
趙堡村是太極拳發源地溫縣城東的一個古鎮,距舉世聞名的陳家溝有2公里左右。這里過去曾是商賈云集的地方,陳家溝陳氏第十二世陳敬柏和第十五世陳清平青年時在這里定居經商,并將陳家溝的太極拳帶到了這里,推動了趙堡村濃郁尚武風氣的形成,使得這個普通的村鎮,直接和間接地誕生和繁衍出了和式、武式、孫式和忽雷架太極拳。當今在趙堡村里流傳的,主要是和式太極拳。和式太極拳是清朝時期趙堡村的和兆元師承陳清平的陳式太極拳小架而創編的一個頗具文化內涵的拳種,目前被推崇為太極拳六大門派之一。
趙堡村的溫縣和式太極拳學會、和式太極拳研究會,是當地較有名氣的民間太極拳組織,近年來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它們將趙堡和式太極拳的推廣活動搞得有聲有色,受到了廣大國內外太極拳愛好者的關注。
這次觀摩交流的內容,除了和式太極拳的傳統套路、器械和推手表演外,還增添了樁上徒搏項目。這個項目,是溫縣和式太極拳組織和傳人,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為探索武術競賽的多種途徑進行的嘗試性的推廣項目,它通過雙方運動員在樁上的徒手搏擊,檢驗其太極拳推手的功底。這個項目問世至今,已經過5次比賽的檢驗,盡管仍有需要改進之處,但很受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歡迎。作為這個項目推廣的參與者,河南大學武術學院的洪浩教授和溫縣和式太極拳學會,為了更好地對此項目改進完善,在本次交流大會中對競賽規則進行了一些實驗性的改進,效果不錯。他們準備將實驗結果上報,為有關部門完善這個比賽項目提供實踐經驗。多少年來,武術對抗性的競賽項目一直是國人關注、有關部門不斷進行研究的內容。這次交流大會上對樁上徒搏的改進性試驗,是對中國武術的發展性保護的一個有效嘗試。
大會期間,我見到了許多遠道而來的朋友,上自精神矍鑠的八旬老人,下到滿臉稚氣的六歲幼童,大家聚集在一起,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中有條不紊地認真進行著比賽。他們把比賽當作是對自己技術的檢驗和提高的過程,盡情享受著交流時帶來的歡樂。趙堡和式太極拳觀摩交流大會,為太極拳友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平臺,同時有力地推動了趙堡和式太極拳的發展。來自上海的一位朋友,講到這些年和式太極拳的發展時,高興地對我講,前些年,趙堡村的太極拳在發展上有點滯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個別人陷進斗嘴空談的泥淖,忽視了務實發展。他很贊成溫縣和式太極拳學會會長和有祿先生發出的“團結務實,求同存異,面向發展,服務社會,創造和諧和健康”的號召。他說,在太極拳的學術問題上有爭論很正常,但不要把各流派太極拳置于互相敵對的位置,更不能互相攻擊和謾罵。他認為,溫縣政府站在大太極的高度,舉辦和式太極拳的大型活動,對推動太極拳的團結和發展很有好處。
坦率地講,我與一些人在太極拳的學術問題上觀點并不相同,但彼此卻是很好的朋友。西安有位原寶山先生,我們在太極拳源流問題上的看法根本相左,但相互之間仍不斷書信來往,互相問候。(可惜老先生已故。)多元化的文化形成了人們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大家在品嘗、享用太極拳大餐的美味時,沒有必要為它的加工方式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摔盤打碗。創造歡樂,是太極拳的任務之一,大家要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享受它。
多年來,我結識了各太極拳流派的眾多朋友,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當代太極拳人的胸懷和使命感。正是這些人的努力,使太極拳這個蘊涵著豐富中華文化內涵的優秀拳種,在世界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同一種愛好、同一個目標,使眾多的太極拳愛好者匯聚在太極拳的周圍,牽起了友誼之手,為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的和諧共同付出,以太極的精神和名義,來實現人心的聚合,實現人們的健康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大會期間,國家武術管理中心科研部部長、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康戈武教授,對各地和式太極拳傳人這些年來團結務實、致力推動和式太極拳的發展,配合有關部門進行太極拳有關項目的研究所做的工作給予了積極的評價。他指出,當前太極拳的發展遇到了空前大好的機遇,號召每個太極拳工作者要珍惜機遇、抓住機遇,借北京奧運會的東風,謀求太極拳事業的更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