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無大小,在大災面前,捐贈的多少并無定數。重要的是,作為上市公司,是否做到了盡心盡力,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是否真正盡到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況且,承擔這種社會責任并不會真的成為上市公司的負擔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在社會基本穩定、經濟持續增長背景下的產物。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更日益受到關注。而且,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外延,與當初被簡單化了的范疇相比均不可同日而語。
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首要目標是實現股東或出資人的利益最大化,以追求自身的經濟利益。只有在做好企業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否則,一切都將成“空中樓閣”。現代管理學之父,有“大師中的大師”之稱的彼得·德魯克就提到,只要一個企業忽略了在經濟上取得成就的限制并承擔了它在經濟上無力支持的社會責任,企業很快就會陷入困境。如果因此而損失了企業取得成就的能力,那就是最不負責任的。
誠然,企業的社會責任不能無限擴張,也不能讓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但是,在企業力所能及的狀況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也決不會是負擔。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與平衡股東利益方面,兩者之間并非沒有“切合點”,關鍵在于企業的認識與態度如何。
國內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各行各業中的佼佼者,作為公眾公司,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這一點毋庸置疑。在特殊時期,在大是大非面前,更是考驗上市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時候,然而,某些上市公司的表現卻差強人意。
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了里氏8.0級的強烈地震,其危害性與造成的損失程度已經超越了當年的唐山大地震。數萬同胞罹難,數十萬同胞負傷,財產損失數以千億計。而在地震災區,到處是斷垣殘壁,曾經生機勃勃的城鎮,轉眼間變成一片廢墟,交通、通訊、電力等幾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地震發生后,國內各界迅速行動起來。從中央高層到各部委,從部隊到醫院,從民營企業到私營業主、普通老百姓,都在為抗震救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或捐款,或捐物,或獻血,或投入人員和設備,以表達對災區人民的支持。資本市場上,有投資者倡議“不空倉,不拋售”、“不賣四川股”、“鎖倉支持地震災區”等,以防止目前疲軟的資本市場再次發生“地震”。
諸多上市公司也紛紛行動起來,自地震發生后,上市公司的捐款金額呈直線上升態勢。無論是捐款還是捐物,對于為地震災區排憂解難,及時緩解災區人民的困境無疑是有積極作用的。
*ST昌河去年與今年一季度均出現巨額虧損,其企業捐款300萬元,加上職工的捐款,累計達到330萬元;江蘇吳中去年與今年一季度同樣虧損,其支持災區的款物合計亦達到320萬元;事實上,上市公司本身遭到了困難,但仍然盡力支持災區的不在少數。
愛心無大小,在大災面前,捐贈的多少并無定數。重要的是,作為上市公司,是否做到了盡心盡力,是否做到了力所能及,是否真正盡到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況且,承擔這種社會責任并不會真的成為上市公司的負擔。
或許真的如王石所說的對此次地震災害的認識不足,也或許是出于外界強大的輿論壓力,萬科公司終于決定出1億元參與災區的純公益性建設。萬科董事長王石亦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下,其所說的那句話還是值得反思的,并感到相當不安!并且還對廣大網友表示歉意!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勇于承擔社會責任,不僅是上市公司的義務所在,不會對上市公司造成負擔,相反,還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提升其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增加無形資產,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在央視的“愛的奉獻——2008抗震救災募捐晚會”上,中國飲料巨頭加多寶集團(罐裝王老吉),宣布捐款1億元人民幣,此筆捐贈亦是內地單筆最高捐款。加多寶的善舉,贏得全社會的尊敬,提高了其在國人心中的地位,與此同時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加多寶,該企業無疑也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有網友因而號召全面“封殺”王老吉——買光超市中的王老吉,貨架上一瓶就買一瓶。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國人對于加多寶的支持不會就此結束,并且還將一直持續下去。
不錯,上市公司以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但不能忽視的是,上市公司的股東利益來自于社會的支持。否則,其股東利益又從何談起?其實,社會各界支持上市公司的發展,上市公司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承擔社會責任,兩者之間是“被哺”與“反哺”的關系。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只顧自身的經濟利益,只懂得維護股東的利益,而將社會責任拋在一邊,也絕對稱不上是一家“質地”優良的上市公司,即使其在世界500強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此次汶川大地震,猶如一把衡量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標尺”。大災面前不能忘卻社會責任,普通老百姓如是,民營企業如是,作為公眾公司的上市公司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