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生產網絡的性質

2008-12-31 00:00:00李國學
財經問題研究 2008年9期

摘 要:本文運用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從網絡分析的基礎、生產的技術和制度環境,以及全球化對生產網絡的意義等方面分析了全球生產網絡的性質。全球生產網絡是介于國際市場和跨國公司之間的、以關系契約為治理基礎的一種組織形式。全球生產網絡通過功能一體化和地理一體化進行資源配置,通過垂直一體化或外包組織不同環節的生產活動,在全球垂直分離和地方產業集聚中有效地克服了機會主義,促進了資產專用性投資,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市場份額文章編號:1000-176X(2008)09-0003-07



一、 文獻述評

從幾何形狀來看,網絡主要由一些節點以及連接節點之間的線條組成。經濟社會學借用節點代表經濟體系中的行動者,用線條代表行動者之間的各種聯系紐帶,用“網絡”這一詞語來形容相互之間存在持續重復關系的行動者所構成的群體。社會關系結構是不斷演變且能影響個體經濟行為的。經濟社會學還認為,企業網絡是一種經濟行為的組織模式[1-2]。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學家們把網絡分析方法應用于經濟分析,認為網絡是一種超越了傳統的市場與企業兩分法的長期的合約關系,這樣的合約關系既保留了權威,又提供附加的為交易所特有的保障措施[3],交易成本經濟學可以被用于討論網絡效應[4]。但是,即使是引入網絡概念的交易成本經濟學領域的學者,似乎也不認為這種混合的組織形式是穩定的。

國際經濟學家們近年來開始關注全球視角下的“網絡”,即全球生產網絡,認為它是一種平行地整合了各層次網絡參與者,把跨越不同公司和國家的分散的價值鏈連結起來的組織革新(Ernst and Kim,2001)。跨國公司將原有的獨資公司、合資公司與全球各地的供應商、承包商、分銷商及戰略聯盟伙伴聯系在一起,通過分工合作組建起以自己為核心的全球生產網絡[5]。對于這種新的組織形式的研究,國際經濟學家們主要從垂直專業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和外包(outsourcing)這兩個角度著手(Feenstra,1998[6];Kei-MuYi,2003[7];Gmssman and Helpman,2004,2005[8-9]),提出了用生產分離理論、集聚理論和公司內部化理論這三條思路來理解全球生產網絡(Mitsuyo Ando and Fukunari Kimura,2003)。這些文獻就全球生產網絡的成因及表現形式提出了有價值的觀點,但它們更多地是從現象的描述上來理解全球生產網絡,忽略了其組織特征。

認識到這一不足,一些文獻關注了全球生產網絡的組織特征,分析了公司內等級制度、公司間市場交易、高級經理之間相互信任(如中國的企業網絡)關系,以及公司、政府,商會、非政府組織和相關的國際管理機構等之間的關系(Henderson et al,2002a[10]),并且認為全球生產網絡是跨國公司在組織上的重要創新,它是以互補性分工為基礎,通過相互依存關系和正式規制( 契約)相互聯系在一起的一種組織模式,是在除市場與企業這兩個極端的協調方式之外而大量存在的中間狀態的交易組織。還有一些文獻以跨國公司為切入點,用產權理論來模型化公司內貿易和全球外包(Grossman and Helpman,2004),分析了全球生產網絡這種組織形式下的授權與激勵(Antràs and Helpman,2004),并且以此為基礎研究了中國加工貿易中的所有權與外包問題(Robert C.Feenstra and Gordon H.Hanson,2005)。

對全球生產網絡的研究已經超越了經濟學的視野。最近的一些研究更多地關注了全球生產網絡中的非經濟行為者。這些文獻把全球生產網絡看作一種社會、政治和文化現象,認為全球生產網絡受到某一區位的社會、政治和文化影響,但又反過來塑造出具有地理空間差異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氛圍(Levy,2007),因此,諸如政府、民間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與者。還有文獻從作為全球生產網絡要素供給者和產品消費者的角度探討了消費者、勞工和民間組織與生產者的相互關系(Neil M.Coe, Peter Dicken and Martin Hess,2008[11-12])。

綜合以上研究,我們可以大致概括出全球生產網絡的內涵:全球指的是國際經濟活動的地理空間布局,特別是在不同區位的比較優勢方面,它把空間看作提高經濟效率的因素之一,但從距離和市場分割方面來說空間也是一種約束;生產指的是參與制造和轉移資源、零部件和最終品的各種活動;網絡指的相互作用的復雜聯系,它表達了全球經濟交易和分配的事實,包括生產、物流以及其它各種物質和非物質(信息)要素(Jean-Paul Rodrigue,2006)。

本文認為,全球生產網絡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新的分工形式,但是其出現并非完全自發的。全球生產網絡的出現需要在組織模式上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有必要從交易成本經濟學的角度,從網絡分析的基礎、生產的技術和制度環境以及全球化對生產網絡的意義等方面探討全球生產網絡的性質。

二、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行為假設、交易維度化和過程分析是交易成本經濟學所主張的微觀分析應涉及的三個基本方面,這些也是我們對網絡這種混合經濟組織形式進行分析的基礎。

(一)行為假設

交易成本經濟學關于交易人的兩個重要行為假設是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在生產交換活動中,人們面臨的是一個復雜的、不確定的世界,而且分工越細,交易越多,不確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而人們對交易發生前后的各種復雜情形的計算能力和認識能力是有限的,即出現了阿羅所說的人的行為是“有意識地理性的,但這種理性又是有限的”。機會主義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人們不完全如實地披露所有的信息以及從事其他損人利己的行為。機會主義行為主要表現為,從一開始就指望榨取更有利的契約條款或者強迫重新談判以便合乎法律地修改以前商定的條款,或者對聯合剩余最大化行為的偏離,從而導致現有契約條款下交易收益的再分配(Klein,1992;Masten,1988[13])。由于交易活動是基于行動者的有限理性,為了使交易免受機會主義之害,經濟組織應采取適應性、連續性的決策模式,采取市場和非市場的交易保障措施。

(二)交易維度化

交易成本經濟學描述交易的主要維度是交易發生頻率、交易不確定性程度和資產專用性。所謂交易發生頻率是指交易發生的次數,一般來說,隨著交易頻率的增加,交易費用也會上升,交易更需要經濟組織(如企業)而不是市場來保障。不確定性是指行動者因缺乏信息而事前不能準確地知道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即使預期到意外事件,但進行預期并在合約中提出解決辦法的代價過高而不可行。資產專用性是指用于特定用途后被鎖定很難再移作他用性質的資產,若改作他用則價值會降低,甚至可能變成毫無價值的資產。資產專用性投資有助于將來減少生產成本或增加收入,但也可能導致雙邊依賴,從而使契約關系復雜化。 

(三)過程分析

過程分析主要研究了以有限理性、機會主義和資產專用性為特征的不完全契約的簽訂過程,發現契約締結前后出現了“根本的轉變”。締約前的競價只是啟動了締約的過程,事后競爭是否充分取決于是否具有專用性投資,如果供應商做出了專用性投資后供給關系終止,不但供應商受到損失,而且購買商為了降低成本也必須誘導潛在供應商進行相似的專用性投資,因此雙方都有達成而不是終止契約的激勵。

三、產品內分工與網絡組織的出現

產品內分工與模塊化促使了生產分離,導致了資產專用性投資增加,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又使專用性投資面臨著被鎖定的風險。無論是傳統的市場經濟還是企業組織都難以應對這種日益復雜的資產專用性投資風險,于是,企業之間日益依賴關系契約的治理模式,以便降低專用性資產受機會主義侵蝕的可能性。與上述技術和制度環境變化相適應,企業組織形式發生了變革,終于出現了網絡這種介于市場與企業之間的組織形式。處于全球生產網絡中的企業和傳統的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邊界日益模糊,功能日益單一,并且越來越依賴與網絡內部其他企業的合作關系。

(一)產品內分工使專用性投資面臨被鎖定的風險

隨著信息技術在生產中日益廣泛的應用,生產任務大體上就被劃分為要求可編碼信息(codifiable information)的任務與要求 “意會信息”(tacit information)的任務。可編碼信息是指那些用系統語言或符號表示的編碼化知識,例如模塊化的中間投入品、日常認知過程(cognitive processes)、日常體力勞動(manual labor)等,這類知識能夠很容易通過各種機制被結合、儲存和轉移;“意會信息”是指那些根植于人的身體或頭腦而難于編碼和溝通的知識,例如內化于人類身體中的技能(身體知識)、內化于人類頭腦中的認知能力(頭腦知識)、在組織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慣例(嵌入知識)以及通過培育在組織中形成的基本假定、信仰和準則(文化知識)等,這類知識只有通過在特定環境和場景下的行為才能被表示、獲得和轉移。

要求可編碼信息的任務可以通過互聯網傳輸,企業生產突破了原來的技術限制,生產過程的可分性大大增強,尤其是模塊化生產技術的發展使中間產品的交易效率超過了勞動力的交易效率,勞動分工從產業間分工擴展到了產業內、產品內甚至工序內分工。從整個生產體系來看,原來在同一個企業內執行的生產任務可以分散配置到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企業中進行,一個企業可能只從事生產鏈條中的某一環節或工序,這樣就出現了生產過程的垂直分離。在這種情況下,生產的含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制造過程,而被看作一個廣義的增值過程,包括了產品設計、品牌管理、加工制造、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環節。于是,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的生產是在一條條流水線上完成的,現在的生產則被分散成一個個即插即用的配件,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重新組裝起來,就像孩子們把一塊塊的積木搭起來一樣。

隨著生產方式由流水線轉變為“搭積木”。全球的產業鏈被分解為越來越多的獨立的環節,并且可以被分配到世界各地生產。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較早地實現了改革開放,因此也較早地搭上了全球經濟的快車。發達國家傳統制造業紛紛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出現了“離岸生產”,而中國變成了最熱的投資樂土之一。由于技術壁壘不斷降低,后進國家可以從最簡單、最小的模塊切入,可以從附加值最低的環節介入,不斷地累積經驗,累積能力,累積資源,然后拾階而上,逐步突破競爭的壁壘。

但是,不同企業之間的產品內分工使資產專用性投資問題更加突出。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一些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實施了產品差異化戰略,要求上游的中間品供應商做出專用性投資以生產客制化(而非標準化)的中間投入品,上游企業為生產中間投入品的投資是關系專用的,其外部價值為零或很小,一旦投入這種資產,這種投資就是不可收回的,做出專用性投資的上游企業就被鎖定了,從而在中間品交易中就處于不利地位,專用性投資者的收益很可能被其交易伙伴所占有,這就會影響到專用性投資者的投資激勵,導致事前投資不足。估計到這種情況,上游企業可能會事先采取一些預防措施,而當這種預防措施所帶來的交易成本較大時,資產專用性投資不足問題就發生了,這反過來又阻礙了產品內分工的程度。

(二)有限理性限制了契約的完全性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有限理性,上下游企業不可能把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意外情況都囊括在契約條款中,事前簽訂的契約是不完全的。在生產任務可用信息編碼的情況下,上下游企業可以對此做出具體的技術上的規定,但由于理性是有限的,雙方不能考慮到未來所有的突發事件,也不能就未來突發事件的性質、影響和應對措施達成共識。在生產任務依靠“意會信息”的情況下,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會信息”,只有通過企業之間頻繁的交流,在彼此之間產生共同經驗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傳遞,上下游企業既不能對此做出具體的技術上的規定,也無法羅列出相對完善的契約條款,因此對這類生產任務所制定的契約也是不完全的。在專用性投資比較復雜的情況下,當事人無法完全預見到將來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第三方(比如法庭)也沒有相關知識和能力對專用性投資做出證實,或者證實真偽的成本太高而不可行的時候,事前簽訂的契約本身是不完善的,在實踐中也是無法有效地執行的。

如果說不完全契約是產品內分工的“先天不足”,那么機會主義的存在又使得產品內分工“后天失調”。在契約不完全的情況下,為了規避資產專用性投資風險,事前簽訂的契約應當包括適應性和連續性的決策程序,并隨著交易環境的變化修改原有契約。但是,在機會主義存在的情況下,因契約修訂而導致利益損失的一方可能會不惜犧牲整個生產鏈條的利益而推遲或拒絕契約修訂。

(三)關系契約有效地減少了機會主義

為了規避專用性投資風險,一般的企業可能會直接利用信用評級機構所提供的信息服務,選擇信譽評級較高的合作伙伴。但是,從安然事件以及次級貸款危機所暴露的問題來看,信用評級機構也有可能受利益驅使而包庇信用評級不良的企業或對企業評級過高。當然,企業也可以親自對合作伙伴的資產狀況、償債能力、交易記錄、管理效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但這些工作執行的代價太大以至于在實踐中不可行。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避免或減少產品內分工條件下的機會主義呢?在“嵌入”(embededness)基礎上所形成的關系契約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所謂“嵌入”指的是各類經濟交易活動都受到其所處的社會結構限定,這種社會結構決定了交易的形式與結果。在生產網絡中,嵌入主要包括地理嵌入和網絡嵌入這兩種類型。地理嵌入是指企業被其所在的區位內已經存在的社會經濟活動同化并受此約束,并成為當地生產鏈條上的一個節點;網絡嵌入是指同一區位內企業之間正式和非正式關系的持久性和穩定性,而不論網內成員最初國別如何以及位于什么地方。網絡嵌入還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微觀網絡嵌入和宏觀網絡嵌入,前者指個人或公司同其它行為人的聯系,后者不僅包括商業行為人還包括非商業行為人的機構網絡(如政府和非政府組織)。

在“嵌入”基礎上所形成的關系契約有效地避免或減少了機會主義。通過地理嵌入和網絡嵌入到當地社會和空間安排的各個方面,隨著文化價值觀念的趨同,企業之間建立了社會和經濟等方面的聯系,尤其是有許多企業屬于同一個商業協會,它們之間既沒有市場的匿名性質,也沒有企業內部的命令控制特征,相互之間的交易較少地建立在傳統的以市場為基礎的“古典契約”之上,上下游企業往往根據所觀察到的行為就可能的行動方式達成一種非正式協議,即上下游企業在關系網絡基礎上形成一種關系契約。所謂關系契約就是,由于契約條款的無法證實性,未來狀況的無法預測性以及無法描述性,交易各方簽訂的一個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契約。關系契約所依賴的關系具有三個特征:一是情感,它表現出一種有限理性;二是互惠,即維持關系的收益比維持這種關系所付出的成本更大,它強調了關系的收益與機會成本的比較;三是道德,網絡成員會感覺到機會主義行為可能是不道德的而維系了這種關系。

在關系契約治理下,企業不但降低了搜尋信息成本、監督和執行成本、討價還價和決策成本,而且作為當地生產網絡中的一員,在與供應商、生產商、客戶以及各級政府和非政府的互動中增強了彼此之間的合作與信任,提高了經濟活動的可預見性,避免或減少了機會主義行為,強化了專用性投資的激勵;在發生經濟糾紛的情況下它們更多地基于“嵌入”基礎上的雙方協商解決或由雙方信賴的第三方調解(也稱“新古典契約”),能夠以更加互惠和靈活的方式處理交易和經濟糾紛。此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地方根植性”的“意會信息”和技術外溢等途徑增強自身的知識創新能力,在與相關產業和輔助產業的合作中增強了競爭力。

(四)生產網絡是經濟組織適應環境變化的產物

正如Hayek,Barnard 和Williamson所述,經濟組織的核心問題是適應性問題,在上述技術和制度環境下,為了降低交易成本、避免規模過大而增加協調成本,強化企業的彈性生產能力,在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的關系契約治理下,企業之間形成了介于企業和市場之間的生產網絡。

為了簡化處理,我們把治理成本看作資產專用性和一組外生變量的函數,市場、企業和網絡的治理成本函數可以表示為:M=M(k,θ),H=H(k,θ),X=X(k,θ),其中k表示資產專用性,θ表示一組外生變量。

不存在專用性投資的情況下,上下游企業參照市場價格變化獨立地做出反應,市場交易的激勵最強并且沒有官僚主義成本,其治理成本最低;企業激勵程度最弱并且存在官僚主義成本,其治理成本最高;網絡的治理成本則介于二者之間。用公式表示為: 

M(0)

存在專用性投資的情況下,上下游企業需要相互協調反應,以避免單獨行動造成次優化。隨著資產專用性程度的提高,市場、網絡和企業的治理成本增加,但增加的幅度不同。市場雖然激勵最強,但因過多的機會主義和過少的協調而使治理成本增長最快;企業各部門在統一指揮下容易協作,但過多地喪失了激勵;網絡則以犧牲部分協作但獲得了較大的激勵。企業、網絡和企業治理成本對資產專用性程度的一階條件為:

M′>X′>H′(2)

結合(1)式和(2)式,我們可以得到圖1。由圖1可知,企業、網絡和市場這三種組織形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資產專用性程度,組織形式“根本的轉變”沿著包絡線發生。假設生產某種產品的資產專用性程度為k*,治理模式的選擇如下:

四、全球生產網絡的形成及其影響

托馬斯#8226;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談到,Windows視窗的開啟、內容的數字化和網絡瀏覽器的推廣極大地促進了人和人的交流,而工作流軟件則是將應用軟件聯系在了一起,這些因素共同創造出了一個具有多種合作形式的全球新平臺。

全球生產網絡便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現的新的組織形式,它不同于傳統的國際市場,也與跨國公司有異,是一種以關系契約為治理基礎的組織形式。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僅僅依靠某一類型的資源并不足以使企業建立起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而其它企業所擁有的非完全流動性的、不可替代的異質性資源又不能通過市場交易獲得。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與其它企業共享或交換有價值的資源,那些擁有核心能力和關鍵資源(如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名品牌及銷售渠道等)的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合作伙伴,并建立起以自己為主導的全球生產網絡;那些沒有或較少擁有核心能力和關鍵資源的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也主動或被動地融入到這一生產網絡中。

在生產網絡這種混合組織形式下,產品內分工可進一步化分為企業內分工和企業間分工。企業對企業內分工與企業間分工的選擇過程就是對中間投入品 “make or buy”決策的過程,其核心問題是對生產中間投入品的專用性投資是否擁有產權。在全球視角下,生產網絡內這兩種產品內分工主要體現為垂直一體化和全球外包,垂直一體化表明生產網絡成員選擇了企業內分工并且擁有中間投入品專用性投資的產權,外包表明生產網絡成員選擇了企業間分工并且不擁有中間投入品專用性投資的產權。

垂直一體化和全球外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統一于全球生產網絡的經濟活動中。生產技術進步提高了商品生產過程的可分性,交通和通訊技術發展降低了全球范圍內的運輸和通訊成本;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源稟賦差異,以及不同企業資源的異質性,為不同生產環節和工序按照資源優勢在全球范圍內進行配置提供了客觀的物質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公司重新界定公司內外的交易邊界、重新定位公司在生產鏈上的位置,只從事了生產鏈條上契約化程度較低的、附加值較高環節的生產或服務,把模塊化程度較高、附加值較低環節的生產或服務外包,這不但降低了公司的治理成本,而且還強化了對合作伙伴的激勵。為了維持其領導地位以獲得更多的收益,跨國公司通過垂直一體化繼續鞏固自己的核心能力和關鍵資源,或者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為了加速技術進步和增強自己的競爭能力,供應商接受領導企業的指導并服務于領導企業的全球戰略。

垂直一體化和全球外包的結果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不再是獨立運作或僅與母公司發生聯系,而是同母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保持著密切聯系,每個國外子公司所服務的對象不再是分散、獨立的某個國家(地區)的市場,而是整個跨國公司體系所占據的區域市場或全球市場,最終形成了把母公司、子公司、合資公司、供應商、承包商、分銷商及戰略聯盟伙伴聯系在一起的全球生產網絡。

在全球生產網絡體系之內的企業,其組織方式也出現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科層制仍然存在,但是正在悄然興起的是一種新的生產模式。人們可以在一個標準化的平臺上合作、競爭,平等的合作代替了科層制下的命令和服從,個人、社區和企業以全新的方式互相協作,這是一個“大聯合”的時代。傳統的企業設想自己堅固如中世紀的城堡,但是,在平坦的世界里,城墻逐漸被推倒。企業的邊界會變得日益模糊。最早被開放和外包的可能是售后服務、人員培訓這樣的外圍業務,但是,企業很快會發現,原來必須在企業內部完成的事情,現在都可以被外包出去。想象新型的企業,最好是把企業比作商業網站,每個企業都只是網絡上的一個點,它們互相之間即獨立又協作,創造著比原來單獨運作時多得多的財富。

從單個跨國公司來說,在產品內分工條件下,企業內分工和企業間分工的選擇結果最終表現為垂直一體化和全球外包,但從整個生產網絡來看,各個國家(地區)的企業基于本國要素稟賦之上的比較優勢,只從事價值鏈上某一環節或工序的生產,總體上表現為生產過程的全球垂直分離。以芭比娃娃的全球化生產為例,美國加州的Mattel總部負責芭比娃娃的設計和質檢,臺灣企業提供生產芭比娃娃身體所用的塑料球,日本企業制造芭比娃娃尼龍頭發,中國企業紡織芭比娃娃衣服所用的棉布,美國另外幾家企業生產模具、顏料和包裝紙板,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企業負責組裝芭比娃娃,最后在美國和全球其它地方銷售。

但是,生產過程的全球分離并沒有使生產經營活動在空間分布上趨于均衡,而是出現了地方產業集聚的現象。集聚和分離的力量是相反的,但全球化實際上同時加強了這兩者,而且地方產業集聚和全球垂直分離使全球生產完美地統一起來。在全球生產網絡下,不同國家(地區)往往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念,而且不同國家(地區)的私人和公共行為者(公司、NGO、消費者集團、商會等)也存在差異,它們所制定的規則和標準也可能不同。這種文化距離和制度差異可能會導致“接合性錯誤”,即所需要的與能夠達成的事務之間有部分或全部的落差,而“接合性錯誤”和不完全契約有可能導致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通過地方產業集聚,跨國公司子公司與當地合作伙伴不但可以降低頻繁送貨的運輸成本和貨物檢驗成本,而且各方原有價值觀念在產業區內碰撞、融合的過程中形成了共享的價值觀念,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建立較為穩定的聯系機制,從而促使生產網絡內部逐漸從短期交易發展為長期合作,事實上形成了一種關系契約。由于在關系契約治理下,機會主義傾向減少了,資產專用性投資被鎖定的風險降低了,這進一步促進了跨國公司全球外包的發展,維護了生產網絡的有效運行。

五、結論性評論

不同國家(地區)資源稟賦差異為產品內分工提供了物質基礎,交通和通訊技術發展為生產過程的全球分離提供了技術支持。但是,受有限理性約束,產品內分工條件下的交易契約可能是不完全的,機會主義的存在可能使資產專用性投資面臨被鎖定的風險,而在“嵌入”基礎上形成的關系契約有效地減少或克服了機會主義。

在這種情況下,跨國公司根據治理環境(市場或關系)的變化而對其所有權(一體化或外包)與控制權(授權與激勵)進行相應調整,形成了全球生產網絡這種介于國際市場和跨國公司之間的生產組織形式,其治理基礎是關系契約。在全球生產網絡之中,企業通過垂直一體化或外包來實現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的合作。在全球生產網絡體系中的企業,其組織形勢也出現了變化,邊界變得更加模糊,企業間的合作更為密切。全球生產網絡還帶來了全球垂直分離和地方產業集聚并存的現象。總的來說,全球生產網絡有效地克服了機會主義,促進了資產專用性投資,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

[1] 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November : 481-510.

[2] Granovetter, M.Economic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onstruction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J].Acta Sociologica, 1992,(35): 3-11.

[3] Maillat, D.et alInnovation Networks and Territorial Dynamics: A Tentative Typology[M].Patterns of a Network Economy, Spfinger-Verlag, 1994.

[4] Williamson, Oliver E.The Mechanisms of Governanc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11-12.

[5] Ernst D, Kim L.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 [J].Research Policy, 2002,(31):1417-1429.

[6] Feenstra, Robert C.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998,(12):31-50.

[7] Yi, K.Can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Explain 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111):52-102.

[8] Grossman, Gene M. Helpman, Elhanan.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Production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lsevier,2004, 63 (2):237-262.

[9] Grossman, Gene M.and Elhanan Helpman.Outsourcing in a Global Economy [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5,(72):135-159.

[10] Henderson, J., P.Dicken, M.Hess, N.Coe and H.Y-C.Yeung.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2,(9): 436-464.

[11] Coe Neil, Peter Dicken, Martin Hess.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Realizing the Potential[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8,(8): 271-295.

[12] Coe Neil, Peter Dicken, Martin Hess.Introduction: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debates and Challenges[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8,(8): 267-269.

[13] Masten, Scott, editor. Case Studies in Contracting and Organization[M].Oxford Press, 1988.

[14] Williamson, Oliver E.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1,(36):284-285.

[15] Bridge Gavin.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the Extractive Sector: Governing Resource-base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8,(8): 389-419.

[16] Levy, D.L.Political Contestation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 forthcoming.

[17] Williamson, Oliver E.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79,(22):233-261.

[18] Hesse, M.and J-P Rodrigue.Transportation and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J].Growth and Change, 2006,(37):499-509.

[19] Hesse, M.and J-P Rodrigue.Transportation and the Geographical and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J].Growth and Change, 2006,(37):510-525.

[20] 樊治平.知識管理研究[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3.

[21] 劉德學.全球生產網絡與加工貿易升級[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2] 盧鋒.產品內分工[J].經濟學季刊,2004,(1).

[23] 李新春.企業聯盟與網絡[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

[24] Grossman, Gene M., and Esteban Rossi-Hansberg.The Rise of Offshoring: Its Not Wine for Cloth Anymore [J].New Economic Geography: Effects and Policy, 2006.

[25] Hess, Martin , Henry Wai-chung Yeung.Whither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 Economic Geograph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J].Theme Issue o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006, (38):1193-1204.

[26] Hess, Martin , Neil Coe.Making Connections: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Standards, and Embeddedness in the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2006,(38):1205-1227.

The Nature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Li Guoxue He fan

( )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nature of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in terms of the basis of network analysis, technologic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effect of globalization on production networks.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re a form of organizations between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which are governed by relation contract.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allocate resources through functional and geographical integration, organize production activities by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outsourcing.They also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 opportunism, improve the investment in asset specificity,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s, and expand market share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disintegration and local industrial cluster.

Key Words: production networks asset specificity relation contract globalization

(責任編輯:韓淑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91久草视频| 91娇喘视频|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永久色| 国产欧美性爱网| 女人18毛片久久| 中文字幕 91| 无码国产伊人|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日本91视频|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亚洲动漫h|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日本精品一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69av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AV|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免费jizz在线播放|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成色7777精品在线|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男人天堂伊人网| 中文字幕伦视频| 欧美视频二区| 91伊人国产|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洲免费黄色网|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免费aa毛片|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婷婷色在线视频| 美女毛片在线|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青青久久91|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内毛片视频|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毛片免|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国产18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午夜视频日本| 久久毛片基地|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99在线国产|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极品国产在线|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国产黄色| 91久久国产热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