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國概念股,往往與A股聯動,在上演出波瀾壯闊的行情之余,同樣,一些中國概念股上市公司之中也有害群之馬,也把一些損害股東權益的做法帶到了美股市場。有一批中國概念股票,就是因為公司管治出現問題,遭到股東的拋棄

因為5月份的地震災害,使得華爾街股市之中的中國概念股業績浪告一段落。全球化時代,即使是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產業都能受到影響,更何況是主要業務在中國內地的這一批上市公司。不過,即使在中國概念股幾乎全線走低獲利回吐之后,過去30個交易日的行情,也已經是強于許多老牌的藍籌股。
sohu股價由4月中旬的50美元起步,一直上漲到80多美元,也確實令追捧者笑逐顏開。因為其一季度財報之中的網絡游戲利潤數量和比例增長迅速,帶動其他公司例如“巨人”和“完美時空“的上漲。還有金融界的一季度業績預增就能勁升20%,這在半年前乃至3個月前,似乎還是很難想象的。至于攜程和新東方的長期堅挺走勢,就更不用贅言了。
股價雖然不代表一切,但是在以金錢明碼實價的股市上,至少說明,中國概念股在今天的投資者眼中,已經是脫胎換骨,已非只是靠SP起家的吳下阿蒙。
當然,從良性的角度觀察,找得到一個好的理由是: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對中國企業的逐漸了解,使他們對中國企業的商業模式和中國的經濟更有信心了。前期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優秀企業在美國的良好表現也給美國投資者一個良好的印象。隨著薩班斯法案的實施,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更需要在公司的內部控制以及財務管理上更規范,這同時也相當程度消除了美國的投資者對中國上市公司造假賬、內部管理混亂的擔憂。
但是,由更加務實的角度來看,華爾街對于中國概念股的熱情,或許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在金融股和房地產股土崩瓦解之后,在傳統的美國產業成長有限之際,當微軟和雅虎的收購陷入郭德綱相聲語境中的拉扯的2008年春天,機構投資者在毫無創意地一再選擇商品股和能源股的時候,忍不住押注一下中國概念是理性的選擇。這種興趣,是持久的關注還是無可選擇下的過度安排,就看中國的公司們如何發展了。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大批創業公司在美國的上市,有錢賺的生意自然容易吸引金融圈里面的玩家。而華爾街投資者對中國有關股票也持有一種復雜的感情——開始是多少帶著懷疑,后來發現保守是會落后的,漠視中國概念股的賺錢機會,吃虧的是自己。
而我們理性來看待中國的市場的話,能夠看出,在很多行業領域之內,中國式生意機會的捕捉和突破,往往超出常青藤學校畢業的VC和PE們的想象。一家又一家網游公司的商業成功,其實不應該僅僅看成是他們操作一個網游產品的成功,而更多是顯示出,一家公司在接近中國市場和把握消費者意欲何為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而言,對于需要創新的互聯網公司來說,反而是個好事。因為一款網絡游戲有生命周期,但是一家能夠洞察中國消費趨向的公司,其前景自然值得期待。
不過,也有信號示警。今天的中國概念股,往往與A股聯動,在上演出波瀾壯闊的行情之余,同樣,一些中國概念股上市公司之中也有害群之馬,也把一些損害股東權益的做法帶到了美股市場。有一批中國概念股票,就是因為公司管治出現問題,遭到股東的拋棄,股價也飛流直下。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僅有5家IT企業獲得風險投資,這是自2002年以來的新低。道瓊斯VentureSource定義的IT企業包括軟件、半導體、網絡和消費電子設備公司。這些領域的國內公司僅從VC處融資約4400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59億美元下降了72%。這是否意味著,中國市場上的IT企業格局已經初步穩定,原來的巨頭不管好歹,已經牢牢占據了關鍵位置,后來者的機會越來越少?而不帶情緒來看,如果沒有更多的好公司在華爾街上市,僅僅是靠現在的這一批,是不足以維持華爾街的中國概念股蜜月多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