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文化,優秀的組織文化是組織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組織文化到底有多大功效?優秀的組織文化由哪些因素構成?如何優化提升我國的組織文化?文章圍繞這些問題,研究了優秀的組織文化構成因素,論述了我國優秀的組織文化的主要體現,指出了營造良好的組織文化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組織;組織文化;價值觀;條件;環境
一、什么是優秀的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的興起,可以說是人際關系——行為科學管理學派的延伸和發展。它把重點從個體行為,以及個體間的人際關系的研究擴展到組織的全體職員,研究組織如何率領全體職員,舍去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樹立長遠的組織目標,更注重于組織的社會責任和長期存在和發展,從而使得組織得以在錯綜復雜、瞬息萬變,激烈競爭的社會和國際環境中保持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和維持卓越。
1、組織文化是每個組織的精神支柱。每個組織都有一種文化,有時它看上去是支離破碎的,從外表上看去很難理解,如有一些人忠誠于他們的上司,而另一些人則僅僅關心他們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問起員工們為了什么工作,他們會說因為我們需要錢。這類公司屬弱文化組織。但也有些組織的文化很強并有內聚力,每個人都知道組織的目標,并且在為這些目標而工作著??傊?,每一個組織都有著或強或弱的文化,它在組織中有著深刻的影響,從某個人的提升到采用什么決策,以至職員的穿著和他們所喜愛的活動。組織文化是每個組織的精神支柱。
2、組織文化的構成因素。組織環境:每個組織。例如企業,都因其產品、競爭者、顧客、技術、政府的影響以及其它條件不同,而面臨著不同的現實,要想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各個公司就得善于在市場上相應進行某種活動??傊M織所處環境,決定了組織必須怎樣才能夠成功。例如,依靠大眾類產品的能力,而獲得成功的公司,就應該發展這樣一種類型的文化,我們稱之為拼命干、盡情玩的文化,用來保持銷售人員旺盛的精力。至于那些在最終產品能否成功之前,就必須投入大量開發研究資金的公司,看來則應發展另一種不同的文化。我們稱之為賭博文化,用來確保在采取行動前就對決策加以縝密嚴細的考慮。
價值:它是一個組織的基本概念和信仰,因而價值就構成了組織文化的核心。它規定了什么樣的行為是應該做的,什么樣的行為是受鼓勵的,什么樣的行為是應該受到懲罰的,即是人們的行為標準。
英雄:英雄是體現組織文化的人物,因為英雄為企業職工提供了有型的學習楷模。紡織廠里樹有重實干的勞模,而技術開發公司則以發明家為自己的榜樣。
習俗和儀式:這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系統的和規劃好的一些慣例。從公司對待世事的表現中(即習俗)示意職工應有的行為方式。通過公司煞有介事的宣傳活動(即儀式)提供了顯眼而有力的為公司所贊賞的范例。強文化組織總是明確說明希望職員遵循日常的行為禮儀。
文化網絡:它是作為組織內部主要的溝通手段,是價值和英雄神話的載體。
由以上各種因素組成的強文化,是非正式的規章體系,它明確指出,人們在大部份的時間內。舉止應如何自律。職員們一旦知道了組織對他們行為的確切期望,他們就只需要花費很少的時間來決定某種情景下,該如何行事。而在弱文化中,職員們僅為了試圖確定應該做些什么和怎么樣做。就要花去大量的時間。強文化對生產率的影響最驚人的,有人估計,公司每天可以從每個人身上得到多達一至兩個小時的工作量。強文化會使人們對他們的工作感到舒暢因而更有可能努力工作。一個組織的最高領導的最終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正確理解本組織的文化;以及對文化進行精雕細琢,并使它形成適應環境不斷變化所需要的能力。
3、組織的價值觀是組織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的意義、重要性所作的評判,它是人們判斷什么事物是有用的,什么是無用的,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總之,它是人們的行為準則,也是組織哲學的實質所在。它決定了組織文化中的英雄、精神、儀式和習俗的類型。組織的價值觀其含義可能是推廣泛的,如松下企業有著一種自來水經營的觀念,豐田則有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信念。這些信念每時每刻都在激勵著職工努力奮斗。
每個成功的組織,都十分強調價值觀。這類組織有著以下三個共同點:首先,他們支持某種東西,也就是他們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哲學來指導組織的行為;其次,管理部門極為重視價值的形成,并更有效地調整這些價值,來適應組織所處的環境,并將他們在組織內部廣為傳播:第三,這些價值為組織的雇員廣為熟知并共同分享,正是這些共享的價值把人們聚集在一起。
價值之所以具有威力,是因為人們對它很關注。但正如它是力量的源泉一樣,這個威力也會產生問題。如果環境變了,那么將會發生什么事?強有力的共享的價值體系的一個最嚴重的危機,就是當外部環境變化時,原有的共享的價值仍然指導著人們的行為,實際上這時已不再有助于組織的成功,例如,當一個擁有強文化的公司發現它的市場或經濟情況欠佳時,一般它很難成功地進行調整。這就是強組織文化所可能碰上的風險。
4、英雄是組織文化的集中體現。人們是怎樣在組織里分享價值的呢?人們是通過組織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強化,特別是由文化的帶頭人,即組織中的英雄的努力來達到的。如果說,價值是文化的靈魂,那么,英雄就是這些價值的化身和組織機構力量的集中體現。在強文化中,英雄是中流砥柱,英雄是個巨大的火車頭,是每個遇到困難的人都想依靠的對象。他們有著不可動搖的個性和作風,他們所做的事情是人人想做而不敢做的,英雄們是一種象征。他們的行為超乎尋常,但離我們并不遙遠。他們常常是戲劇性地向人們顯示,成功是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那些有著強組織文化的成功的公司,都有自己的英雄。
5、組織文化通過習俗和儀式表現。當拿破侖重新設置了純粹象征性的軍團勛章時,曾遭到人們的激烈批評,但拿破侖卻說“你得用這些小玩意鼓勵你的人,而不是說空話”。這話看上去有點玩世不恭,但實際上正符合了現實中人們的本性,即成功值得嘉獎,而這又反過來鼓勵人們去取得更大的成功。組織中的獎勵儀式,其作用與此相似,當職員們出色地完成了某項工作之后,他們會不由自主地逗趣說:“我會為此而獲得一枚優勝者勛章嗎?”優勝者儀式意味著成就。這樣就使文化中的每個人都能清楚地知曉什么是組織所期望的,而其根基便在于士氣的高漲。如果沒有一定的表達方式,組織文化將會死亡,在缺乏儀式與慶典的地方,價值的重要性沒有任何影響。因此,儀式和結果同等重要。
6、文化網絡是組織文化傳播的載體。文化網絡實際上是組織內信息溝通的主要手段。且不考慮職位和頭銜,它把組織的各個部分聯系在一起。這個網絡之所以如此重要,不僅是因為它為雇員傳遞信息,而且還因為它能對這些信息的含義加以解釋。
在強文化中,網絡是強有力的,因為它能穩定組織的基本信仰。通過傳播人們的功績和成就,來提高其英雄的象征價值,能夠為改革設置一種新的氣候,為高層領導提供一個有影響力的嚴密機構,特別是在大型組織,控制網絡是其達到目標的唯一途徑。
二、如何看待中國的組織文化
中國的組織文化可以通過近代中國民族企業組織的歷史展現其特點。近代中國民族企業是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發展起來,必然帶有深刻的歷史烙印。
近代中國民族企業家,目睹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對中國的掠奪憂心如焚,有著比較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近代中國民族企業家,又大都脫胎于封建知識分子隊伍,因而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這些企業家,作為先進的民族知識分子,經受著歐風美雨的洗染,又帶有一定的民主、民生精神:他們,由于身受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等三座大山的壓迫,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因此,他們又有著不屈不撓、力求創新的精神。
他們生活在積貧積弱深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壓迫掠奪的時代,目睹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喪權辱國,深感有必要興辦實業,以換回部分利權。他們大多受過較多的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因而帶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中國近代民族企業的字號中,如繼昌隆大生、張裕大成等包含著一些傳統文化的因素。在傳統文化中,對人的重視,形成了近代民族企業中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的萌芽。
這些民族企業家,本著救國救民的愛國思想,積極興辦實業,加上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許多近代民族企業家中,存在著濃厚的民主民生思想。他們由于遭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如果沒有不屈不撓、銳意創新的精神是辦不成任何事的。
三、我國組織文化發展的多層次性及發展條件
1、我國組織文化的多層次性。我國不平衡的生產力,決定了我國存在著各種企業類型。企業類型的不同,又決定了組織文化必定呈現出多層次性。我國的組織文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生活福利型文化,文化娛樂型文化,技術生產型文化,思想教育型文化。相當多的企業還處于一種弱組織文化的狀態之中,存在著企業凝聚力不強等方面的問題,亟需加強組織文化建設。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組織文化,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許多不利條件。
2、我國發展組織文化的有利條件。有利條件主要表現在:第一,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即關心社會現實的人生態度。一言以蔽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儒家文化不論是先秦的孔孟之學,還是秦漢以后的新儒學,其主流都是經世致用,興幫治國,教民化俗的。其主要信條,如內圣外王,休齊治平要言妙道不離人倫日物、正德、利用、厚生,都要求將內在的思想外化為積極的事功。道家文化其實是注重積聚自身的力量,無為是為了無不為。法家文化則以獎勵耕戰而著名,重視社會治理,更具現實精神。作為現代中國人,每個人都應投入改革大潮中去,為建設現代化的中國貢獻一份力量。第二,有強烈的道德色彩。中國古代學者,有一種圣賢氣象,關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富有道德精神,盡管它在歷史上所起作用并非都是積極的,但它對于集體和和諧的人際關系的重視,卻有利于增強人們的集體凝聚力。日本的企業就是在中國的這種文化觀念影響下,建立起以人為中心,企業成員和諧相處的所謂的“命運共同體”。社會主義中國有更好的條件,可以真正達到這一目標。第三,頑強的再生能力。中國文化之所以有魅力,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在內憂外患之中,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出頑強的再生能力,原生文化向衍生文化發展,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同時中國人在內憂外患中,又培養起了像精衛填海那樣的頑強不屈的精神。
3、我國發展組織文化的不利條件。不利條件有:第一,較為濃厚的封建殘余色彩。幾千年的中國傳統的封建文化,在對外封閉的條件下,封建的儒家思想體系和倫理文化,始終充盈著人類的靈魂。并在其心態中積淀下來,積重難返,形成了穩固的深層心理結構。宗法等級觀念,中庸之道,三綱五常,家長制等,形成了頑固的心理定勢。第二,帶有極左思想的烙印。這主要表現在左的大而空和對企業個性的扼殺。在左的影響下,許多企業提出了大而空的口號,如開拓、進取、團結、求實,幾乎像一個模子里到出來的一樣。同時,一字不差的口號,一刀切的方法措施,使人們害怕冒尖,害怕與眾不同,使人們安于現狀,隨波逐流;人的個性也受到摧殘,追求平庸成為一種時尚,平庸竟占優勢,庸人吃香,順從者被重用,阿諛奉承者當道,理性的激勵已無濟于事,唯一的激勵是物質刺激:而且已經形成一種強大的慣性。相互攀比,不比貢獻,只比得利的心理習慣,目前已成為建設組織文化的重大障礙。第三,僵化體制下形成的殘缺心理結構,一時難以恢復正常。在產品經濟體制下,導致了人們對商品經濟意識的空白和對經濟效益、工作觀念的缺乏。企業無進取意識,無競爭意識,無質量意識,無科技意識等。這些情況雖然經過這幾年的觀念更新的宣傳和組織文化的建設已經有所改善,但仍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四、如何營造優秀的組織文化
1、建設企業組織利益共同體的條件。從有利的一面來看,首先,我國實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多層次具體形式,使勞動者不僅成為整體上的間接所有者,而且成為局部的直接所有者,這是我們構建企業組織利益共同體的經濟基礎。其次,我國社會主義的建立,確立了互幫互學、互敬互愛的新型的人際關系,再加上有積累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經驗,人們的利益觀念一致,文化一致,這都是我國建設企業利益共同體的有利條件。第三,生產者和經營者有利益共同點。在我國的社會條件下,經營者和生產者的利益關系不是對立的,他們都是為了整個社會的繁榮和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工作著。第四,有充分的法律依據。我國的法律規定了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第五,有工會的保證作用。
從不利條件看,首先是企業的民主和法制還不夠健全。其次,企業的向心力不強。在舊體制的影響下,企業職工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是同企業經營好壞密切相關的。吃大鍋飯的思想至今在一些企業的職工的腦子里還是根深蒂固,一時難以轉變。因此,職工對企業經營的好壞漠不關心。所有這些,都需要通過深化體制改革來解決。第三,工會的協調作用難以發揮。第四,人們在認識上出現了一些偏差,在目標追求上向個人利益傾斜。我國二十年的改革,極大地調動了人們的積極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時也出現了企業追求短期利益和一切向“錢”看等一些不良現象。對于這些不利因素,我們一方面應從管理體制上來加以解決,另一方面,也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廣大企業員工的覺悟水平。
2、建立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為了實現組織利益共同體的目標,組織必須建立起全方位的以人為本的組織文化觀念,企業組織加強以顧客服務為導向的組織文化建設。
優質顧客服務的保證首先在于企業內部存在著一種以顧客服務為核心的文化。顧客服務意識必須滲透到企業每一位員工的頭腦中,并由他們的具體行動表現出來。這種文化的建立,首先源于企業的最高層管理人員,在他們的腦袋中,顧客服務的觀念必須根深蒂固,并且對顧客服務的意義有深刻的認識。如果高層管理人員真正明白了不滿意服務所帶來的高成本,便會促使他下定實施全方位服務的決心。同時,若要全方位服務真正得以貫徹,還在于高層管理人員是否能以自己的實際言行向組織的員工傳播服務導向的組織文化。只有每個員工在思想上意識到組織的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緊密相聯,而且在行動上真正做到把顧客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從而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
3、要促進組織文化的層次性發展、個性化發展。馬斯洛需要層次告訴我們。需要是有層次的。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大致滿足后,心理需要比重便大大增加了,這種高層次的需要。大都折射出某種文化的成分。如昂貴的名牌手表。其產品實體提供的依舊是準確的記時,但使用者的購買動因是他的角色認同、社會識別等文化需要。因此,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行為越來越具有文化性。他們看重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文化價值。選購商品時特別重視商品造型、包裝、色彩等外觀,注重商品式樣是否流行、是否有個性、有品位等文化內涵。消費者對購物日趨疏于“理智”。他們憑著自己的品味、情趣、情感來消費商品,他們對商品的情感性、夸耀性、符號性等文化價值的需求日益超過了商品的物質使用價值。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并不一定是要買的東西,而是一種能夠與消費者心理需要引起共鳴的心理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