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先進制造技術的不斷引進和實施,先進制造技術與創新能力之間關系的研究已經引起了理論界的普遍關注。文章通過先進制造技術、組織學習與創新能力的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對三者關系展開了積極的探索,認為先進制造技術并不直接帶來企業創新能力的產生和提升,這一過程必須通過組織學習才能實現。
關鍵詞:先進制造技術;組織學習;創新能力
一、問題提出
在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率先提出“先進制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計劃之后,西方發達國家大都把先進制造技術作為本國的科技優先發展領域和高技術的實施重點。同時,發展中國家也紛紛引入先進制造技術,將之作為改造傳統企業和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戰略。我國已經將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列入國家重點科技發展領域之一。
近年來,中國制造企業也通過逐步采用一些先進制造技術,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績效的提高(李曉明等,2004),但這并沒有明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劉希宋和李玥,2006),具體表現為企業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原創性產品(呂薇,2005)。
因此,《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提出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首要的戰略地位,并指出“企業是自主創新的主體”。基于上述考量,研究如何通過先進制造技術來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二、文獻回顧及分析
1.先進制造技術與創新能力。郭重慶(1999)撰文認為。傳統制造技術不斷汲取計算機、信息、自動化、新材料和現代系統管理技術,并將其綜合應用于產品的研究與開發、設計、生產、管理和市場開拓、銷售服務,并取得社會經濟效益的綜合技術。統稱為先進制造技術。
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產品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因此,發展先進制造技術的重點應放在增強企業產品創新能力上(郭重慶,1999)。隨著產品結構越來越復雜。功能越來越趨向集成化和復合化,新產品開發所需要的知識越來越多,新產品開發周期越來越短,產品創新活動越來越離不開先進制造技術的支撐(熊有倫和謝友柏,2003)。
先進制造技術作為技術創新,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概念,它是從一個技術構想到設計、生產、直至成功的市場銷售的一個完整的技術經濟活動。因此,先進制造技術的引入與實施對企業創新能力有著多維度的促進作用。
先進制造技術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創新思維上。先進制造技術作為一項綜合系統技術。其先進性是建立在不斷汲取其他相關領域新技術的基礎上,是動態的,相對的。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而所有的創新過程首先是一個思維的創新過程。盡管有些先進制造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實踐活動中,但其所包含的集成化、柔性、協同和動態、再制造等多項創新思想的先進性和創新性仍然不斷的影響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何林等,2001),從而在企業應用與實施過程中不斷受其影響。
因此,先進制造技術的引入與應用,最重要的就是將創新思維引入企業運營的全過程,從而促使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產生。
先進制造技術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還體現在創新過程上。創新是先進制造技術的靈魂,并貫穿于制造全過程:產品創新、生產工藝過程創新、生產手段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及市場創新。先進制造技術在其實施過程,管理創新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方淑芬等,2000)。而在管理中,組織結構的創新被認為是成功實施先進制造技術的關鍵。
但是,許多研究發現,僅有先進制造技術并不能提升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先進制造技術的成功必須與組織情境和管理實踐等相結合,要與人力資源管理相匹配(Hei-jltes,2000;Snell Dean,1996),特別是與組織行為的融合與發展。
綜上可見,先進制造技術可以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但卻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系,必須通過企業內部的組織學習進行吸收、轉化。才能真正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提升。
2.組織學習與創新能力。組織學習的過程是一個體驗、經歷的經驗產生過程,也是組織規則和知識形成的過程。而創新能力被視為一項重要的競爭性能力,它以技能、專利、訣竅、法則、關系、觀念、原理、經驗、方法及程序等多種形式存在,構成了企業有效行動能力的基礎,但是它不能通過購買來轉移,只能通過學習方式獲得,而組織被認為是學習、整合創新能力的重要實體(孫銳等,2006)。
國內許多學者都對組織學習與企業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新績效、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之間的關系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創新績效方面:謝洪明等(2005)通過我國華南地區142家企業的實證研究,對組織學習是否以及如何通過組織創新影響組織的績效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組織學習對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都有顯著的直接影響。劉璇華(2006)則從知識的視角揭示了企業核心能力、組織創新與組織學習三者之間的內在互動關系,認為組織學習是組織創新與核心能力培育和提升的根本途徑。
陳勁等(2007)通過上海、杭州等地的實證研究,從技術學習的五方面要素——學習源、學習內容、學習主體、學習層次和學習環境探討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證實了技術學習對于創新績效的重要影響。
管理創新方面:李燚等(2006)通過實證研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進行數據驗證發現:組織學習方式對管理創新活動的成效有部分影響。其中,反思式、理論、實踐三種學習方式對管理創新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
技術創新方面:企業的技術創新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需要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的相互作用,這種交互作用通過不斷的組織學習過程來實現。吳曉波等(2007)以采集的部分知識密集型產業企業樣本為數據,分析了隱性知識顯性化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結果表明隱性知識顯性化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顯著正向影響。
綜上可見,作為組織動態能力發展的組織學習,對企業的創新能力有著直接而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同時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環境動態多變,組織更需要組織學習來擴展動態能力,提供組織柔性,提升創新能力,以幫助組織在競爭中取勝。
3.先進制造技術與組織學習。我國企業已經在大量的引進和實施先進制造技術,并將其作為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但是,許多企業的技術應用水平和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除技術因素外,組織層面的原因更值得思考與研究。
目前,國內外學者已經注意到這一現象,圍繞先進制造技術實施效果及影響因素開展了大量的研究。
許多國外研究指出,低復雜度、低正式化和低集權化的組織結構有利于技術的實施(Chang Scott,2002;Jame-s,1992;Ghani Jayabalan,2002)。其原因在于:實施先進制造技術需要權責分明、快速決策和良好的溝通與協調機制。組織結構的復雜度越高,越不利于技術潛能的發揮;實施先進制造技術過程中需要個人經驗判斷來迅速解決問題,正式化將使組織的規則與制度喪失彈性;同時,適當的分權有利于員工積極支持推行先進制造技術。
工作特性是影響先進制造技術實施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大量學者的研究表明,工作特性直接影響著員工的工作滿意度、態度和績效,而且工作特性必須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應用層次相配才能使組織獲益(Goodhue D L Thompson,1995;Blumberg Alber,1982)。
國內的研究則大多為理論和概念描述,集中于組織結構選擇、先進制造技術實施策略、應用水平等方面(宋金波等,2006)。
陳國權等(1998)研究認為,由于發展歷史短、范圍小,先進制造技術應用過程中的組織、管理和人的因素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尚未得到重視。陳國權(1998)指出要是先進制造技術能真正在企業取得成效,必須充分考慮人的因素。
宗剛等(2001)則認為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需要優良的管理環境,需要轉變管理理念、需要現代管理技術的支持、要求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依賴于先進制造管理模式。
方淑芬等(2000)則重點研究了影響先進制造技術實施的組織因素,給出了影響先進制造技術實施的回歸模型,提出了精益組織模式。
董華(2000)則比較了傳統組織管理模式與先進制造技術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必須按照顧客驅動、柔性化等原則對企業組織管理模式進行變革與創新,才能發揮先進制造技術的優勢。
回顧現有文獻,大多學者都認識到組織結構、工作特性、人員、管理環境等因素對先進制造技術實施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應該注意到,以上這些因素并不能清晰的解釋先進制造技術與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關系,更不能很好地解釋先進制造技術的實施如何真正轉化為企業的創新能力。
Baets(1998)指出,缺乏適當學習機制與更新能力的企業,將無法在變化的環境中取勝,尤其是通過組織學習推動企業知識的獲取和應用,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無論是先進制造技術的引進與實施,還是創新能力的產生與提升,其主體與平臺都是企業。先進制造技術本身并不必然帶來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的創新能力,必須通過企業為載體,將其引進與實施過程的思維、經驗、訣竅、觀念、制度與規則等相關知識予以吸納、轉化、提升。從而形成企業真正的創新能力。而這一過程,必須通過組織學習才能完成。
三、結論、意義與展望
1.結論。通過國內外有關先進制造技術、組織學習以及創新能力的現有研究成果的回顧,我們發現:(1)先進制造技術的引入與實施,從思維、過程等多維度都對企業的創新能力有著全面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并不存在必然關系;(2)組織學習通過企業內部對于組織運作過程中產生的經驗、訣竅、思維、觀念、制度與規則等知識的吸納、轉化、提升,最終達到企業創新能力的產生與提升:(3)先進制造技術的引進與實施,如果期望對企業的創新能力起到推動與促進作用的話,則必須依賴在其過程中以組織學習為橋梁,搭建兩者之間的正向聯系。
2.意義與展望。通過揭示先進制造技術、組織學習以及創新能力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可以更為清晰的解釋我國目前雖然引入和實施了大量的先進制造技術,卻并沒有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這一問題。同時如果希望通過先進制造技術來實現企業創新能力產生和提升這一目標,必須通過組織學習來實現。
目前雖然能夠揭示先進制造技術、組織學習以及創新能力之間的內部邏輯關系,但這僅為理論上的推演。關于這一研究的下一步推進,可以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進一步加以驗證與研究。