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術的拳譜、口訣、文章以及諺語中,存在著大量含有“三”的數詞術語,它們大多存在于少林拳、形意拳和太極拳的拳譜和習武要訣中,對于習武者來講,弄清這些術語的含義是很有必要的。筆者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獻資料,對這些術語進行了歸納。
1.三術
按照字面理解,“三術”是指三條途徑、三種方法或策略。而武術所講的三術,是技術、醫術、藝術。技術、醫術、藝術是武術的三大性能。武術的起源就是用來搏斗的,所以,無論何門何派,無論套路散打,無論內功外功,只要屬于武術范疇,都以技擊為中心,都講求技擊方法,這便是武術的技擊性。同時,練武可以增強體質,調節各器官的功能,進而可醫治部分疾病,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武術骨傷科、點穴按摩、氣功導引是武術范疇中的重要內容,是武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便是武術的醫學性。武術本身是藝術品,體現著動與靜、快于慢、正與側、高與低之美,是力量之美、速度之美、節奏之美、技巧之美、塑形之美的統一,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2.三尖
“三尖”指鼻尖、手指尖、足尖。拳械中大部分定式動作都有“三尖相對”或“三尖相照”的規格要求,即上對鼻尖,中對手尖或器械尖,下對足尖,使三尖上下一線貫穿。清代寂乃周著《其氏武技書》卷四云:“三尖照者,鼻尖手尖腳尖,上下一線相照也。”槍法中對三尖相照的要求是上照鼻尖,中照槍尖,下照足尖。
3.三心
“三心”為頂心、腳心、手心。“三心要并者,頂心往下,腳心往上,手心往回也。三者所以使氣會于一處,蓋頂心不往下則上之氣不能入于丹田,腳心不往上則下之氣不能收于丹田,手心不往回則外之氣不能縮于丹田,故三心一并而氣始可歸于一也”。
4.三意
心意、氣意、力意為“三意”。三意要連者,心意、氣意、力意三者連而為一,即內三合。
5.三空
“三空”為八卦掌姿勢術語,指手心空、足心空、胸心空。手心空是由于五指扣勁促成的掌心內凹涵空。足心空是由于腳掌落地時五趾抓地促成的腳心(足弓部)上凸涵空。胸心空是由于兩肩下松微扣促成的胸部微微涵空。
6.三前
“三前”即手前、眼前、腳前。手前,就是調整自身主動技擊狀態,做好充分準備;眼前,要求全神貫注觀察判斷對手的動向,做到意識領先;腳前,與敵對峙要搶占優勢地位。
7.三性
少林拳譜說:“眼為見性,耳為靈性,心為勇性。此三性者,術中之妙用也。故眼中不時常循環,耳中不時常報應,心中不時常驚醒,則靈性之意在我,庶不至為人所誤矣。”練武技和習練氣功一樣,要求精神(情緒)狀況的穩定。
8.三抱
“三抱”指丹田抱氣,膽量抱身,兩肘抱肋。形意拳譜云,丹田抱氣,則氣不外散,擊敵必準;膽量抱身,則遇敵有主,臨變不亂;兩肘抱肋,則出入不亂,遇敵無險。是謂三抱。
9.三盤
腰為“中盤”,胯為“下盤”,肩為“上盤”,以“中盤”為主宰,融為一體。“下盤”(胯)也叫“底盤”,“底盤”要穩住、放平、放正,只有“底盤”穩住平正了,軀干才能中正直豎,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樣,底座穩住平正了,石碑才能豎得正直穩當,不致歪斜傾倒。
10.三合
“三合”即三者合而為一,多見于內家拳的練功要求,分內三合、外三合。內三合是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是手與足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六合要統一,形神一致以意支配動作。
11.三頂
“三頂”主要見于形意拳“八字二十四法”中。頭頂,有前頂和上頂兩個含義。手頂,手有手的規矩,尤其是主攻手的肘要與膝上下垂直合住,肘不能越過膝頭,此時手的內勁要到拳頭頂端或掌的頂端,手要有如推石柱之頂勁,才能打人如釘釘。此乃手上有頂推山之功的精義,只有氣貫周身、勁達四梢者,才能具備手上之頂的功夫。舌頂,舌舔上腭,舌放置而舔上腭處,非用力也,喉嚨暢開,有吼獅吞象之容,氣機通暢無阻,又能接引內氣下行歸入丹田以堅固命氣。
另外,太極拳有“腰頂”一說。腰為一身弓之把,發放人時“弓張把要頂”,取腰向前頂送之法式。這一點,太極拳中強調得非常清楚。
12.三扣
兩肩要扣,則前胸空闊,氣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則氣力到手,樁步力厚;牙齒要扣,則筋骨緊縮。是謂“三扣”。
13.三圓
脊背要圓,其力催身,則尾閭中正,精神貫頂;前胸要圓,兩肘力全,心窩微收,呼吸通順;虎口要圓,勇猛外宣,則手有裹抱力。是謂“三圓”。
14.三抱
丹田要抱,氣不外散,擊敵必準;心氣要抱,遇敵有主,臨變不變;兩脅要抱,出入不亂,遇敵無險。是謂“三抱”。
15.三垂
氣垂,則氣降丹田,身穩如山;兩肩下垂,則臂長而活,肩催肘前;兩肘下垂,則兩肱自圓,能固兩脅。是謂“三垂”。
16.三挺
頸項挺,則頭部正直精氣貫頂;脊骨腰挺,則力達四梢,氣鼓全身;膝蓋挺,則氣恬神怡,如樹生根。是謂“三挺”。
17.三弓
脊背相弓督脈上升,兩肱相弓出勢速猛,兩股相弓進退靈通,故謂之“三弓”。此論同于三皇炮捶拳的“身背弓,手臂弓,腿足弓”的三弓說,不同于太極拳的五弓說。實際上三弓說、五弓說的實質是一樣的,但要知道弓法的根、把、梢三節的關系,根要固、把要頂、梢要領的順隨之法。一身五弓皆如是法為準則,而九字訣的內容做到了,已經一身備三弓或五弓了。
18.三擺
兩肘擺動,有護肋保胸的效果。身形宜擺,擺動身形可避實擊虛,即“偏閃空費拔山力”,使對手拳勢落于空處。膝之擺動,步法擦地而行,旋轉變化靈通圓活無滯。
19.三敏
敏者,機警快捷之意。心要敏,心具知人之能,方能隨機應變。心知肚明者,心機自然敏捷,明者自通。眼要敏,必具備一眼罩三關的“罩眼”功夫,方能具備審視有先之明、預視察機之精,知其未發之招,悉其將發之意。手要敏,似虎快利,出爪不見爪而物不能逃,自能先發制人。能此三者,謂之“三敏”。
20.三曲
兩肱宜曲,即兩手臂宜曲似弓如半月,則富有變化不拘的攻防能力。兩膝宜曲,即屈膝坐胯,彎如半月,則步法穩健、靈活而勢厚。手腕宜曲,則用勁力時能恰到好處,隨機應勢,能聚能散。
武術中的數詞術語還有很多,它們在武術的存在、發展和完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武術借助于身傳口授的形式得以傳承的階段,武術的數詞術語應用對武術的傳承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