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電影《少林寺》的公映在國內卷起了一股武術熱潮。它向人們昭示了武術巨大的市場資源,古老的中華武術除了可以作為一種健身方式外,還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武術市場”早已不再是新生名詞,市場體系的逐步建立與完善、產業鏈的形成和發展足以顯示武術市場有著巨大前景。河南是一個人口大省,也是一個武術大省。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和少林與太極兩大拳種的故鄉,河南有著渾厚的武術文化積淀以及龐大的武術市場資源。河南的武術市場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市場體系,并且在某些地區已經形成了產業鏈,成為當地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
1.武術用品市場
河南的武術用品市場有著龐大的武術用品消費群體優勢。河南共有武術館校600余所,在校學生人數超過10萬,學校、教練、學生,這些都是武術用品的主要消費群體。另外武術健身人群、國內外的武術愛好者和游客等消費群體在河南省武術用品市場中也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但是,目前河南武術用品市場的形勢不容樂觀。首先,河南省大部分的武術用品企業雖然都是依附于少林和太極的故鄉即登封市及溫縣周邊建廠生產,但是企業的生產經營都比較分散且不規范,造成市場結構體系不盡合理,另外企業生產標準化程度較低,有的時候在質量和規格上很難保證,有一大部分企業還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發展階段。其次,企業的營銷模式比較落后,不能夠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趨勢,制約了市場規模。企業的營銷模式大都是直銷,很多都是自產自銷,只有在登封地區有一些分銷部。如果企業能夠整合一些小的分銷部,形成連鎖經營,不僅能夠擴大企業的市場規模,而且還有利于營造企業的品牌形象。另外,武術用品沒有全國知名度較高的名牌,企業的品牌效應很低,有的時候企業根本就沒有品牌意識,缺乏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品牌營銷戰略不能在目前的企業營銷中實施,自然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拓展。最后,武術用品的開發和研制水平有待提高。
2.武術培訓市場
武術館校不僅是河南武術市場中重要的主體構成部分,而且也是河南武術培訓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相對于其他培訓機構,武術館校培訓市場份額較大,且經營穩定、成熟,培訓內容系統全面。目前,河南省武術館校共有600余所,在校學生人數超過10萬,武術館校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市場體系。在武術館校中,學生進行著各種武術消費,包括技術培訓、武術用品等等,其中技術培訓是武術學校的重頭戲。
“現在的武術館校不好辦。”武術管理中心的行政官員如是說。目前,開辦武術學校不像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的武術學校就像雨后春筍,似乎一夜之間就遍布了中原大地,武術學校的硬件和軟件跟現在相比都差之甚遠。現在的武術學校,對辦學的硬件和軟件條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些起步早、發展快、有一定規模的武術館校正在不斷地擴大辦學規模。據統計,河南省的武術館校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有12所,投資200萬至500萬元的學校有27所。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走上了正規化辦學之路。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下,一些規模小、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都上不去的武術學校變得難以生存,有一小部分武術館校甚至辦不下去,只能人去樓空。一些規模大且正規的武術學校現在基本上已經脫離了最初的家庭式管理,實現了企業化管理。
武術俱樂部、個人和公司開辦的各種形式的武術培訓班也是武術培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武術健身培訓在河南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現在有很多武術培訓班都是短期分散經營,甚至有一些小的培訓班沒有穩定的培訓人員和培訓地點,具有一定規模和檔次的培訓機構較少,不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人群的需要,缺乏一些正規企業化管理的專業培訓機構,并且培訓的價格參差不齊,沒有一定的價格標準尺度。
3.武術節會市場
所謂武術節會市場指的是由武術節、武術大會等大型活動衍生出來的市場。武術節會市場的關鍵是通過武術活動,運用有效的市場行為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成功率和回報率較高的市場。
河南是少林拳和太極拳的故鄉,有名的節會品牌是鄭州的少林武術節和焦作的太極拳年會。后來,鄭州和焦作兩市在以往少林武術節和太極拳年會的基礎上,經中國武協批準,演化為世界傳統武術節和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傳統武術節和太極拳交流大賽通過武術比賽的方式把全國和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們吸引到河南,不僅進行技藝上的切磋和交流,而且配合旅游、商貿洽談等活動促進了文化和經濟上的交流。
但是,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由于這些武術比賽都是由政府直接參與運作的,屬于政府行為,自然比賽的市場化運作的成分也就少了很多。武術在節會市場中更多的作用是為經貿活動搭臺,而經貿活動沒有武術企業的直接參與,武術比賽沒有被完全作為商業化的比賽產品在節會中進行經營,所以武術也沒有真正成為市場的主角,如果武術企業能夠直接參與到經貿活動中,同時對武術比賽這一服務性產品進行市場化運作,那么武術就能向經營的主體轉變,武術也會逐漸成為節會市場的主角。這就給武術企業和武術管理部門敲響了警鐘,如果武術節會一味這樣不變地搞下去,武術永遠只能成為市場中的配角,從而造成武術市場資源的流失。
4.武術競賽市場
目前,河南省比較固定的武術比賽有:武術館校武術比賽、“武協杯”傳統武術比賽、武術錦標賽、武術散打邀請賽以及一些由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承辦的全國武術比賽。2005年,在登封舉辦的武術館校武術比賽有全省5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在開封舉辦的“武協杯”傳統武術比賽有800多名運動員參加比賽,作為河南省社會武術的兩大賽事,它們從參加人數上看遠遠高出了省級比賽的水平,甚至比全國比賽的參賽人數還要多,這充分說明計劃內的武術比賽雖然沒有高額的獎金,但是依然有著很好的群眾基礎,它向我們昭示了一個未被開發的龐大的市場。但是遺憾的是由于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目前的計劃內比賽市場化程度很低,市場化的運作僅限于找到企業為比賽冠名贊助,且贊助金額很少。
商業化的武術比賽在河南主要有:武林風職業散打擂臺賽、武林風百姓散打擂臺賽、中國散打對抗外國搏擊比賽等。這些比賽完全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對比賽進行舞臺效果的包裝,加上有電視媒體的參與,比賽的贊助金額相當高,市場效益也非常好。但是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商業化的武術比賽都是對抗性較強的散打比賽,而套路這種沒有直接對抗性質的比賽,很難取得如此好的市場效益,這主要同武術套路項目自身的特點有關。除了套路項目自身的技術問題之外,套路比賽觀眾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比賽的宣傳力度不夠,觀眾不了解,看不懂。試想一個觀眾都看不懂的比賽,如何才會有市場?因此,加大對武術比賽的宣傳力度,應該是發展武術比賽市場重中之重的舉措。
5.武術表演市場
河南目前擁有武術表演團體30余個,其中具有較大影響的大型表演團體4個,分別是鄭州歌舞劇院的《風中少林》表演團、中國嵩山《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演出表演團、連續五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的河南少林塔溝武術學校武術藝術表演團以及在海外的演出取得巨大成功的少林鵝坡武術表演團。《風中少林》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兩臺大戲在給觀眾巨大視覺和感官震撼之余,實現了武術、文化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觀賞性和藝術性大大增強,成為河南武術表演市場的標志性品牌。
河南省現有表演團隊的屬性以私營為主,多為武術學校自己注冊成立的,另外和文化公司或其他類企業共同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占有一定的比例。政府全民企業投資成立的武術表演團隊大多是建立在已經掌握部分市場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說已經有初步訂單的情況下才投資成立的。但現在也已經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營業性演出已占據演出業務的主導地位,同時現在的武術表演團正在走表演團企業化、演員專業化、演出產業化、售票商業化的發展道路。演出的渠道主要是靠自身影響和網絡進行公演和商演,或是通過與國外演出劇院、演出公司聯營和選擇國外區域總代理的形式進行銷售。由于在國外設立辦事處需要高額費用支出,所以這種銷售形式不被從事武術演出的企業所采用。因此,武術表演市場對發展專門的經紀機構提出了要求。
6.武術旅游市場
作為少林拳和太極拳的故鄉,河南的武術旅游市場日漸繁榮、方興未艾。電影《少林寺》使千年古剎少林寺一夜之間名揚海內外。旅游人數由1978年的3.1萬人次猛增到1986年的250多萬人次。二十多年來,嵩山少林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400多萬人次,其中海外游客500多萬人次,每年少林寺僅門票收入就在4000萬元左右,帶動了整個登封市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2004年,鄭州市和登封市兩級地方政府為承辦首屆世界傳統武術節,投資6億多元人民幣,對少林寺景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造,進一步突出了以少林寺、少林拳為主要內容的少林武術文化,建成了中國嵩山少林武術城。兩年一屆的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焦作國際山水旅游節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游客。陳家溝作為溫縣乃至全中國人文旅游主體形象之一,已經憑借太極拳樹立了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但是比起少林寺每年4000萬元左右的門票收入,陳家溝每年幾百元的門票收入顯得相形見絀。一方面是因為太極拳的發祥“圣地”沒有景觀,少林寺有傳統的物質景觀嵩山風景和人文景觀少林寺等。所以在2005年,焦作市和溫縣兩級政府在籌備大賽的過程中,斥資2000多萬元,分別對太極拳故里陳家溝的陳氏祠堂和籌辦大賽的體育場館進行了修理和改造,古老而神奇的太極故里又煥發了新的容顏。另一方面是因為太極產業的開發意識不夠,這也是造成太極產業落后現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來,武術市場在河南已經成為一個穩固的市場形態,并且正在朝著更加繁榮的方向發展。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武術的市場化發展不像足球、拳擊等運動項目有成功模式和經驗,并且有時候自身繁雜的理論和技術體系甚至成了發展的障礙,所以武術在借鑒其他西方體育項目市場化模式的同時,還要結合武術自身的發展規律,在實際的市場化運作過程中逐步地積累,探索一條真正適合武術的市場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